定州人都是從山西大槐樹搬過來的?

定州明代的山西移民初考

文\韓振京

有關定州明代山西洪洞縣移民情況,1981年全國地名普查時,定縣以文、表、圖、卡四種形式,在各村街調查考證登記填報的基礎上,彙集整理,編印出版的《定縣地名資料彙編》中略有記述。但由於體例和編寫主旨的約束,該書沒有也不可能去對明代移民情況作出系統的研究論證。那麼定州明代由山西移民和民間傳說“祖先從山西老鴰窩遷來”的說法是否確切呢?現將有關資料撰述如下,誠望專家內行裁鑑。

定州人都是從山西大槐樹搬過來的?

1

歷史文獻有載

據《明實錄》《續文獻通考》《河北省志·大事記》《河北古代歷史編年》《河北簡史》均載:元末明初,因不斷的農民起義和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使冀、魯、豫及兩淮地區長期陷於兵燹和戰亂。僅大的兵災就有四次,一是元末劉福通、韓林兒領導的“謀生存、反壓迫”農民起義,戰及蘇、皖、冀、魯、豫五省;二是農民起義失敗後,元朝諸王爭城奪池大惡戰;三是朱元璋出兵北定,統一中國;四是建文帝即位,靖難之變。以上幾次兵災,百姓死亡無數,形成京畿腹地“有田無人種,有路無人走”的慘景。為了殷實蕭條,填補廢墟,明政府一是“歸併州縣”,合併達60多個;二是移民墾荒,“令狹鄉之民遷於寬鄉”,形成了我國曆史上洪武、永樂年間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有組織的、最廣泛的移民活動。山西原為打特木耳(王保保)的轄地,表裡山河險要,統治嚴厲,社會安定,流民聚集,生齒繁多。洪武中人口達400餘萬,比河南、河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形成了移民的重要來源。

定州人都是從山西大槐樹搬過來的?

大槐樹移民圖

據洪洞縣廣濟寺“古大槐樹處記史實於碑陰”所銘:洪武、永樂年間,招募流亡,恢復社會經濟,河南、河北、淮北、山東等地區,故山西之民以遷之。明移民局在洪洞縣廣濟寺“設移民局局駐員”“發路憑照川資”。大量遷民匯於此,起程時便以目前之大槐樹和老鴰窩“入於眼,記於腦,指為告別家鄉時的紀念”。

《定縣社會概況調查》記載:東亭實驗區“各村的居民都說他們的祖先是由山西洪洞縣老鴰窩遷來”。《定州市志·大事記》記述:“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徙山西洪縣民於定州”。

定州人都是從山西大槐樹搬過來的?

祭祖堂

2

方誌史料可考

民國《定縣誌·兵事篇》載:“燕王所至,屠戮無遺,觀定州及各縣氏族多永樂遷徙而來,土著絕少,即知當日殘殺已空,不能不遷民以實之,其視戰爭蹂躪之害為尤太也”。《定縣誌·禮俗篇》又載:“永樂初遷民實畿輔,而此邦居民泰半徙自洪洞,往往有晉之遺風焉,其士尚質樸,以不入公門為高”。民國中華平教會李景漢先生所著《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又載:東亭62村529族中217族記得他們的祖先是從洪洞縣遷來,共計75姓。為此,近年出版的《定州市建設志》《定州市叮嚀店區志》均載:“定州於明代永樂年間有山西洪洞遷民以居之。”並對其安置範圍、人口分佈、姓氏、民俗等進行了詳盡記述,進一步認定了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和史實。

3

石碣碑刻有銘

我市在地名普查、文物普查和地方誌資料普查中,收集整理了大量石刻碑文,都清楚銘記了鄉村移民情況。

西關“王灝墓誌銘”雲:“始祖明永樂四年山西洪洞遷至”。

“西留春移民碑”銘:“祖安仁,本山西洪洞邊金之子……大明永樂年間遷於中山居西留春”。

西城鄉大定村清代乾隆年“劉興泰墓碑”銘:“始祖,諱銓,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定州大定村”。

清風店李村光緒年碑銘:“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村人氏,永樂六年到此”。

另外,“東關村遷民碑”“北陶邱黃氏祖碑”“南大定胡氏墓碑”等大量碑文均銘刻了該村明代遷民而至的記載。

4

檔案資料可查

我市現存立卷檔案中,有關記述明代山西移民的資料不乏有之。“定縣地名普查檔案”“定州市文物普查檔案”“定州市地方誌資料普查全檔”“定州市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檔案”都有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內容的反映。

另外,唐城《郝氏族譜》、韓家莊《田氏家譜》、五女店《肖氏宗譜》、趙家注(趙氏族譜》、馬阜才《馬氏祠堂宗譜》更系統、詳細地記載了先民始祖系明代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的史實。

定州人都是從山西大槐樹搬過來的?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

5

民間有口皆碑

“我們的祖先是從洪洞縣老鴰窩遷來”,這句話作為燴炙人口的傳說,在民間永誌不忘,根深蒂固,世代相傳。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意識之深,從民族學社會學的角度充分反映出了它特殊的社會基礎和人們的共同心理素質。新編《定州市志》蒐集的口碑資料記述中,500多個自然聚落村,大多數都有明代移民的祖輩傳說。《定州市叮嚀店區志》載,所轄81個村鎮中,就有60個村系明永樂年間遷民定居。據我市1991年對鄉村984234人的專項調查,其中佔總人口54。46%以上的王、張、李、劉、趙、楊、高、馬、陳九大姓,其多數以上祖籍來自山西。例如:南車寄、塔耳窪、佛店、東馬頭、西柴裡、南紫荊、南宣村、子遠、營北莊、東張謙、西楊村、中流、東留春、馬王莊、西王耨、大王耨、北車寄的王姓;北紫荊、馬阜才、劉店、馬家莊、號頭莊、南車寄的馬姓;前屯、塔耳窪、張木屯、北車寄、新城村、中平谷、二郎廟、北紫荊、安家莊、東張謙、西楊村、叮嚀村、中流、西留春、佛店、西馬頭、南車寄的張姓;周村、南紫荊、南宣村、懷德營村、中流、西柴裡、東車寄、呂家莊、梅家莊、中平谷、新城村、李張蒙、北車寄的李姓;北紫荊、南宣村、中流、南馬家寨、渠頭、劉店、中平谷、武家莊的劉姓;周村、叮嚀店、南車寄、張木屯、花張蒙的趙姓;楊家營、楊家橋、南平谷、中平谷、新城屯、新城村的楊姓;北王村、南王村、西馬頭、南平谷的陳姓等,均系永樂年間遷來定居。

由於移民地域性緣故,其鄉土民情、方言俗語至今還保留著原籍的習慣,故《定縣誌》稱之為“晉之遺風”。如《定縣誌·方言篇》載:“咱家,音咂,自己家的俗稱,自家也,山西人亦多是稱。”又如對母親的稱謂“嬤”“缽”,均與山西洪洞縣相通。另外現在我們通用的“解手”一詞,說法也與當初強制移民有關。

關於定州明代由山西移民的資料還有很多,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贅述。不足之處,還望同仁批評斧正。

作者:韓振京

TAG: 山西移民洪洞縣定州市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