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感料理包的真正原因,正在被“噁心”掩蓋

反感料理包的真正原因,正在被“噁心”掩蓋

文|琥珀消研社

作者|張元

1年前做好的殭屍肉30秒出鍋,誰還敢隨便點外賣!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外賣比堂食還便宜?

為什麼有些商家,從下單到送達,只要10分鐘?

為什麼有的店,不需要廚師、廚房,甚至不需要開火,就能做成月售幾千單的爆款外賣店?

剛剛說的這一切,都要從這朵工業奇葩——料理包說起。

加熱、剪開、打包,它出餐只需要三步,90秒內就能搞定。

更加恐怖的是,你點的外賣很有可能是1年前就已經做好的。

你以為我今天要講的是這個嗎?不,不是的。

料理包這個事情是老生常談了,上面這套煽動性話術說不定你都會背了。

所以,咱們討論點新的東西:

如何理性看待料理包?我們反感料理包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的確,現在使用料理包的外賣很多,有統計說,它們的數量高達70%。

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外賣使用者,很可能都點到過料理包。

當然,不是所有的料理包都是黑心料理包,螳客們千萬不要被帶節奏了。

不過呢,我們吃到的外賣,對,有些料理包外賣確實是這樣的:

售價2、30一份的蓋飯、煲仔飯,用料理包成本只要3、5塊。

就算你使出渾身解數用10塊錢買到一份飯,商家也能含淚掙你一半。

臺灣滷肉飯、魚香肉絲蓋飯、肉末茄子、小炒黃牛肉、黑椒雞柳…

甚至是包子、餃子、油條、粥、炒飯,你能想到的品類都可能是料理包。

有網友說,點個炒飯,想讓老闆加點蔥,沒有!那加點蒜吧,也沒有。

一個做餐飲的蔥蒜都沒有,用料理包的商家就是這麼離譜。

用腳趾頭思考一下,超市買一份豬肉的成本都10來塊,3塊錢的葷菜料理包它合理嗎?

不合理,真的不合理。

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廠家為了壓縮成本會幹出什麼事。

發臭的排骨粒、過期的冷凍肉,首先往水裡一扔漂去氣味,再擱億點醬料掩蓋食材的臭味。

要麼攪成顏色不太美好的糊糊,就看不出食材本身的形狀了,很像“豬食”。

料理包廠家工作人員親口說,儲存肉食的冷庫夏天進來跟桑拿房一樣;

又因為圖便宜,進肉用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一次性進十幾噸,排骨粒就放了一年了。

有商家自己都看不下去這些料理包的操作方式,直接自己舉報了自己加盟的店,太nice了。

然而呢,這一份份令人作嘔的“豬食”,光一個廠就能日產40萬份,每一份都被黑心老闆裝在了劣質料理包內,配以水煮青菜的“掩護”,最後鑽進了你我的腸胃。

尤其是那些只做外賣、不做堂食的黑店,他們甚至連正規的門面都沒有,擠在巴掌大的作坊裡,地面、灶臺滿是汙垢,砧板像一年沒洗的樣子,蟑螂、老鼠四處亂竄…

老闆撈出泡在浮著油花的熱水裡的料理包,撕開,把內容物鋪在”垃圾堆”裡的打包盒中,墊上唯一手作的水煮菜葉,一份標價20元的蓋飯就完成了…

當然了,其實用劣質料理包的商家也沒那麼難分辨。

首先,“琥珀消研社”在此建議大家,

點外賣一定、一定要養成看商家照片和營業資質的好習慣!

看看它的店面環境,以及看看它是不是這樣藏在居民樓裡、連門面都沒有的破爛黑作坊。

另外,料理包一般都是肉塊、土豆塊之類的菜,不會有綠葉菜,因為葉綠素不穩定。

靠劣質料理包賺錢的商家一般只具備煮水煮青菜的能力,所以,

大家點外賣,一定要避開除了水煮菜葉沒有綠葉菜的餐食。

然而,這就是料理包的全部嗎?不,那只是你以為的。

前面說了,在某些自媒體極其煽動的描述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直接將料理包跟髒亂差劃上了等號。

