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人物】一名基層醫生的自述:我在社群醫院像是一個賣藥的

我是一名基層醫生,在社群醫院工作12年了,現工作在: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也叫:密雲二院,開始剛工作的時候我也是動力滿滿,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治癒更多的病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覺得現在的我在社群醫院像是一個就會“賣藥的”大夫,以前還和老師做一些基本的外科手術,現在卻早已經沒有了那份熱情,我知道這樣很不對,我也不想,但是現實就是這樣,有的時候並不是我不想去給患者看病、去救治,而是現在醫療先進了、交通發達了,老百姓都紛紛去大的三甲醫院就醫了,慢慢地不相信我們了。相信大家都覺得現在看病難,有的時候看病或者做一個擇期手術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

每次和朋友聊天時,朋友都要抱怨一番,其實他們也知道我們醫生的辛苦和無耐。我今天想說的就是:有一些疾病不一定非要去大醫院,有的時候小醫院或者社群醫院同樣可以解決,而且省錢、省時、還方便。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接診的一個病例:

張老先生今年74歲高齡了,3年前一次外傷後無意間發現自己右側顳部有一個花生豆大小的腫物,張老先生說:“這個東西

不痛、不癢

,但是在慢慢變大,於是去區裡的醫院和市裡的大醫院都看了,醫生說可以保守治療,也可以手術治療,同時也說手術治療有可能損傷神經、肌肉出現一些併發症,具體的我也聽不太懂,只是聽完覺得更害怕了,自己歲數也大了,這手術到底是做好還是不做好。 而且想想去市裡大醫院費用比較貴,來回跑太麻煩了,沒人陪著,兩眼一抹黑,連哪是哪都不知道,而且手術還要等幾個月才能做上,所以一直拖著到現在,沒想到現在這個東西越來越大,已經有核桃大小了,摸著砰砰直跳,感覺一個炸彈似的,弄得我擔驚受怕,覺都睡不好了,我想來試著問問咱們社群醫院能不能做這個手術,那個其實我也知道,不過還是想打聽一下…”

【醫者人物】一名基層醫生的自述:我在社群醫院像是一個賣藥的

老爺子說的很實在,其實我也能感覺他對我們社群醫院並沒有報太大的希望,但是,我聽完後笑了:“老爺子,您的運氣真好,我們醫院新來的張揚院長,是原區醫院業務副院長,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剛剛調到我們社群醫院工作,支援我們基層醫院,他的醫術很高,而且特別關心每一位患者,我相信張院長應該能解決您的這個問題。”

當時我很清楚地記得老爺子的眼神立刻充滿了光彩,他很開心,一直在重複著一句話:“這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真沒想到啊…”

我把張老先生的求醫經過講述給了張院長。我記得很清楚,張院長聽後教導我說:“

第一,要解決患者的病痛。第二,要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支出。第三,要像家人一樣對待患者。第四,全程關注患者直到患者完全康復。

”張院長講著,我在聽著,儘管我也是一名工作了10幾年的外科醫生,但是張院長的一番教導給了我莫大的動力,我感覺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我也是一名外科醫生,我也要拿起手術刀去治病、去救人!

於是張老先生開始了常規的術前檢查和準備。社群醫院的擇期手術病人並不多,很快,張老先生的各項檢查指標結果出來了,均正常,我們立即安排了手術。手術前老張很激動,和我們護士還在開玩笑:“丫頭,還真沒想到啊,咱們社群醫院真棒,醫術好、環境好,這才兩天的功夫,明天就手術了,能擺脫這個“瘤子“了,還有點捨不得它呢,以前我覺得咱們醫院也就能拿拿藥什麼的,沒想到啊…”

聽著老張的話,我不知道他是緊張明天的手術故意說笑還是真的內心很放鬆,但是手術前的這天晚上我還真的是有點緊張,因為我知道這個手術看似很小但是難度係數很高的,這個腫物周圍全是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而且這個部位血運比較豐富,術中容易出血導致手術視野不好,而且明天的手術我是一助,這樣的手術我還真的沒有上過,說實話我也很久沒有給病人做手術了。我甚至一夜都沒怎麼睡,把解剖書拿出來一遍一遍地看著、畫著,在腦子裡模擬著明天手術的步驟。

