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族譜的派語

族譜又稱家譜、宗譜,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蹟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是記載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及家族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文獻。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戰亂和社會動盪,歷史上傳世的家譜損失很多,但許多家族的有識之士,還是千方百計將這些家族的寶貴文獻,一代代儲存和傳承下來,避免了家族世系的失傳、斷線。

日照地區流傳至今的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至民國中期纂修,尤其以清代“康乾盛世”後開始續修為普遍,並延續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但由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中葉的社會動盪和下半葉“極左”思想的影響,日照地區族譜的纂修多處於停滯狀態。

2001年2月7日,國家文化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協助編好的通知》(辦社圖函[2001]29號)後,日照地區大部分姓氏家族,開始了新的一輪族譜續修。

古代纂修的族譜,一般只統計家族裡的男丁,且多以單字取名。

隨著家族人口的增多,單字取名的弊端,日益顯現:重名率上升、族內多人同名甚至孫犯祖諱,區分困難。

為解決這一弊端——— 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一個唯一的家族身份標誌,先輩們,總結髮明瞭一套科學的起名方法———“派語起名法”。

即長輩在給每一個後代成員起名字前,派以一個輩分用字———俗稱派字,亦稱字輩。

在統計學上,“姓+派語(輩分)+名”的樣本容量大小=1x1xN,即一個宗族可用取名的數量,就一個“派語(輩分)”用字而言,決定於“名”可用漢字的多少。

一個普通宗族,同一代人,可在幾千個常用漢字裡遴選幾十、幾百個“可用名”的用字,一般足夠。

特殊大族,採取“派語疊加”,來翻倍增加宗族姓名樣本的容量。如日照第一大族丁氏,“原籍海州”等四字為同一世代,用派語的疊加,增大了四倍的取名容量,同一代人可用姓名達數千人,很好解決了大宗族的取名重名問題。

如果說:“乳名,是一個家庭給每個孩子的派語”,那麼,“字輩派語”,既是輩分標誌,更是一個有血緣聯絡的宗族家族德高望重長者,給一代代後輩人所起的“共用的集體乳名”。

既然派語,是家族長輩給後輩的“共用乳名”,也是長輩對後代某種意願的表達———或表達一種願景與期許、或告訴子孫前輩來歷、或告訴後人一種世界觀、或告訴後人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

因此,它在研究姓氏群落聚居、家族繁衍、遷徙流轉、辨析世系、倫理道德、尋根問祖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族譜派語,最早見於宋朝。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從自己做起,為他及其後人,排定了雙七言字輩,構成一副對聯:

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

由此,還衍生出了中國家譜的編纂格式。

至宋仁宗趙禎(1010-1063)時期,仁宗詢問當朝大臣皇族譜牒的編纂和臣子們家族人丁的情況。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分別呈上了各家族人丁情況的“世系表”(從右到左,五世同堂)、“世系圖”(從上到下,五世同堂)。

這一統計家族人丁的方法,即“歐式”“蘇式”“歐蘇式”,後來從士大夫家族流傳到民間,漸成民間家族族譜的的基本編纂格式。

各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尤其有文化的名人和長輩,把族譜的派語,提煉編寫成為一些寓意深刻的四言、五言或七言輩序類詩便於記憶和傳頌——— 或表達對宗族興旺的願景、或表達前輩對後世子孫的鼓勵與祝福、或表達對後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期望、或是後世子孫對祖宗前輩的尊敬、讚美與歌頌……。

1、四言類詩體派語

四言類詩體比較常見,廣泛被日照丁氏、安氏、尹氏、辛氏、於氏、韓氏、宋氏、臧氏、日照萬氏、海曲劉氏……等各大家族使用。

如日照丁氏,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修丁氏家乘時,從第十三代開始將派語定為:惟我家譜,履歷備詳,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相宅河北,天啟開科,崇禎任職;鄉賢名宦,德言事功,顯揚令緒,繁育興隆;聿願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綿長,丕承祖澤。

這套字輩以四言的形式,敘述了日照丁氏的來歷、遷徙、中舉、發展以及對子孫後世的祝福與期望。

日照陳氏的派語,亦為四言類詩:

