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因史籍資料的缺失,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爭議之處,比如今天的主人公,鄭氏三公的集大成者鄭莊公,關於他的名字就有爭議。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鄭莊公本名鄭寤生,莊是他的諡號,即死後根據其生平功績而做出的簡略的評價。而後面的“公”這個稱呼並不完全正確,鄭寤生的爵位是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應該稱他為鄭伯。而之所以叫他鄭莊公,只因“公”是當時對諸侯死後普遍的尊稱。當然,正如我們大部人所瞭解的“禮崩樂壞”,到東周時期,尤其是後半段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逐漸僭越行事,一些周王室的禮儀就就開始亂套了。

春秋時期起名字有個習慣,即根據出生時的狀況起名,比如胎記、長相之類,這個方式在當時叫做“信”,其他還有義、象、假、類等(以後有機會我會整理一下)。鄭寤生這個名字,就是用“信”的方法起的。

寤(wù),有說夢話的意思,但古語又通牾(wǔ),有逆的意思。所以,對鄭寤生名字的由來,史學界就有了兩種說法。其一,是因為母親睡夢中生下了他,所以叫寤生;其二,是因為生產時先出的腿(正常胎兒先出頭),是逆著生出來的,所以叫寤生。總之,鄭寤生的出生,造成了其母武姜的難產,所以武姜覺得他不吉利,從小就不喜歡他!而這,也造成了後面一系列故事~

危機中的幸運,鄭寤生繼位

鄭寤生有個弟弟叫段,長得英俊瀟灑一表人才,所以武姜很喜歡他。

平常人家父母喜歡小兒子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最多爭風吃醋,家裡矛盾多些。但到了帝王之家就會出大問題!周代一直是嫡長子繼承製,即王位傳給大兒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後代爭王位引起內亂。如果引起內亂,輕則家庭不睦,重則導致國家戰爭!

但是武姜沒有這個覺悟,因為單純地喜歡段而討厭寤生,她就一直在鄭武公身邊吹枕邊風,想讓他立段為世子(未來繼承人)。好在鄭武公掘突也是個人物,畢竟輔佐過周平王東遷,對傳統禮儀比較看重,於是對這件事表示了堅決反對。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就這樣,公元前543年,當鄭武公薨逝後,14歲的鄭寤生便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了鄭國的國君。而這一切看似順理成章,實則非常幸運!幸虧鄭寤生有個英明的爹鄭武公,否則幼子奪嫡的場景很可能發生在鄭國。

但是,即便順利繼位,鄭寤生的來路,卻並非一帆風順。

(以下事件,是在20多年的時間內發生的,因史籍資料欠缺,所以沒有具體時間點)

星星之火的危機,從段到京城大叔

14歲的鄭寤生,自小受到母親的冷落,所以非常渴望母愛。而武姜,也是抓住了這點。她不停在鄭寤生身邊訴苦,大概如“你看你弟弟段,和你同根,你做了大王,而他卻什麼也不是!你該給他封地,讓他得到更好的待遇,這樣為娘也就放心了!”這般~

寤生無奈,為了取悅母親,便在母親的“唆使”下,把僅次於都城的京邑封給了段。而段,因在鄭國的權勢僅次於鄭寤生,便被人們叫做“京城大叔”。雖然被稱為“大叔”,但此時的段最多也只有十幾歲。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當時的城市,是按照城牆周長大小來確定規模的。而城牆的尺寸,在當時用雉表示,比如鄭國國都就是300雉。按照鄭國的規矩,封地是不能超過國都三分之一的,也就是不能超過百雉,這為的是防止手下人勢力坐大,威脅國君地位。

而段成了京城大叔後,便恃寵而驕,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一再擴充城牆的圍度,甚至吃掉了周圍的兩個邊邑。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鄭國眾大夫的不安和不滿,大夫祭足屢次向鄭寤生進言,都被鄭寤生敷衍過去了,用的都是同一句話“這點小錯誤,即使懲戒他了,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多行不義,必自斃,等著瞧吧”~(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出處)

鄭伯克段於鄢

一年年過去,隨著年齡的增長,段的勢力越來越大,野心也漸漸暴露,加上武姜這個安插在鄭寤生身邊的內應,段便迫不及待開始了他的表演。而此時的寤生,也上演了一場將計就計的好戲。

