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在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漢靈帝死後,整個國家處在一片混亂當中,朝堂局勢更是混亂不堪,統一的大帝國即將不復存在,然而,統治集團卻還渾然不覺,他們不是在吃喝享樂就是 因為自身的內部利益爭鬥不休。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仇恨和殺戮已經在外戚和宦官之間展開,當然這並不是第一次,事實上從第四任皇帝劉肇開始算起,整個東漢的歷史,便是有一半是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史。

但細細看來,也並不奇怪,我們知道東漢13個皇帝中有十個沒有活過40歲,有四個去世時甚至連兒子都沒有,繼位的則有11個不到20歲,其中年齡最大的章帝僅僅只有19歲,最小的上殤帝甚至不過百日,衝帝只有兩歲,質帝僅僅只有八歲。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袁紹誕生了,由此,一個新的時代也在悄然到來,可是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正是由於他的引狼入室,不但引起了天下紛爭,甚至還讓自己和眾多的人一樣,變成了軍閥。

本篇文章就讓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去看一下就紛紛亂世之中的袁紹,為什麼被世人稱為新時代的揭幕人吧!

殺戒大開

由於皇帝壽命極其短暫,便是留下了兩個問題。其一,先帝沒有兒子,就只能到宗室藩王中尋找繼承人。其二,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親政,國家只能由太后臨朝外戚執政,這是呂后時期留下的傳統,因而自那時起便是為悲劇埋下了種子。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自己家門的天下,掌權的卻是外人,論誰也是接受不了這個結局,所以,當皇帝成長起來的時候,首要任務便是奪權,能幫忙的則就是宦官,宦官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幫著甚至替代皇帝殺死外戚。

比如說,閻顯,便是宦官自作主張殺掉的,其中根本沒有漢順帝的參與。漢靈帝時的外戚竇武,也是因為宦官矯詔所殺。這就不難想象,漢桓帝過得是什麼日子。事實上,皇帝那位梁皇后跟他的哥哥一樣跋扈,皇帝喜歡哪個妃子,皇后便是把他毒死,因此,熬到梁皇后去世,年滿28歲,仍不能親政的漢桓帝決定動手。

因為有人監視他們,密謀竟然是在廁所裡進行的。漢桓帝把宦官們叫進廁所中詢問,漢桓帝聽宦官唐衡說的話,叫來了單超等四人,想讓他們想辦法滅了梁冀。

於是,漢桓帝親自上殿指揮,一面讓尚書令守衛看護符節,一面讓禁衛軍包圍梁府。結果梁族全家被問斬,其門下有權的官吏也是被盡數查辦,這才把政權從外戚手裡奪了回來。

桓帝著急想要除掉梁氏家族,因為梁冀過於囂張跋扈威脅天子,還有便是皇帝是宗室入主漢庭,與太后和外戚並無骨肉之情,動起手來無需掛念禮義廉恥。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而靈帝去世時候的形式則與此截然不同。可能到這裡就會有人說,漢靈帝活到34歲,留下了兩個兒子,哪裡會有問題呢?

當時的外戚掌權名正言順也沒有問題。

因為劉辯與何太后等人關係尚好,又有一定的血緣支援,同時,宦官對她也很是支援,這種情況不在少數,為什麼偏偏這一回動靜會鬧得如此之大,後果,也如此嚴重呢?

事情的發生源於袁紹,袁紹早些年的大將領,在軍職方面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支龐大的部隊總共有八位將領,後世稱為“西園八校尉”。其中一位與何進是有矛盾的。因為當初漢靈帝新許的繼承人並不是長子劉辯,而是並非嫡長子的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

靈帝臨終前,把這件事情託付給了這位將軍,而這位將軍也準備完成先帝的遺願,但卻沒想到何進搶先一步,把劉便扶上了皇位。

如此一來,矛盾便已經是不可調和,袁紹更是意猶未盡,他極力鼓動何進將宦官斬盡殺絕。袁紹說,將軍如果能一統天下為國除此大患,必將名垂青史。

此時的何進卻猶豫了。當然,這猶豫並不奇怪,因為此人本來就是一個屠豬賣酒之戶,靠著妹妹當成皇后,才做了大將軍,就豈敢把所有的宦官都當豬來殺。更何況太后不允,何進便是更加猶豫,而猶豫的結果便是對方搶先一步,何進還沒下決定就身首異處了。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之後立即草擬了詔書,準備昭告天下。而這無疑是讓當時的尚書冒了一身冷汗,就在尚書心理掙扎的時候,一個宦官卻將何進的腦袋扔了過去,而哪位尚書也是隻能照辦。