希興從正,淑建永同,常立宗譜,統緒為貞,吉祥延祚。

豐修咸亨,孝敬成訓,自古友生,乃現祖澤,光發舜英。

雲楚嘉績,和曲令名,傳來東海,五百年贏,朝代雖更。

萬戶悠清,奕世載德,予兆頌聲,其保昭穆,庶昌祖榮。

2、五言類詩體派語

五言類詩體派語讀起來更通暢,記起來更容易,內容亦修身治國之類,被採用的宗族相對更多。

五言派語最有名的,要數孔氏家族(及孔門弟子孟子、顏子、曾子等後人),自孔氏55代開始,其派語為:

希言公彥承,宏文珍尚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長;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日照夏氏家族,亦用五言詩派語:

志遠秉貞良,昭培德隆昌;

建業思廣大,成學可發揚;

繼傳宗緒久,榮顯泰維康。

日照陳氏,亦為四言類詩敘事(見1)、五言詩為派語,即從四言敘事詩中,各取一字:希興從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譜(常),統緒為貞(為),吉祥延祚(祥)。

豐修咸亨(修),孝敬成訓(成),自古友生(永),乃現祖澤(見),光發舜英(光)。

雲楚嘉績(嘉),和曲令名(名),傳來東海(傳),五百年贏(百),朝代雖更(代)。

萬戶悠清(萬),奕世載德(世),予兆頌聲(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榮(昌)。

組成最常用的派語:

希淑常為祥,修成永見光;

嘉名傳百代,萬世兆其昌。

日照朱氏,為明成祖朱棣後裔、青州橫王一脈。字輩為:

高瞻祁見祜,厚載傴常由;

慈和乙伯仲,簡靖迪先猷。

3。七言八言與對聯派語

七言八與對聯家譜派語,在日照地區較為罕見。

七言類詩體族譜派語,見上述北宋趙匡胤家族族譜。

八言類詩體派語,最著名是他鄉的武俠作家金庸家族,即海寧查氏家族的派語:

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

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

此派語自第七世始用,金庸為二十二世良字輩。

對聯派語。如歷史上趙匡胤後裔家譜派語:

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

他鄉的蓬萊周氏,自十六世開始,亦由前清秀才瀛泉擬定了一副對聯派語:

敬紹成勳,林田自雲可樂;

廣啟善道,本宗永得其昌。

4。雙重派語

特大門戶的家族或書香世家,以分支派語加五行等“雙重派語”,一方面來解決宗譜的重名現象,另一方面,來彰顯家族的文化特色。

如明朝朱元璋為其後代訂的派語。二十幾個兒子和一個侄子每個人的後代都各訂了一套派語。同時又規定,除字輩外,名字中第三個字還必須以五行相生的形式為偏旁來定。

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

崇禮原諮訪,寬鎔喜賁從。

鎔字輩、適五行“土”字——— 即“雙重派語”起名。

清朝皇族,入關後,學習吸納漢文化,亦採用“雙重派語”,為皇室宗族起名。

雍正以下字輩: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名字另一個字是按照一定的偏旁起的,比如雍正兄弟幾個都為“示”字旁,咸豐兄弟都為“言”字旁,同治光緒兄弟都為“水”字旁,宣統兄弟都為“人”字旁等等。

日照夏氏夏家嶺西學裡《三義堂》支譜,貞字輩男丁起名用字都為“艹”字頭,良字輩男丁起名用字都為“言”字旁。

5。純粹以五行相生定下的字派語

日照草澗劉氏派語,以五行輪迴,生生不息排定:從十四世起“銘漢相為在,欽鴻樹烈基”等20世。

高氏36代到45代為“墀銘泉樹炳,堂錦洙機烜”,亦為此類。

6。疊加派語(獨特派語)

日照丁氏派語“惟我家譜,履歷備詳。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此套字輩每四個字為一代,每一代的人從四個字中任選一個使用,不分先後、不分主次。亦很好解決了大家族的重名問題。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就出生於這個家族,派語為“肇始武昌”中的“肇”字輩。

7。用偏旁、單雙字間隔派語

他鄉蕭山韓氏宗譜派語:

