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唐朝官制:狄仁傑官職由朝散大夫晉升到戶部度支郎中的一職

【關注】唐朝官制:狄仁傑官職由朝散大夫晉升到戶部度支郎中的一職

狄仁傑由於受到唐高宗李治的賞識,平步青雲,官職從侍御史晉升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一職是隋朝開始設定的官職,唐朝沿襲隋朝官制,官階為從第五品下階官。隨後,又晉升到戶部度支郎中,唐朝官制:尚書省設尚書令1人,正二品官;設尚書左僕射與尚書右僕射各1人,從二品官;設尚書左丞1人,正四品上官;設尚書右丞1人,正四品下官;設郎中各1人,從五品上官;設員外郎各1人,從六品上官;設都事各6人,從七品上官;設主事各6人,從八品下官;設諸司主事,從九品上官;另有令史各18人,書令史各36人,亭長各6人,掌固14人。尚書令主管百官,管理著六尚書,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兵部、吏部為前行,刑部、戶部為中行,工部、禮部為後行,每行總管四司,以本行為頭司,其餘為子司。如戶部屬於中行,管理四個部門如戶部、度支、金部、倉部,戶部為頭司,度支、金部、倉部為子司。尚書左丞統管吏部、戶部、禮部;尚書右丞統管兵部、刑部、工部。作為尚書省的下屬機構戶部設戶部尚書1人,正三品官;設侍郎2人,正四品下官。戶部頭司設戶部郎中2人,從五品上官;設戶部員外郎2人,從六品上官;主事4人,從九品上官,另有令史15人,書令史34人,亭長6人,掌固10人。度支子司設度支郎中1人,從五品上官;設度支員外郎1人,從六品上官;設主事2人,從九品上官;另外有令史16人,書令史33人,計史1人,掌固4人。金部子司設金部郎中1人,從五品上官;設金部員外郎1人,從六品上官;主事3人,從九品上官,另有令史8人,書令史21人,計史1人,掌固4人。倉部子司設倉部郎中1人,從五品上官;設倉部員外郎1人,從六品上官;設主事3人,從九品上官;令史9人,書令史20人,計史1人,掌固4人。

唐高宗李治駕臨行宮汾陽宮,安排狄仁傑為知頓使。汾陽宮在今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而且該皇帝行宮規模壯觀,殿宇樓閣,水榭歌臺,棧道迴廊,應有皆有。知頓使也稱為置頓使,主要職責是掌管皇帝出行時沿途食宿事務。幷州長史李衝玄是唐皇室宗親,漢陽郡王李瓌的兒子,他聽說唐高宗要親臨汾陽宮,因為皇帝經過的道路有一座妬女祠,當地傳說如果有人盛裝經過此路時,會有風雨雷電之災難,於是聽信迷信的李衝玄徵發幷州的老百姓當民工另建一條新的皇帝車隊可以行走的道路。狄仁傑說:“天子出行,千乘萬騎,有管風的神仙風伯清理道路上的灰塵,有管雨的神仙雨師用水灑洗道路,妬女怎麼敢加害我們呢?”於是下命令停止了新建道路的工作,不勞民傷財。唐高宗聽了彙報後,稱讚狄仁傑說:“愛卿真是大丈夫。”

他後來離京調任為寧州刺史。唐朝把州劃分為上州、中州、下州,上州刺史為從三品官,中州刺史為正四品下官,下州刺史為正四品下官。他政務工作很出色,讓少數民族與漢族和諧相處,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寧州彭原郡的百姓們為狄仁傑立功德碑稱讚他的德行與官績。御史郭翰負責巡視隴右道監察地方政府官員,他執法嚴格,所到之處彈劾了不少官員的違法違紀行為。隴右道有這些地區:秦州都督府、成州、渭州、鄯州都督府、蘭州、臨州都督府、河州、武州、洮州、岷州、廓州、疊州、宕州。郭翰路過寧州地界,當地老百姓對寧州刺史狄仁傑那是讚不絕口,他在當地賓館住下,把寧州官吏召過來對他們說:“我到了寧州後,這個州的政績就知道了,我願意成全使君的美意,不會在此久留的。”寧州的官民聽到御史郭翰的表態很高興都散了。郭翰向唐朝朝廷舉薦狄仁傑的治理才能,於是,狄仁傑因治理政績突出晉升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撫使。光宅元年,唐朝官制改制,改工部名稱為冬官,所以,狄仁傑的官階是正四品下官的原工部侍郎。他任冬官侍郎巡撫江南期間,瞭解到吳地與楚地有很多淫祠,他上奏打擊封建迷信活動,毀掉了1700多座非法的祠堂,只留下祭祀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這四個人的祠堂。夏禹,姒姓,名文命,今山西省夏縣人,夏朝第一位開國君主。吳太伯,姬姓,名泰,今山西省岐山人,吳國第一代君主。季札,姬姓,名札,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吳太伯十九世孫,吳王姬壽夢第四子。伍員,字子胥,楚國人,吳國軍事家、謀略家,官至相國。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這四人是歷史名人,所以狄仁傑保留了祭祀他們的祠堂,以示敬賢之意。

狄仁傑轉任為文昌右丞,光宅元年改官制,把尚書省改名為文昌臺,垂拱元年改名為都臺,長安三年改名為中颱。文昌右丞就是原尚書右丞,為正四品下官。接著,狄仁傑又離京擔任豫州刺史。唐高宗李治駕崩,唐中宗李顯即位,皇太后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幕後皇帝。李貞是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唐高宗李治的哥哥,唐中宗李顯的伯伯,封為越王,李顯任命李貞為太子太傅。嗣聖元年,武則天廢掉唐中宗李顯,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為皇帝。當時,李貞為豫州刺史,因為懷疑武則天要取代李唐江山,並屠殺李氏皇族,於是與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藹、虢王李鳳的兒子東莞郡公李融、李貞的兒子琅琊王李衝一同密謀起兵反對武則天。其他皇室宗親沒有準備充分,猶豫不決,只有李貞起兵反武,武則天任命左豹韜衛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領兵十萬人討伐他,命張光輔為諸軍節度,李貞在汝南郡上蔡縣兵敗服毒自殺。李貞的兒子李規縊殺了母親後自殺,李規的妻子自殺,李貞的女兒良鄉縣主與女婿裴守德也一同自殺。黨羽有2000人要處以死刑,受李貞案牽連的人有500到600人,沒收財產的達5000多人。豫州司刑官逼迫儘快執行對李貞案受牽連人的判決,而狄仁傑同情這些受連累的人,於是暫緩執行判決,他秘密向武則天上奏說:“我想向您陳述,好似給叛逆的人與受冤屈的人昭雪;我不說,且連累陛下理獄量刑要慎重不濫,心存矜恤的聖意,在寫此奏章時,我多次毀掉文稿,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些人都不是首惡元兇,是受李貞連累才被關押的。”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頒佈了從輕處分這些人的詔書,讓這些受連累的人發配豐州去戍邊。狄仁傑的秘密奏章救了這些人的性命。這些關押的人從豫州監獄釋放出來後,經過寧州,寧州有父老鄉親對他們說:“是狄仁傑使君讓你們活著的。”他們聽說後,在狄仁傑的碑石下痛哭,接著齋戒三日離開寧州,到達豐州流放的住所後,相約為狄仁傑立碑紀念。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線上》《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路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TAG: 狄仁傑上官寧州戶部李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