局勢瞬間被逆轉,袁紹也立即出手。袁紹遠遠比何進心狠手辣,何進死後,洛陽城內戰火沖天,而嗅到機會的袁紹,直接帶著早有準備的軍隊在洛陽城裡四處捕殺宦官。

殺戒一開,便是不可收拾,後果也是極其嚴重,遠遠超出了袁紹的想象。當然,皇帝和小王爺最後還是被大臣們找到了,張讓等人也是投河自盡。也正是如此,東漢政局的劇變,歷史也將從此而改寫,新的時代就此開始。

新時代的揭幕人

當龐大的帝國轟然倒塌之後,新時代的揭幕人便是由袁紹擔任了。從歷史的角度看,在大漢王朝之後大的亂世一共只有兩個,三國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這未必是嚴謹的說法,因為三國的前半屬於東漢,後半屬於魏晉,如果說全新自然也不合適,但自從有了陳壽的《三國志》之後,三國的說法也就約定俗成。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何況三國與魏晉卻有不同,時代特徵相異,統治階級也有區別,只不過有一點相同,那就是他們的揭幕人都是袁紹。袁紹在歷史上的評價雖然並不高,這固然因為他是革命的失敗者,也確實因為他缺乏“善”。

比如說,滅盡宦官就既不人道也不聰明,宦官及非都是壞人,豈能格殺勿論。

可惜袁紹卻偏偏犯了這樣的錯誤。現在已經無法確知當時他的想法,我們自然有也不需要給他解釋太多,畢竟真實的歷史永遠不可能被百分之百還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並非因為個人恩怨。

那什麼又是士族呢?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與士人的家族,士族作為一個階層,在春秋時是最底層一級的貴族,在秦漢時這是最高一級的平民。簡單的來說,就是讀書人或者知識分子,嚴格的來說,則是讀書為職業的知識分子。

由於讀書並沒有經濟效益,士人的出路便是做官。獨尊儒術以後的帝國中央,就是透過招攬他們加入到官員的隊伍中,來建立軍政系統的。

那結果又是什麼呢?

是讀書做官成為了風尚,因為隨著選拔制度的更新和帝國的思想管控,讀應該讀的書成為了統治者最喜歡的思想武器。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於是,寒門只能讀書,也只有讀書,最終讀書的官越做越大,書越讀越多,如果還人丁興旺,再加上門上故吏遍佈天下,就會形成特殊的家族和勢力集團,甚至開始壟斷仕途。而袁紹家就是這樣,從高祖父以下四代人都是擔任三公之職,號稱“四世三公”,而根本上士族集團其實就是職業官僚集團。

這件事一度引起當局不滿。當時的宦官頭目趙忠就曾對皇帝進諫,痛罵袁本初,幾乎把他的底細抖露得一乾二淨。袁紹這才有所收斂,之後便投到大將軍麾下效力,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但是,低頭歸低頭,袁紹其實真的沒有將何進這樣的暴發戶放在眼裡,後來,與何進的聯手走,其實是迫不得已的另有原因。

那時,統治階級由貴族地主開始轉變為庶族地主,但這種轉變則是需要過程,袁紹代表的就是這個趨勢。其實有這個趨勢並不奇怪,事實上到東漢後期,士族就已經之間變成各種大的集團,他們壟斷國家的官場職位,控制人民群眾的思想,逐漸的變成貴族豪強。

至此,士族地主階級掌握政權已是指日可待,不過開啟局面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還需要一個揭幕人,而袁紹就是這樣走上臺前,在歷史的舞臺上高呼著宦官的集團該下課了。但他嚴格來講卻非揭幕的第一人,第一人應該屬陳蕃。然而當時竇武擔任的大將軍才九個月,漢靈帝也僅僅只有13歲,一切只能被宦官集團掌控。最後竇武兵敗,陳帆也被捕下獄。

東漢時局鉅變,皇帝弱小,外戚干政,袁紹為何稱成為時代的揭幕人

最後,陳番死了,他的揭幕不得不以失敗告終。然而,該發生的終究要發生,21年以後,袁紹接過了陳番未竟之使命。而且由於他的膽大妄為和不顧一切,外戚和宦官的兩大集團盡是同歸於盡,歷史的舞臺上只留下了士族。

袁紹的存在可謂結束了外戚與宦官集團這兩大勢力,而開啟了由氏族作為歷史舞臺的主角。為之後董卓等人登場打下了歷史基礎,而正因為如此,袁紹也確實擔任了兩個時代的揭幕人,可謂是毋庸置疑。

TAG: 袁紹宦官何進外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