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1995年,當得知姐姐張愛玲在美國家中去世的訊息後,74歲的張子靜只覺腦子一片空白,說不上是悲痛是震驚還是無奈;

人生苦短,縱然死亡是每個人必然的結局,但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親人身上時,仍然會覺得太過突然。

張子靜又一次重讀姐姐張愛玲寫的文章《童言無忌》,讀著讀著眼淚就開始嘩嘩地流。

1944年,張愛玲在這篇文章中寫道:

“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我比他大一歲,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一次,大家紛紛告訴我他的劣跡,逃學、忤逆、沒志氣……”,

時光悄然流逝51年,“很美的”張子靜已經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沒志氣”的張子靜已經平庸地過了大半生。

他送走了父母,送走了姐姐,終身未婚的張子靜成了徹底的孤獨的人,外面的世界很熱鬧,但這熱鬧和他無關。

人到晚年,總喜歡回憶自己即將結束的一輩子。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張子靜呆坐在14平米的小屋子裡,他的魂卻像是回到了幾十年前。

那時的他只有3歲,濃眉大眼,面板白皙,長得宛如一個洋娃娃;姐姐張愛玲4歲,眼睛細小,臉型修長,留著齊齊的劉海;

他和姐姐張愛玲有過一段短暫的快樂童年。他們的父親張廷重,李鴻章外孫,名門之後。母親黃逸梵,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孫女,家世顯赫。

身處一個風雨飄搖,戰火瀰漫的時代,許多亂世人都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這對姐弟卻能在家人的庇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日子。

如果不是父母婚變,如果不是母親出走,或許他們的幸福不會這麼快結束。

張子靜3歲這一年,他的母親黃逸梵決絕地離開了讓她深惡痛絕的丈夫,遠走英國。

如果必須要犧牲兒女的幸福才能成全自己的自由,黃逸梵只能逼自己做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她和丈夫張廷重從來不是心靈相通的恩愛夫妻,兩人的婚姻不過是包辦婚姻中習以為常的悲劇。

張廷重雖出身名門,卻是個紈絝子弟,喜歡嫖妓、納妾、賭錢和吸鴉片。

黃逸梵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性。面對不爭氣的丈夫,她恨鐵不成鋼。兩人時常爭吵,後來甚至當著一雙兒女的面打架。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小小的張子靜常常被父母的爭吵嚇哭,張愛玲卻總是呆呆地站在一邊,她的倔強與生俱來。

多年後,張子靜回憶起父母吵架的情形,仍然心有餘悸

“我不知道姐姐會不會害怕,可是現在想起來,她應該也是和自己當初一樣恐懼吧!”

黃逸梵離開後,張廷重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兩個孩子的存在始終提醒著他,自己經歷了一場失敗的婚姻,被一個女人當面拋棄。

他時常把怒火發洩在孩子身上,兒子比女兒更皮實,那麼就打兒子吧,張子靜漸漸變得麻木,他在被打後,可以若無其事地繼續玩玩具。

也或許對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應付辦法:只要不哭不鬧,也許就能少挨一些打。

張子靜的性格變得有些懦弱,面對父親的刁難,總是一聲不吭,被打後,繼續笑臉相迎。

姐姐張愛玲把弟弟的表現都看在眼裡,因此才會評價弟弟軟弱,沒有志氣。

張愛玲雖然沒有弟弟長得漂亮,但天性聰明,這讓張廷重在無意之中更加註重對女兒的培養。張愛玲後來轉入新式小學讀書,張子靜仍然在家中聽私塾先生上課。

不僅張廷重對兒女區別對待,進步女性黃逸梵也重女輕男,更加疼愛張愛玲,對兒子的學習卻放任自流。

別人家都是重男輕女,在張家,卻完全顛倒了。

敏感的張子靜早就感覺到了父母對自己的冷漠,但他向來不會抗議,從來都是逆來順受。

和黃逸梵正式離婚後,張廷重為孩子找了一個後媽,兒女和他的關係更緊張了。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繼母這一身份並不好當,嚴格了,有虐待孩子的嫌疑;寬鬆了,有不負責任的嫌疑;