但你知道嗎?料理包,真的太常見了。

各種小龍蝦調料、火鍋底料,自熱火鍋、自熱米飯、便利店裡的便當、泡麵…只不過料理包換了個皮大家就反應不過來而已。

甚至是你我耳熟能詳的中餐連鎖,比如鄉村基、真功夫,外婆家、老孃舅等等,也都是用的料理包。

這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洋快餐的衝擊下,中國本土餐飲人學到的先進運營模式,它們管這叫“中央廚房”,憑此改變無標準的粗放的手作模式。

說白了,

料理包就是食品工業向餐飲業滲透的一個縮影

,這是必然的。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以前工業化的麥當勞令中國人嚮往,現在工業化的料理包卻人人喊打。

這其中還少不了某些自媒體以偏概全,譁眾取寵的呼嚎。

什麼資本有罪、工業有罪等等,多麼美好的故事啊!好哇塞,正義使者們可太愛聽了!

什麼“你吃的外賣是一年前就做好的”,廢話,料理包不放防腐劑的儲存一年是非常正常的能力,軍工產品的保質期還上10年呢。

換句話說,料理包本沒有大罪,但是用於外賣才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所以,“琥珀消研社”不贊同那些把料理包完全汙名化的搞法,當然,我也不是為劣質料理包說話,

生產劣質料理包以及故意用劣質料理包牟利的外賣商家仍然是餐飲業的老鼠屎。

有錯的不是工業形式,而是操作工業的人。

所以,大眾對料理包反感的情緒真正的來源是哪裡?

這是因為料理包將成為階級特色。

工業化的浪潮抵擋不住,那麼未來的餐飲業很有可能兩級分化。

一種就是這樣廉價且大批次生產的料理包,而另一種就是高階手作餐飲。

這樣一來,寫字樓裡享受福報的打工人,和工地蹲在馬路牙子上吃盒飯的人被劃在了一起,而另一撥就是吃得起廚師親手做的“奢侈品”的中產。

它本來是工業化的蜜糖,現在卻成了我們打工人的砒霜。

在某些揭露料理包髒亂差的稿子下面,我總是看到有人說“為啥要貪便宜?貪便宜才會買的料理包啊!”

我只想說,那不是廢話嗎。

我們這種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打工人,要想吃得健康、優質,就得花比速食便當幾倍的價錢。

拿我自己來說,我每次點外賣,都要選擇很久。

一份蓋澆飯只要10來塊,但單獨買的話一個小炒就要近20了,哪兒有錢啊!?

抉擇再三,比較各種優惠,我還是會選擇便宜的蓋澆飯,雖然我並不愛吃,也知道它不一定健康。

還有,經常加班加到晚上8、9點,下班只想癱著,誰還有精力自己做飯啊?於是,省錢的最後一個渠道都被掐斷了。

這會,

十塊錢出頭、有葷有素的外賣,就是我們打工人最好的選擇。

不然為什麼某寶上的料理包除了賣給了外賣商家,剩下還有不少顧客是打工人呢?

美國人類學家Laren Berlant曾發表過一篇名叫《慢死亡》的論文,講的是社會結構與肥胖的關係。

比如,在美國,底層勞動階級的肥胖率普遍比中產階級高。

你是不是也以為他們不愛運動、愛吃垃圾食品、沒有“身材管理”的意識等等。

然而,真相是:

底層勞動階級只能用炸雞之類的工業速食填飽肚子、也沒有休閒時間去健身房揮汗如雨。

現在,廉價的料理包外賣佔據市場,也是一樣的邏輯。

高鹽、高糖且不新鮮的料理包,正在讓 打工人 “慢死亡”。

雖然好的料理包本沒有食品安全問題,但商家並不會告訴你他使用的料理包是否正規,是不是來自連生產員工都看著都說噁心的料理包黑工廠。

你也不知道你剛剛吃的那塊肉,是不是工人徒手從潮溼地面上撿起來的沒洗的肉片,是不是放了1年的排骨粒,又或是已經在冷庫裡發臭了的殭屍肉。

在巨大的食品工業浪潮中,料理包讓打工人節省了時間、精力、金錢,卻也拿走了我們的健康。

講真,這波不是料理包的出現讓年輕人不能好好吃飯了,

是我們年輕的打工人根本沒有能力吃點好的。

TAG: 料理外賣商家10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