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東漢隱士司馬徽的這一句話,讓天下求賢若渴的人趨之若鶩。

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的誠意也打動了諸葛亮,他的《隆中對》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諸葛亮可不僅是劉備的智囊團,他更能帶兵打仗,發明軍械,比如:諸葛連弩、孔明燈、木牛流馬……可謂“全知全能”。

諸葛連弩、孔明燈也都傳承到了現在,雖然在熱武器時代用不上諸葛連弩,不過專家還是還原的諸葛連弩,至於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而木牛流馬的原理始終都沒有搞明白。

木牛流馬肯定是存在的,《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諸葛亮五次北伐,都要長途跋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軍隊的核心,沒有糧草根本打不了仗,蜀地以山路居多,用常規的牛、馬運輸肯定會造成運輸上的不便,因此諸葛亮就發明了木牛流馬。

自從木牛流馬問世後,歷朝歷代都有一些相關記載,北宋手工業發達,對木牛流馬進行了復原,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在《事物紀原》中寫道: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

陳師道理解的木牛流馬,前木牛是一個獨輪車,流馬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他將木牛流馬分成了兩件運輸工具。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宋代雖然比我們要更加接近一點三國時期,但也離了1000多年,這一千多年木牛流馬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革,沒誰知道,宋代史料的可信度高不高很難篤定。

一般來講,常人理解的木牛流馬都是前面一個牛頭,後面四條“馬腿”,組合在一起就將木牛流馬,但是它的運作原理又是什麼呢?

現代也有人不少人還原木牛流馬,湖南一位老師就跟著《造木牛之法》、《造木馬之法》還原了木牛流馬,他的木牛流馬也是單獨的兩件運輸工具,他還用這兩件運輸工具,跟人力運輸進行了測試。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他發現在人力和人力車在完成相同的任務量時,木牛流馬能夠節省其中一半的時間,而且上下坡也非常方便,不過在平地處,平板車的效率更高一點。

這種木牛流馬對蜀地來講是事倍功半,一旦出了道路崎嶇的蜀地,就可以用普通的牛馬運輸,完全不用擔心糧草會耽誤時辰。

從運輸上來講,現代人還原的木牛、流馬確實達到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要求,但是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木牛流馬呢?這點無從考證。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克服糧草運輸困難,製作出了木牛流馬,他將製作的方法都寫在的竹簡上,大致的方法都記載在《諸葛亮集》中,但是木牛流馬太過於複雜,而且只適用於道路崎嶇之地,加上蜀漢戰敗,很少有人在提及木牛流馬。

隨著時間流逝,諸葛亮留下的竹簡老化,由於儲存不當也丟失了不少,就算傳承了下來,又經多人抄寫,這些史料記載都帶著個人猜想,這讓人更加難以理解原版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樣子。

陳壽編寫的《三國志》被認為前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他一向以選材嚴謹聞名,《三國志》也是最貼合三國曆史的史書,但是陳壽寫完《三國志》之後,又刪刪減減,之留下了最精華的東西,以至於很多歷史都沒有被選進去。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難在哪裡?為何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原理?

《三國志》對木牛流馬的記載也非常少,或許陳壽覺得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筆墨去寫木牛流馬,他的“任性”讓現代的專家非常頭疼。

在人們沒有找到完整的史書時,木牛流馬的原理將會一直都是一個謎團,加上《三國演義》的美化,讓木牛流馬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TAG: 木牛流馬諸葛亮三國志連弩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