進入青春期的張愛玲時常和繼母發生口角,每到此時,弟弟張子靜總是一言不發。他擔心姐姐,卻不敢和繼母抗爭。

張子靜自己被打被罵,總是不計前嫌,繼續討好父母,這是他的生存哲學,張愛玲不以為然。

張子靜的懦弱讓張愛玲的姑姑,母親和張愛玲都認為他是和張廷重一夥的,不是她們的人。

張愛玲對弟弟最大的不滿來自於1937年,她因為想要留學出國和繼母發生了爭執,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張廷重一邊拳打腳踢一邊罵著:“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張子靜當時就站在一邊,早已被嚇得六神無主,他並不知道他冷漠的表現被姐姐看在了眼裡,寒了姐姐的心。

其實對張子靜而言,他連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不公都不敢憤然反抗,對姐姐也只能愛莫能助。

他的懦弱並不是針對張愛玲,只是天性如此。

但他的行為卻惡化了姐弟的關係,在張愛玲看來,弟弟的袖手旁觀足以證明張子靜的確是父親那邊的人,和她不是一路的。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張愛玲從家裡出走後,投奔了母親黃逸梵。

她的弟弟在家裡更孤獨了,以前有姐姐和他一起捱打捱罵,如今所有的打罵都只能他一人承擔了。

有一天,張子靜鼓起勇氣,抱著一雙用報紙包好的籃球鞋離家出走。

他敲開母親的家門,請她收留自己,母親黃逸梵異常理性,她遺憾地告訴張子靜:“我的經濟狀況只能撫養你姐姐一人”

母親關上門後,張子靜抱著籃球鞋坐在樓梯口抹眼淚,已經是十六七歲的男孩子了,卻像個幼童般哭得肝腸寸斷。

他感覺自己被這世界遺棄了,父親不疼,母親不愛。

唯有懷中抱著的這雙舊球鞋,不會嫌棄他。

不僅親情上失意,張子靜在學業上也不如人意。姐姐張愛玲讀書拼命,功課經常考第一。張子靜則順其自然,還時常停學。

1943年,張子靜和幾個同學辦刊物——《飆》。他終於拿出了一點鬥志,想要做一番事業。

張愛玲當時已經是上海最紅的作家,張子靜的同學勸他去向姐姐約稿,張子靜一度猶豫,仍然鼓起勇氣找到了姐姐張愛玲。

結果在張子靜的預料之中,張愛玲告訴他:

“你們辦的這種不知名的刊物,我不會給你們寫稿,這樣會敗壞我的名聲。”

張愛玲隨手拿出了一張插畫,示意弟弟可以拿這張她親手畫的畫去刊登。

面對張愛玲的拒絕,張子靜不懂得爭取,無論別人怎麼對他,他從來不惱不怒,只是默默承受,以前如此,以後也是如此。

張子靜回去後,只有親自寫了一篇【我的姐姐張愛玲】,配上張愛玲畫的插畫,算是勉強完成了這次任務。

這篇文章在《飆》創刊號發表後,吸引了不少讀者。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張子靜一度擔心姐姐是否會不喜歡他寫的文字,他拿著新出的雜誌給姐姐看,但姐姐沒有任何反應,張子靜這才放心下來。

