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是土匪,蹚將又是什麼?

“蹚將”也就是土匪的意思,是晚清民國期間河南的叫法。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是土匪,蹚將又是什麼?

有學者分析說,早年土匪多的時候,豫西南地區常年都有一支龐大的青年農民打工隊伍,農閒的時候,就去幹些修護河堤溝渠的工作,當地人稱之為“蹚匠”。這些年輕人實在找不到活,就容易當土匪,於是人們就把土匪稱為“蹚將”了。

個人覺得,還有一種說法很有道理:清末民初豫西南地區天災人禍,老百姓日子過不下去,於是拖家帶口的逃荒。“蹚”本身就有“蹚水過河”的意思,人們就把外出叫做“蹚路”,而這些逃荒的人,可能有不少被逼無奈成了土匪,就自然而然的被稱為“蹚將”了。

“蹚”就是“試著找路”,災民沒有活路,只好結夥當土匪,佔山為王,搶劫鄉鎮和過路商旅,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印象最深的蹚將就是“老洋人”張慶。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是土匪,蹚將又是什麼?

張慶不是洋人,他是河南汝州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因為個子高,長得也有點像洋人,才有了這個外號(當然也有別的說法,這裡就不再考證了)。清末民初世道亂,老百姓日子不好過。張慶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病死了,沒辦法只能跟著哥哥四處討生活。

1911年的時候,老家遭了災,賦稅反而越來越重,日子過不下去,兄弟倆就投奔白朗的農民起義軍。實際上,就是入了夥當了“蹚將”。

幾年之後,白朗的隊伍失敗了,張慶只好回了老家,跑到河南督軍趙倜之弟趙傑率領的宏威軍中當兵。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宏威軍被馮玉祥打敗,後又被吳佩孚勒令解散。

這些靠吃軍餉過日子的人,一下子沒了生計。能怎麼辦,拎著槍當土匪吧。

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是土匪,蹚將又是什麼?

張慶就帶著自己手下300多號人,正式當了土匪。當時老百姓日子苦,不管誰有糧食都願意跟著,張慶的隊伍也就越來越大,最後收攏了一些小土匪隊伍,達到了七八千人的規模。

人多了,都要吃飯,就必須繼續搶,轉戰四處。就這麼,據說張慶規模最大的時候,手下能有數萬人。這個怎麼說呢,大多數都是些逃荒的饑民,拖家帶口的,混口飯吃。

後來張慶還綁票了幾個洋人,引起了列強的抗議,當時的北洋軍肯定不能坐視不理了,於是聯合剿匪。張慶輾轉多地,連續作戰,最後幾乎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最終,張慶被手下人殺死了……

總之,那時候的土匪,一方面被逼無奈,是為了活命。另一方面,他們也兇狠殘暴,為禍民間。不管是官兵還是土匪,最後遭殃的都是老百姓。

TAG: 張慶土匪洋人日子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