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差點殺了房玄齡和杜如晦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也是破釜沉舟,想要和大哥、三弟來個魚死網破了,不過內心還有些搖擺,此時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並未前去,頓時氣得李世民要殺了這兩人,並派手下大將尉遲恭提刀前去行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在《資治通鑑》和《舊唐書·尉遲敬德傳》裡均有所記載。《舊唐書·尉遲敬德傳》裡說:“會突厥侵擾烏城,建成舉元吉為將,密謀請太宗同送於昆明池,將加屠害。敬德聞其謀,與長孫無忌遽啟太宗曰:‘大王若不速正之,則恐被其所害,社稷危矣。’太宗嘆曰:‘今二宮離阻骨肉,滅棄君親,危亡之機,共所知委。寡人雖深被猜忌,禍在須臾,然同氣之情,終所未忍。欲待其先起,然後以義討之,公意以為何如?’敬德曰:‘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禍至而不恐,將亡而自安,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以臣愚誠,請先誅之。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且因敗成功,明賢之高見;轉禍為福,智士之先機。敬德今若逃亡,無忌亦欲同去。’太宗猶豫未決,無忌曰:‘王今不從敬德之言,必知敬德等非王所有。事今敗矣,其若之何?’太宗曰:“寡人所言,未可全棄,公更圖之。’敬德曰:‘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縱不從敬德言,請自決計,其如家國何?其如身命何?且在外勇士八百餘人,今悉入宮,控弦被甲,事勢已就,王何得辭!’敬德又與侯君集日夜進勸,然後計定。時房玄齡、杜如晦皆被高祖斥出秦府,不得復入。太宗令長孫無忌密召之,玄齡等報曰:‘有敕不許更事王,今若私謁,必至誅滅,不敢奉命。’太宗大怒,謂敬德曰:‘玄齡、如晦豈揹我耶?’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且往,觀其無來心,可並斬其首持來也。’敬德又與無忌喻曰:‘王已決計剋日平賊,公宜即入籌之。我等四人不宜群行在道。’於是玄齡、如晦著道士服隨無忌入,敬德別道亦至。”《資治通鑑·唐紀》也有:“曰:‘敕旨不聽復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世民怒,謂敬德曰:‘玄齡、如晦豈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

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差點殺了房玄齡和杜如晦

房玄齡、杜如晦

在《舊唐書》中,四個當事人中,只有尉遲敬德傳中有李世民以殺房玄齡、杜如晦逼迫二人來秦王府策劃玄武門之變,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個當時的傳記中並沒有相關的記載。

李世民的本紀自然不會記載,房玄齡、杜如晦作為目標物件,傳記不記載也可以理解,但和尉遲敬德都是使者身份的長孫無忌的傳記竟然毫無一點相關的記載,實在難以讓人理解。

還有另外一點是,在召集房玄齡和杜如晦之人上,在《長孫無忌傳》和《房玄齡傳》中,只有長孫無忌一人,均無尉遲敬德的參與。

關於尉遲敬德傳中的這點記錄

關於李建成、李元吉想要在昆明池以送別之機殺死李世民的計劃,從李建成、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時的驚慌失措表現來看,基本上是假的。不是史料作假,就是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為逼李世民下定決心而編造的謊言。

當時的情形是:李元吉以攻打突厥為名,將秦王府所有的戰將都調走了,秦王府就只剩下幾十個守衛就空空如許了,就連房玄齡和杜如晦也被趕出秦王府。說句老實話,如果沒有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洩露昆明池刺殺計劃給李世民,李世民未必能夠下決心策劃玄武門之變。

尉遲敬德是鼓動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關鍵人物。在和長孫無忌勸說李世民未果後,尉遲敬德又和侯君集日夜勸說李世民。

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差點殺了房玄齡和杜如晦

尉遲恭

房玄齡、杜如晦兩次被李世民召集,第一次拒絕了李世民的召集,第二次才接受召集。第一次,李世民只派長孫無忌去召集,第二次李世民派遣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一起去。

大家可以想一下史書中沒有記錄的詳細情形:李世民第一次召集,派遣的是書生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推辭不去;第二次召集,武將尉遲敬德拿著李世民的佩刀,去召集房玄齡、杜如晦,面無表情冷冰冰地說這句話:“公宜即入籌之”。其實已經是在威脅了,如果去了可能會死,如果不去現在就會死。可以看出房玄齡和杜如晦參與謀劃玄武門之變是被迫的——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參與。

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以李淵下令他們不得和李世民交往做事為由拒絕李世民的召集,李世民認為自己如此厚待房杜二人,如今他們二人竟然不聽自己的命令,認為他們背叛了自己。這才有李世民將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觀察並確認房杜二人是否真的背叛自己。

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差點殺了房玄齡和杜如晦

李世民

從尉遲敬德的這句話“公宜即入籌之”來看,玄武門之變所有的行動細節,應該是以房玄齡和杜如晦為主所制定的計劃。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侯君集三人只是推動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決策的人,對於玄武門之變計劃的制定,應該參與不多。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房玄齡和杜如晦制定如此滴水不漏的計劃,李世民即便能夠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付出的代價一定非常大。加上保密工作,也未必如此做到一點訊息都不洩露。

李世民以威脅處死房杜二人逼迫房杜籌劃玄武門之變的行動計劃,是李世民能夠以玄武門之變奪取太子之位而得以即位的智庫保證。

房玄齡和杜如晦以李淵有禁止和秦王交往的命令為由拒絕了李世民開始的召見。如果沒有李世民將佩刀給尉遲敬德帶去,房玄齡和杜如晦肯定不會答應進入秦王府籌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如果不是以處死來威脅房玄齡和杜如晦,玄武門之變就很有可能失敗。

至於說為什麼只有《尉遲敬德傳》有這個記錄,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的傳記並無記載,這件事還沒有定論。

TAG: 李世民杜如晦尉遲敬德房玄齡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