他的才華不如張愛玲,他和同學創辦的雜誌也漸漸隨著銷量低迷而偃旗息鼓。

1952年8月,在浦東鄉下教書的張子靜去姑姑家看姐姐,姑姑告訴他張愛玲已經去了香港,說完話馬上關上了門,彷彿外面站著的是一個陌生人。

對於姑姑的冷漠,張子靜已經習以為常,年少時曾經去姑姑家玩,到了飯點時間,姑姑卻告訴他,沒有足夠的飯菜招待他,如果想要留下來吃飯,應該提前告訴她們。

相比姑姑,姐姐的不告而別更讓張子靜傷心。

這突然的分離讓張子靜防不勝防,他始終以為姐姐就算要走,也會通知他一聲,卻不想張愛玲走得無聲無息。

張子靜其實早就猜到姐姐可能會離開,1951年,姐弟倆在聊天時,張子靜曾經問姐姐對未來有什麼計劃。

新時代取代了舊時代,張子靜和姐姐雖然不關心政治,也敏銳地感覺到了很多變化,張愛玲沒有回答弟弟,但或許在那時她已經在做出走的打算。

張子靜離開姑姑家後,走在街上,看著滿大街穿人民裝的人群,他突然流下了眼淚,他想起了姐姐曾經對他說過,這衣服太呆板,她是不會穿的。

姐姐最終走了,留給張子靜長久的惆悵。

張子靜和父母一起住。

父親仍然惡習不改,因為花錢大手大腳,乾脆就不提為兒子娶媳婦的事情。

他曾經以代為保管的名義拿走了兒子辛苦存下的錢,過了一段時間,張子靜向他要錢時他卻說自己已經花光了,這本是張子靜留著結婚用的。

張子靜痛恨父親的自私,卻一句責罵的話都說不出口,他這一生從不曾責罵過誰,只想用自己的懦弱爭取命運的同情,然而命運是欺軟怕硬的。

父親和繼母相繼去世後,張子靜更加孤獨了。

張子靜:母親遺產給姐姐,姐姐張愛玲遺產給好友,他窮苦一生未結婚

他四處打聽姐姐的訊息,卻始終沒有音訊。

後來,他終於從報紙上看到了知名作家張愛玲在美國的報道,透過無數次的打聽,他拿到了姐姐的聯絡方式。

張子靜寫了一封長信給姐姐,在信中不僅傳達了對姐姐的問候,也希望姐姐能給予他一些經濟上的幫助。他當時正在談物件,物件希望兩人結婚後能有一套婚房。

這封信寄出去後卻猶如石沉大海,很久沒有迴音,直到半年後,張子靜收到張愛玲的來信

“訊息閉塞,有些話是這樣離奇,傳說我發了財,又有一說是赤貧。其實我勉強能過,等以後大陸再開放了些,你會知道這些都是實話。沒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唯有祝安好。”

雖然姐姐沒有給予他任何經濟幫助,但知道自己最親的親人還活在這世界另一個角落,對張子靜也是一種安慰。

“我瞭解她的個性和晚年生活的難處,對她只是想念,沒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改變,我和她是同血緣。親手足,這種根底是永世不會改變的。”

因為買不起房子,婚事告吹。張子靜乾脆不再掙扎,安然過著一個人的日子。

1995年,張子靜聽聞姐姐在美國家中淒涼去世的訊息後,他的內心宛如被壓上了幾塊巨石,沉重地喘不過氣。

姐姐張愛玲把所有遺產和版稅都贈予了朋友,卻一毛錢都沒有分給弟弟。

如果說張子靜對此不感到失望是不合理的,但張子靜人生中已經經歷過太多次失望,他早已習慣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母親黃逸梵1957年在英國去世前,把自己身上僅有的遺產全部留給了張愛玲。

但即便知道了,張子靜大概也只能嘆嘆氣,苦笑三聲也就作罷。

失去至親的痛苦糾纏著張子靜。

當他想象姐姐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家中去世,直到七天後才被人發現的畫面,張子靜哭了,姐姐剛走那段時間,張子靜經常哭,為姐姐也為自己。

兩姐弟雖然身處兩個國家,遙遙相望,然而兩人卻又何其相似,都是孤單一人過活,張子靜害怕遭遇和姐姐一樣的結局,死後多天才被發現,太過淒涼。

從此以後,他總是開著家裡的門。

他那14平米的小屋一貧如洗,就連小偷都懶得光顧。

1997年,張子靜在家中去世,身邊沒有一位親人,他的母親黃逸梵,他的姐姐張愛玲,都是如此,孤零零地離開,他也不能逃過這樣的結局。

命運的傳承有時太過可怕。

張子靜這一生遺傳了父親的性格,懦弱,與世無爭;張愛玲遺傳了母親的性格,剛烈,十分要強。

張愛玲在經歷了家庭的變故後,習慣了親情的冷漠,她最終也被同化,她的弟弟張子靜卻一生渴求親情,縱然父不疼,母不愛,姐不親,姑不憐,

他始終是小時候那個被打被罵,仍然笑著討好親人的小孩子,他所想要的很簡單卻又很困難。

血緣關係是天生的,親情卻不是與生俱來的。

張子靜渴望的親情,終其一生沒有得到。

人生這場戲,唱來唱去都充滿了遺憾。

TAG: 張子靜張愛玲姐姐黃逸張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