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東漢初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一生無子卻成了漢和帝的皇太后

公元101年,漢和帝劉肇冊立皇后,這是他的第二任皇后,名為鄧綏。第一任皇后此時還尚在人世,只不過被打入了幽深昏暗的冷宮。

這是一場後宮鬥爭帶來的結果。

聰慧小女,好學上進

鄧綏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孫女,而鄧禹是漢初“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官至太傅。

鄧綏從小聰明伶俐,古代女性,首要學習的技能不是文化知識,而是女工活計,即使是王侯將相家的女兒,也要先學女工。可是鄧綏對這些女紅之類的事情,一律無興趣,反倒是對詩書的興趣濃厚。

鄧綏天生就是學習文化的材料,她六歲就開始讀各類史書,十二歲便精通《詩經》、《論語》等儒家經典。她的兄長們在老師的專門講授下,自以為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常常來考妹妹鄧綏,沒想到總是被鄧綏難倒。

鄧綏非但不喜歡女紅,對一切家務之事都不放在心上(當然有僕人去做),專心致志地學習文化知識,鑽研經典著作。母親陰氏對此非常不滿,她是個傳統的女性,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操持家務,掌握女紅,而不是成天捧闐書本看來看去。

但鄧綏的父親鄧訓卻異常開明,他支援女兒學習,並與她商議家中事務,聽取她的意見。

有的人讀書,會成為呆子,而鄧綏讀書,卻能融會貫通,用到實際生活中,她的意見總是能令父親滿意,能令家中的事務得到妥善解決。

鄧綏:東漢初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一生無子卻成了漢和帝的皇太后

入選宮廷,身陷宮鬥

公元96年,鄧綏被召選入宮。按照漢朝選秀規定, 每年挑選良家女子入宮。首選的是三公九卿、世家大族的女子,然後才是民間女子。

每年農曆八月,朝廷派遣專人,到符合條件的貴族、民間,去閱視良家童女。年齡在十三歲以上、二十歲以下,姿色秀麗、容貌端莊,面相“吉利”的女子。選中者當即坐上車,載入後宮,然後再從中擇優,讓皇帝“登御”。凡有幸受到皇帝恩寵,就有可能立為妃嬪。

由於每年八月初,是農民向官府繳納算賦之日,故稱其製為“算人”,對農民而言,“採選”實質上是老百姓向帝王貢獻的特殊賦稅。而對達官貴人家而言,“採選”則是使家族更加輝煌的手段,所以相比農民家庭,他們更願意讓自己家族的女子進入皇宮。

而皇宮從來就不是一塊淨土,這裡充滿著女人的激烈鬥爭。

很不幸,鄧綏遇到了。

鄧綏十五歲初入後宮時,因其相貌出眾,有些鶴立雞群。

《漢書.皇后紀》記載:“後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左右皆驚”。

有著絕色的容貌,鄧綏就有了第一張王牌,入宮第二年,就被漢和帝封為貴人。從小的詩書禮儀教育,使鄧綏極富涵養,性格溫婉,喜歡與人為善,這一點與前朝陰麗華皇后、明德馬皇后相仿。鄧綏升為貴人,卻從不驕傲,待人接物,禮貌得體,即使是宮中僕人,她也從不欺侮,對他們恩遇有加。

《漢書.皇后紀》記載:“後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承事陰後,夙夜戰兢,常克己以下之,雖宮人隸僕,皆加恩借”。

鄧綏受到漢和帝的寵愛,卻從不跋扈:每次宮中宴會,其他妃嬪都身著華麗的衣裳,而鄧綏卻衣著樸素,不配飾品;每次與皇后一起見皇帝,都是躲在皇后身後,待皇后施禮完畢,她才拜見皇帝;漢和帝有時召見後宮嬪妃,詢問後宮事宜,鄧綏一定要等到皇后回答之後,再回話皇帝。

