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如何評價前清重臣洪承疇

洪承疇(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洪承疇極為器重,拔擢他為大學士,負責南方戰事。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進軍策略,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同時,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也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其意見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到底該如何評價前清重臣洪承疇

在歷史上,洪承疇最經典的那個小故事大概就是洪承疇投降清朝了,當時的洪承疇絕食數日,拒不肯降。皇太極派所有能動用的人前去勸降,均被大罵而回。皇太極仍不放棄,特命最受寵信的吏部尚書范文程前去勸降,看他是否果有寧死不屈的決心。

范文程至,洪承疇則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與他談古論今,同時悄悄地察言觀色。談話之間,樑上落下來一塊灰塵,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面說話,一面“屢拂拭之”。

范文程不動聲色,告辭出來,回奏太宗:“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皇太極接受了范文程、張存仁等的意見,對洪承疇備加關照,恩遇禮厚。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噓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五月初五日,洪承疇偕祖大壽等降將正式舉行了投降儀式,在皇太極面前俯首稱臣。

那麼,如何來評價這個人,筆者覺得,首先要摒棄一個觀念,滿族其實也是中華民族的一支,他們也屬於籠統的華夏族。所以他們建立的政權也是正統。而當時的明朝已經腐敗之極,明崇禎皇帝看上去想力挽狂瀾。可惜,之前的萬曆皇帝已經掏空了明朝的統治基礎,正所謂“大廈將傾,一木難支”。所以,投降清朝似乎也不能完全用氣節之類的說法來考量。“良禽擇木而棲”,這也是中國古人的理想之一。

那麼,他對當時的國家統一和政治作出了什麼貢獻了呢?清軍佔領江南後,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及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儘量避免過多的武裝衝突和流血,為促使國家迅速統一和安定社會秩序起了積極作用。古人常說,蘇湖熟,天下足,洪承疇在這一代採取的較為緩和的措施,為後來滿清的盛世奠定了初步基礎,同時,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到底該如何評價前清重臣洪承疇

其二,他完善了滿清的制度,促使清延採納許多明朝的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為滿族能夠順利的入主中原作出了很多貢獻。

其三,他促進了滿族的漢化,在他的影響之下,後來的滿漢合流成為了大的趨勢,滿族人也逐漸接受了中原的漢文化,並能和漢族和睦相處。

總之,洪承疇促進了中國的統一,在歷史上,統一乃是大勢所趨,我們的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這些方面,洪承疇還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筆者覺得,還是值得肯定的。

TAG: 洪承疇皇太極范文程滿族以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