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以德報怨

古時候,有個男子高中探花,衣錦還鄉,全城百姓都來一睹其風采。突然,有個蓬頭垢面的婦人衝到男子的馬前,聲淚俱下地喚他為“相公”。眾人譁然一片。但很快,有人眼尖地認出,這婦人卻是南巷孔木匠的媳婦。

書生李生經過十來年的寒窗苦讀,如今出人頭地,取得了新科探花。

訊息很快傳到他的家鄉,在當地縣令組織下,民眾們紛紛上街,歡迎這位探花郎衣錦還鄉。

當李生身著一襲紅袍,騎著高頭大馬,走在大街上,眾人都投來羨慕的目光。

這時,突然有個蓬頭垢面的婦人衝到李生馬前,只見她雙臂張開,攔住了李生的去路。

正當眾人都好奇的時候,這婦人又席地而坐,一把眼淚一把對著李生叫喚道“相公,我總算把你盼回來了,你可得救救我啊……”

民間故事:以德報怨

眾人都自發充當起了吃瓜群眾,想看看這新科探花郎如何應對時,有人認出了這婦人是南巷孔木匠的媳婦。

這下更加有趣了,這有夫之婦居然對著他人聲淚俱下地叫“相公”,這其中有何隱情。

而探花郎拉住韁繩,任由那婦人在地上撒潑打滾、醜態頻出,他騎在馬上都一言不發。

可能是有人去通風報信了,沒過多久,孔木匠從人群中擠了進來,拎起那婦人的衣服,破口大罵道:“這婆娘,還嫌不夠丟人現眼嗎?還不趕快給我滾回去做飯,孩子都餓得哇哇直哭呢。”

那婦人卻不以為然,一把推開孔木匠,從懷裡掏出一張紙來,扔在孔木匠面前,說道:“好狗不擋道,你耽誤老孃過好日子,這是我寫的和離書,你趕緊簽字畫押。”

孔木匠憤怒地將和離書撕得粉碎,向天空一拋,硬生生地把那婦人拽走了。

很快,一切都恢復如初,縣令許崇仁晚上親自擺下酒席,為李生接風洗塵。

酒過三巡,許崇仁關心地問起白天馬前的發生的事。李生也想讓此事妥善解決,就對許崇仁一五一十地說起前因後果。

這馬前的婦人叫陳碧娥,打小和李生就是隔壁鄰居,年齡也都相仿。李生父親在世前,就去陳家,為李生和陳碧娥訂了婚約。

但李生父親後來不幸得了肺癆,為了給他家治病,家裡錢財耗盡。陳家父女見李家因病致貧,就不願意履行婚約。

他們偷偷收了孔木匠的不少聘禮,趁著李生父親去世之際,趕緊將陳碧娥嫁到孔家去。

民間故事:以德報怨

等李生料理完父親後事後,才從他人口中得知陳碧娥已嫁作他人婦。心裡雖然有些失落,但也激發了他發奮圖強的決心。

沒想到,李生這次載譽還鄉,陳碧娥居然來鬧這一出。那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要悔婚呢?

許崇仁聽完後,問李生對此事打算如何處理?

李生說,他這次回來,主要是接老母去京城,禮部王尚書對他欣賞有加,知道他尚未娶親,已決定把女兒許配給他。

李生在京時,已見過這位尚書千金,她為人端莊謙和,有大家閨女的風範,兩人交談頗為投緣。

至於陳碧娥,李生拿出五十銀子來,給許崇仁,讓他轉交給陳碧娥。今日見她穿著破舊,估計日子也不好過,這些銀子就當相識一場的一點資助,願她以後好自為之。

許崇仁對李生這樣的以德報怨的胸襟很是欽佩,更主動備好馬車,命人低調送李生和其母進京。

李生前腳剛走,陳碧娥後腳就來縣衙,要求與孔木匠和離。許崇仁受理此案,暗自慶幸,李生幸虧沒娶這樣的女子,他駁回和離的訴求,命孔木匠將她領回。

臨走前,許崇仁把五十兩銀子交給陳碧娥,告訴她這是李生給她的,希望她從此以後,本本分分過好自己的日子。

陳碧娥接過銀子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孔木匠一把奪過銀子,揣在兜裡,謝過許崇仁,領著她回去了。

民間故事:以德報怨

而李生與母親到達京城不久,王尚書就為他們母子安頓好了一切。沒多久,李生就與王小姐成了親了。婚後這王小姐孝順婆婆,與李生也是舉案齊眉,成了人人稱讚的一對伉儷。

這個故事改寫自《以德報怨》,李生高中探花,衣錦還鄉,誰知卻被一婦人馬前糾纏,之後縣令與他交談中,得知是那婦人故意滋事。李生卻胸懷大度,非但不予以計較,反而以德報怨,給婦人銀兩接濟。李生也因品行俱佳,獲得了美滿姻緣。

這世間不僅有善良,也有醜惡;有光明也有黑暗。就像既有有品行端正、宅心仁厚的李生,也有嫌貧愛富、唯利是圖的陳碧娥。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什麼樣的胸懷,成就什麼樣的人生。

我們做人,要目光長遠;我們識人,也不要只看眼前。老話說,風水輪流轉。富貴的人未必會長富貴,貧窮的人也不會永不翻身。

一味地貪圖安逸享樂的人,縱然生來富貴,早晚也會走向窮途末路

。而早早就未雨綢繆,並鍥而不捨地實現人生目標的人,自會逆風中飛揚。

TAG: 李生陳碧娥崇仁婦人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