第二天手術前張院長為我再次講解這次手術的難點、要點和注意事項,聽著張院長的講述我內心踏實多了,那種感覺真好,有一個這麼好的領導這麼好的老師,對我們醫生進行鼓勵和教導,對患者關心和照顧,那一刻我的內心滿滿的感動和動力,真的對我來說,對於我這個基層醫生來說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手術在進行著,像教科書一樣的解剖層次,在張院長的刀剪下清晰的展現,解剖層次特別清晰。隨著解剖層次逐漸深入,一個鮮活的相當於雞蛋大小的腫瘤顯現在手術野,腫瘤隨著心臟的波動“歡快”地跳躍著!只見張老師輕輕的按壓去血,穩健的伸入止血鉗(基層醫院沒有特殊的器械只能用普通蚊式止血鉗)上扣!腫瘤的跳動“戛然而止”!雖然沒有什麼驚心動魄,但看得我們確是心情舒暢!才知道手術的藝術就應該像老師這樣“指尖上的舞蹈”!那一刻我也終於體會到張院長和我講述的,手術要努力做到“

無痛、無血、無死腔

。”我知道想做到這一切看似很簡單其實卻是那麼難!手術中所見的腫物和術前診斷相符,考慮假性動脈瘤。

借這個機會在這裡和大家科普一下

假性動脈瘤

,假性動脈瘤指動脈管壁被撕裂或穿破, 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動脈鄰近的組織包裹而形成血腫,多由於創傷所致,是血管損傷的併發症,因

火器傷、刺傷、醫源性損傷

等致動脈壁全層破裂出血。由於血管周圍有較厚的軟組織,在血管破口周圍形成血腫,因動脈搏動的持續衝擊力,使血管破口與血腫相通形成搏動性血腫。約在傷後1個月後,血腫機化形成外壁,血腫腔內面為動脈內膜細胞延伸形成內膜,稱為假性動脈瘤。它與

真性動脈瘤

的區別在於,它不像真性動脈瘤那樣具有動脈血管的外膜、中層彈力纖維和內膜三層結構。如果是顱內的假性動脈瘤,一旦破裂,容易引起顱內出血從而導致昏迷、中風、偏癱等症狀,出血過多可能危及生命。假性動脈瘤自愈者很少,所以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包括載瘤動脈結紮、動脈瘤切除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動脈瘤囊內血管修補等。在這裡提醒大家,萬一不幸運患上這種疾病,儘早及時就醫,早手術,避免危險的併發症發生,也避免腫瘤過大,增大手術難度等。

手術非常成功,張老先生在手術過程中幾乎沒有感覺到一點疼痛,非常放鬆,手術完成後,張院長再三叮囑我們:手術成功只是第一步,我們要關注患者的換藥、拆線以及整個複診的過程,並且應該做好記錄,我們要做到對每一位患者的治療全程負責。

【醫者人物】一名基層醫生的自述:我在社群醫院像是一個賣藥的

很快老張順利恢復,我記得那天老張很開心,老張說:“誰說咱們社群醫院不行的,誰說有病就一定要直接去大醫院的,咱們身邊的社群醫院沒準就能治,醫生護士都是那麼親切,院長也沒有架子、技術又好,省錢還方便,我回去就要和村裡的人說,咱們小醫院也有大醫生的。”

老張開心地笑著,魚尾紋的褶又深了,但給我的感覺是那麼好,充滿了希望!

對啊,誰說社群醫院、小醫院就不行的,大家總是有一個誤區:有病的就要去大醫院,覺得大醫院權威,這個想法當然沒錯,但是大家都這樣想‘這樣做就會導致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床位緊張,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不妨先在社群醫院或者當地的地區醫院看一看,有很多的疾病其實這些醫院治療起來都是沒問題的,緩解了就醫壓力、方便還省時、省錢。

在我的內心裡真的要感謝張院長,讓我們這些年輕醫生學到了技,又看到了德,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就像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充滿了動力。

同時我也想說:有的時候患者不相信我們社群醫院或者小醫院,我們醫生自己也應該去反思,都怕擔責任、都怕累、怕麻煩,我們對得起自己身上的這身白衣嗎?我們學的是醫,做的是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我們要努力地學習、去鑽研業務!

醫生最喜歡聽到的話是什麼?是患者對我們說:謝謝您治好了我的病!讓我們去換位思考,如果我們的親人或者朋友生病了,我們希不希望每一位醫生都努力地去救治、去關心。我們基層醫生共同努力,解決小病、常見病、慢性病,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和救治更多人、才能讓我們的白衣更美麗!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醫法線上

(關注醫療,關注法律,關注醫法線上!)

TAG: 手術醫院動脈瘤社群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