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將領司馬楚有多傳奇?憑驢耳料敵​時​如何做到的?

本文由:樓上老範 原創創作

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上一段著名的分裂時期,它不像春秋戰國或是東漢末年那樣諸侯割據,而是大體維持著南北對峙的局面。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是因為亂世征伐不斷,有才華的人更容易施展能力、出人頭地。誠如此言,南北朝時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名將,他們南征北戰,譜寫了亂世中壯烈的詩篇。

歷史上的將領司馬楚有多傳奇?憑驢耳料敵​時​如何做到的?

不過,有人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也就有人被埋沒,逐漸不被外人所知。我們今天要講的司馬楚之就屬於一位被埋沒的名將,他曾經從一隻缺失的驢耳朵就猜出敵軍的活動,實在稱得上是心思縝密、令人欽佩。作為一位智勇雙全、戎馬半生的將領,司馬楚之生前身後都是榮譽滿身,只不過,他卻沒能得到與自己實力相配的名聲,這實在令人遺憾。那麼,他到底有多厲害,當年又是怎麼憑驢耳料敵的呢?

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司馬楚之生於河內溫縣,這個姓氏和地名可能讓很多人想到同是溫縣出身的三國人物司馬懿。其實,司馬楚之正是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八世孫,甚至《隋代司馬融墓誌》中還表示他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三個兒子。在這裡,我們按照史書的記載,認為司馬楚之是梁、益二州刺史司馬榮期之子。

身為皇親國戚,司馬楚之原本應該是十分幸福的,但當時大將劉裕把持朝政,對司馬家族的旁支大肆打壓。為了自保,以及報司馬家被欺壓之仇,司馬楚之選擇了投奔北魏。對於南方的優秀人才,北魏一向是積極引進,將出身東晉皇室的司馬楚之前來投奔,北魏當即封其為徵南將軍、荊州刺史,後來司馬楚之大敗宋文帝劉義隆的兵馬,更是被加封為了琅琊王。

劉宋王朝無力北伐後,北魏南邊的威脅得以消除,但熱衷於南征北戰的道武帝很快又將目光放到了北方的遊牧民族柔然上。作為有勇有謀的智將,司馬楚之在伐柔然時被委以了督運糧草、整頓後勤的重任。行軍途中的某一天,突然有士兵彙報說運送糧草的驢隊當中,其中一頭的一隻耳朵不見了。

對於驢丟了耳朵這樣的離奇案件,將領們要麼是覺得不過一頭驢子而漠不關心;要麼就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為什麼好好地耳朵能夠不翼而飛。然而,其他人不以為意,心思縝密的司馬楚之卻開始了自己的推理。首先,他排除了動物傷害的可能性,因為被拉進軍隊的驢一般都性格溫馴,又有人看管,不會自相殘殺咬掉同類的耳朵,而如果是猛獸襲擊,那麼驢不會只失去耳朵而沒有其他傷口。

排除動物傷害,能讓驢失去耳朵的也只有人了。稍一思考,司馬楚之也否認了盜賊所為的可能性。因為驢耳朵幾乎沒有任何價值,盜賊不會僅僅偷走一隻耳朵而不偷取別的財物。在戰場之上,不是我方所為,又不是周邊野獸所為,那麼答案就已經很明顯了——大機率是敵人的行動。那麼,敵人又為何要這樣做呢?

歷史上的將領司馬楚有多傳奇?憑驢耳料敵​時​如何做到的?

經過一番細緻的推測,司馬楚之斷定軍中混入過柔然人的奸細,而為了表明自己確實偵察到位,那人才割了北魏軍才使用的驢的一隻耳朵覆命。至於偵查的目的,顯然是探路、踩點,而之所以要熟悉糧草部隊的佈局,很可能是為了不久後發動突襲。於是,司馬楚之馬上下令全軍砍伐柳樹作為圍牆,用涼水澆在上面使其結冰,在糧草周圍形成了一圈堅固的城牆。

沒過多久,柔然人果然率軍前來襲擊,但當他們見到司馬楚之下令建造的城牆後紛紛傻了眼,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原來,一向打仗基本沒啥計謀可言的柔然人之所以別出心裁地發動突襲,是受了叛逃柔然的北魏前鎮北將軍封沓的建議。如果不是司馬楚之的細心推算和果斷決策,或許柔然軍隊就已經得逞,將北魏糧草劫掠一空了,那樣的話,北魏的這次浩浩蕩蕩的軍事行動就只能宣告失敗。

訊息傳回都城,道武帝聽後對司馬楚之讚賞有加,認為他確實是智勇雙全的人才難得,於是在此戰之後將他加封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中鎮大將、朔州刺史。這些職位,再加上原本琅琊王的爵位,可以說司馬楚之在當時地位極高。鎮守邊疆二十餘年後,司馬楚之以七十五歲高齡去世,他赫赫戰功,也展現出了超人的才華,但可惜的是,後人對他功績和能力卻並沒有非常瞭解,這不免令人惋惜。

TAG: 司馬楚之柔然耳朵北魏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