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巧英吾妻愛鑑:日內即將率部進入滬淞參戰,特修寸箋以慰遠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而軍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門衰祚薄,親者丁稀,我心非鐵石,能無眷然乎!但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也。老親之慰奉,兒女之教養,家務一切之措施,勞卿擔負全責,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這是一封家書,雖已過了用書信傳遞資訊的年代,但讀來仍能感受到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戰士的複雜心情,最新的電影《八佰》引用了這一段,隨著電影的上映,讓我們知道了八佰壯士,四行倉庫,謝晉元等,讓82年前的那段故事更廣為人知,。

電影方十年磨一劍,打磨出《八佰》作品,以藝術的手段還原了這場激動人心的戰爭,讓人們知道了這個歷史事件,表達了它想要表達的東西,從人物,道具,場地上都足以見其誠心,贏得很好的口碑和超高的票房,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電影各方面都非常成功,很多人表示在電影院幾度落淚,無不被八佰壯士的英雄行為所感動。不禁會想如果自己處於那種國破家亡、直面死亡的死後會是怎麼的一個心理,會做一個怎樣的選擇。

像那個教授一樣,手拿望遠鏡,遠遠地看著,有心報國,無力殺賊,眼看著侵略者的種種惡行,只能在嘴上罵罵咧咧;

像那些商人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雖仰人鼻息,但在列強的庇護之下,仍能勉強度日。

像那位女童子軍一樣,在後方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做著力所能及的事,但在需要的時候能冒失渡河送國旗。

像三位學生一樣,懵懵懂懂,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闖入戰場,在槍林彈雨中倒下,才知生命在戰爭面前是多麼的脆弱。

像老算盤那樣偷渡蘇州河,拖著殘軀,消失在人海之中,一輩子隱姓埋名,苟活在愧疚之中。

像那群雜牌軍一樣,從一開始的戰戰兢兢,無所適從,惜命如今,到後來的捨我其誰,視死如歸;

像戰士們一樣,一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把這四行倉庫當作了自己的墳墓,在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懷抱炸彈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

像戲子一樣,隔江猶唱後庭花……我不知道。

一橋之隔,卻是兩個世界,橋的南岸是天堂,人們照常生活於街市之上,橋的北岸是煉獄,戰士穿梭於槍林彈雨之中。70萬大軍在淞滬之戰大敗,退出閘北前線,只留下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留守最後據點四行倉庫,其實營長楊端符和最高長官謝晉元心理非常明白,蔣介石政府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放棄他們,以他們的犧牲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對的同情和支援。

他們明白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戰役,靠這幾百人是無法戰勝強大的侵略者,只想以自己拼死抗擊侵略者的決心和流血犧牲來喚醒身後仍處於麻痺中的四萬萬同胞。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我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戰勝自己的本能選擇直面死亡。

“戰總是要打完的,總是要有人活著的,我不能像你們一樣,做不了英雄……”這是老算盤的選擇,其實在最後他選擇離開或留下,似乎人們都不在對他過多的苛求,他的心理才是當時社會大多數人的寫照,在戰友受傷時他也曾勇敢過,因此負傷,但他終究沒有戰勝對死亡的恐懼,當了逃兵。

雖不知道在面臨他們的處境時自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但我仍然最喜歡“丈夫許國,實屬大幸”這句話,自古“折戟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屍還”,作為一個戰士,相比那些手無寸鐵、受盡侮辱被殘害至死的老百姓,能直面殺敵,雖捐軀赴國難卻是一大幸事。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八佰》讓我看到了書中詩句的意境,看到了八佰壯士艱難的處境和奮勇殺敵的精神。謝晉元“四天血戰,四年孤軍”,最後死在汪偽政府手下,他跟當時大多數將士一樣沒有能親眼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他那“把旗幟插到XX山上”的願望也沒有實現。

最後向謝晉元等八佰壯士致敬,向所有抗戰先烈致敬,是你們的努力換來今天的民族復興。那麼,雖然歷史慢慢遠去,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敢也不該遺忘。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TAG: 八佰謝晉元一樣壯士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