公元前722年,這一年,段的兵車人馬早已準備妥當,便和武姜商量好了來個裡應外合,打算一舉攻下國都,繼承王位。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而這年,鄭寤生也已經30多歲了,心智可謂相當成熟。他早已察覺武姜內應這回事,並且截獲了他們的秘密計劃。於是他將計就計,用了調虎離山之計,在段攻打都城的時候,派人拿下了段的老巢京邑。

段攻打國都不成,又聽聞自己的京邑被拿下了,便逃亡到了鄢。最終,在寤生大軍圍攻下,段不得已逃到了共國。

趕走段後,鄭寤生便沒臉再見自己的母親武姜,雖然她合謀段謀國,算是罪人,但身為寤生的生母,殺了她又太無情。於是鄭寤生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便把她囚禁在了潁地。

掘地見母

前面講了,鄭寤生因為從小得不到母親的關愛,可謂極其缺乏母愛。雖然現在的鄭寤生已過了而立之年,但從心理學講,童年時期欠缺的,永遠都是不可治癒的心病。而且身為一國之君,一舉一動都要作出表率,趕走弟弟,囚禁母親這樣的事,雖然合法,但不合情,於國家建設是不利的。

於是,在放出“黃泉相見”的狠話後不久,鄭寤生就後悔了,而且一度因此事悶悶不樂。上有所喜好,下必有迴應,於是,幾經輾轉,此事便傳到了潁地。

潁地的地方官叫做考叔,因封於潁地,便名為潁考叔。

潁考叔聽聞此事,便前往拜見鄭寤生。鄭寤生大概也猜到了潁考叔的來歷,便設宴請其吃飯。

席間,潁考叔把鄭寤生賜給他的肉悄悄留了下來,鄭寤生問他,他便答“因家母沒吃過國君賞賜的肉,想拿回家給母親吃”,由此引出了關於鄭寤生母親武姜的話題。

鄭寤生說:“你有母親可以侍奉,而我的母親卻因我一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導致今生不能相見,何其痛苦啊~”

潁考叔早有打算,便將自己的計謀一五一十說予鄭寤生,鄭寤生聽聞大喜,兩人把酒言歡,不在話下~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次日,潁考叔便返回潁地準備。他按照鄭寤生的誓言,在地下挖了一個通道,裡面弄了一個水池,名曰“黃泉”,並安排鄭寤生和武姜在此相見。如此,算是圓了鄭寤生“黃泉相見”的誓言~

在這個“黃泉”中,鄭寤生和其母武姜摒棄前嫌,和好如初!

鄭寤生有感而發:“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成語“其樂融融”的出處)

武姜也趁機說道:“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yì)!”

於是,兩人挽手走出隧道中,以母慈子孝的面目重見於世人。

自此,鄭莊公以仁孝治國,國力日盛!而潁考叔,也因此事有功,成了鄭寤生的左膀右臂。但是,成了國君面前的紅人卻不見得是好事,因為潁考叔最後,死的可謂莫名其妙……

小結:

對於鄭莊公,人們一直覺得是他故意放縱其弟弟段,從而導致段膨脹過度而身敗名裂。因此,鄭莊公也一直被定位成一個老謀深算,踐踏親情的形象。但從歷史資料,尤其是從時間點來看,鄭莊公恰恰是個非常注重親情孝道的人,而他的老謀深算,也是“克段”的成果,而非起因。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鄭莊公繼位時才14歲,這時的段最多也就十幾歲,莊公對段的放縱,初衷肯定不是刻意讓其膨脹,而是遵從母命,甚至說不定有點純真的兄弟之情。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隨著段的愈加放肆,隨著眾官員的不斷提點,經過二十幾年的明爭暗鬥,鄭莊公也漸漸變得老謀深算,才完成了“克段”這件事。而也正是這段歷練,成就了鄭莊公的“春秋小霸”。

所以,想看清歷史真相,不止要了解史實,更要能分得清楚因果關係。

網圖侵刪,參考資料:《左傳》《史記》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TAG: 武姜鄭莊公考叔母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