鄧綏:東漢初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一生無子卻成了漢和帝的皇太后

這份謙和禮讓、嚴守法度的作風,深得漢和帝的讚許,漸漸地漢和帝的心,被鄧綏拴住,陰皇后受到了冷遇。

皇帝的“移情別戀”,令陰皇后心生怨恨,本來也屬正常,但她不應該施行巫蠱之術,詛咒鄧綏,並表示,一旦漢和帝駕崩,她當上皇太后,一定會將鄧家滿門誅滅。

這份怨恨成為了一種毒藥,既侵蝕陰皇后的心靈,也成為摧毀她的罪名。漢和帝不再猶豫,將陰皇后廢掉,改立鄧綏為皇后。

專權執政,施行德政

公元105年,短命的漢和帝駕崩,年僅27歲。他僅有兩個兒子:長子平原王劉勝,身有殘疾;幼子劉隆,年僅百天。

此時的鄧綏身為皇太后,派人將嬰兒劉隆接到宮中,繼承皇位,但這個孩子不足兩歲就死了。鄧太后與哥哥鄧騭商量,迎立清河王劉慶(漢和帝兄長,漢章帝的廢太子)的兒子劉祜為皇帝,是為漢安帝,年僅十三歲。

鄧綏:東漢初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一生無子卻成了漢和帝的皇太后

對於迎立嗣君這件事,朝中重臣多有議論,認為安帝是和帝的侄子,在和帝尚有兒子在世的情況下,安帝即位名不正、言不順,更有甚者,有人抨擊鄧太后是以權謀私,想立幼帝加以控制。

鄧太后對這些議論十分震怒,她對這些朝臣給予了嚴厲打擊。後宮的鬥爭、前朝的爭鬥,令原本性格溫婉的鄧太后,性情大變,她變得心腸漸硬,手腕漸辣,只要是不懷好意,站在她的對立面的,都遭到打擊,輕責貶官,重則治罪。

如果你要認為鄧太后是禍國殃民的女人,那可就錯了。對政敵,她無慈悲心,對國家治理,卻是兢兢業業,頗有成績。

嚴管外戚

任用兄弟子侄為高官,但始終都嚴加管束,鄧氏兄弟身居高位,卻為人低調,未做過違法的事情。

崇尚節儉

如果當初作為貴人,鄧太后不尚奢華,有人認為是在做秀,裝給皇帝看的話,現在位居太后之位,無人能夠約束她,鄧太后依然生活節儉,可以看出她本性如此。

《漢書。皇后紀》記載:“後減大官司、導官、尚方、內者服御珍膳靡麗難成之物,自非供陵廟,稻梁米不得導擇,朝夕一肉飯而已。及郡國所貢,皆減其過半。玩弄之物,皆絕不作。”

鄧太后將一切奢侈玩物、華而不實的貢品全部禁止,宮庭皇室膳食品種縮減,儘可能節省開支。

平反冤獄

因政治鬥爭,前朝對一些皇親國戚、朝中重臣都有打擊,鄧太后陸續解除這些人的罪名,讓他們重返故鄉安居。

賑災救民

漢朝是典型的農業社會,靠天吃飯,卻常有天災發生。鄧太后關注民生,每有災害發生,積極減免賦稅,並命令有司組織賑災,救助民眾。

重視教育

《漢書。皇后紀》記載:“後徵諸王子男女五歲以上四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併為開邸第,教學經書,躬自監試”。

鄧太后將皇親國戚中的適齡孩子,集中起來,聘請先生,教授知識,並親自考核他們。

長久專權,遺留禍端

公元121年,長期憂勞國政的鄧太后,因病去世,享年41歲,在位二十年。

客觀講,鄧太后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在位時國泰民安,本人也嚴於律己,外戚也未做出格的事情。

但鄧太后對權力的掌控,時間太久,漢安帝在十三歲時即位,十八歲時便可以親政,但鄧太后始終未還政給他,直到駕崩後,漢安帝才親政,此時漢安帝已經二十八歲了。

鄧綏:東漢初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一生無子卻成了漢和帝的皇太后

鄧太后未做禍害國家的事,但在漢安帝心中,她卻也不是什麼好人,她抓住權力不放,是漢安帝耿耿於懷的心病。

鄧太后死後,一些小人趁機誣告,說鄧太后曾經與大將軍鄧騭,一起密謀要改立平原王劉勝為皇帝。漢安帝本不是鄧太后的親生兒子,作為侄子,他對鄧太后並沒有什麼感情,而且這位皇帝性格懦弱,無主見,易受小人控制。聽到中傷謠言,漢安帝也不細查,便將鄧氏一門處理乾淨,掀起一場皇帝與外戚的血雨腥風,這是東漢王朝立國以來,第一場大規模涉及外戚的內部鬥爭。

TAG: 鄧綏鄧太后漢和帝漢安帝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