心之言可,山問日世。

前四個字一般都是做偏旁用的。

明刑部尚書韓邦問所訂宗譜派語為:

人淳禾溥,金信水貞;

火明土永,木茂竹承。

這套字輩規定後代字輩是單雙字間隔的,像“人”實際說的就是以人為偏旁。

該類派語,獨樹一幟,思想深奧,有著只有自己家族能夠闡釋的原因和含義。在日照族譜派語研究中贅述,可開闊世人及後人研究日照譜牒文化的視界。

8。派語的後置。

通常情況下,姓名的結構是“姓氏+派語+名字”,即輩分位於名字的前面。派語與名字,多構成“動賓結構”等短語,表達一種意境。

當以狀物、溢美等詞為派語時,如日照匡姓、周姓、夏姓等姓氏的“遠”字輩,日照房姓“經”、夏姓的“貞”“德”字輩等,多字輩後置,構成“偏正結構”等短語,表達一種願景。

9。派語的御賜與避諱

日照孔姓,遷自先祖孔子的故里。明代以前,孔氏後裔人數尚少,無固定的行輩,可很隨意取名。從四十五代起,同輩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輩字。

明洪武33年(1400)御賜10字:

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

清乾隆5年(1740)御賜10字: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賜10字: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民國9年(1920)孔子76代衍聖公孔令貽報北洋政府批准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其中六十一代“弘”為避乾隆皇帝諱改為“宏”,第六十五代本為“胤”字,衍聖公孔胤植為避皇帝廟諱,而將“胤”字改為“衍”字。

以上幾次訂定的行輩字計五十字五十輩,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

衍聖公府專門頒佈《孔氏行輩告示》:“…今依所定吉字開列於後,凡我族人俱當遵照所開列行輩,取名訓字。有不欽依世次隨意妄呼者,不準入譜。”

10。派語的修訂。

“文為時而著”。每一個時代的文章,都銘刻著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是一個時代價值觀的體現。

家譜的派語,亦如此。

因此,家譜派語,會跟隨時代步伐,而不斷變化。

日照三槐堂王氏宗譜,在清代道光年間五修期間,適值太平天國運動後,捻軍在蘇北魯南等地進行反清活動。日照地區在湖北督糧道丁守存等返鄉鄉紳及日照地方官宦的帶領下,相應朝廷號召,興辦團練,村村聯防,在日照各地,尤其淮安——— 登州古驛道(今204國道)沿線,在濤雒、夾倉和中部碑廓、巨峰、沈疃等重鎮,修築了大量城防圩子,在山上大量修築避難山圩……

三槐堂王氏家譜宗定從十七世起排定十輩:

連守兆安平,治中封和公。

表達了村村聯防,堅持抵抗,確保王氏子孫平安的願望,並希望國家仍維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制度。

民國初年,基於中國從封建社會,進入“民主”時代的社會現實,日照三槐堂王氏,與時俱進。在七修宗譜中,修訂清代所編的派語,接續“安平”,去掉“治中封和公”,重續派語十輩:

安平均貴(世)培,從允盛朝隆。

表達對共和時代的願景。

11。鄉賢助修。

1909年(清代宣統元年),尊母親王氏之命,鄉飲介賓夏秉泰(筆者高祖父),助修日照龍泉王氏四修宗譜,並自十二世排定五言詩體派語:

昭培庭訓久,功業可同昌;

建德積福祿,勤學裕文章;

繼傳世代永,富貴樂安祥。

派語,是一部完整族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個家族的印記,也是一種比較隨意的文學形式。雖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像律詩那樣講究嚴格的押韻,不像詞曲那樣套用現有的牌名。

由於各種原因,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世人對家譜派語字輩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是明顯。

但透過派語,可以把兩個形同陌路,過去互不認識的人團結到一塊兒,可以使同姓陌生人之間產生突如其來的“一家人”的親切感,更能夠增強家族的凝聚力。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獨具特色的家族派語文化,啟蒙了一代代人的根文化,教育了一代代人勤奮務實、積極向上,有為社會,成為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瑰寶。

TAG: 派語日照家族字輩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