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豫讓與門客無名:總有些生命之外的意義值得去追尋

講幾個小故事吧,最近無聊時會翻一些小書,書中有兩個小故事,看似平常,卻總覺得這裡面大有深意,值得拿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思考、討論。

或許在這裡面,藏著些刻在中國人骨血裡的性格,或多或少,會在這些人找到我們的影子。

一、刺客豫讓: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豫讓是一個自古以來特別有爭議的人物。前幾天熱播的《巡迴檢察官》,反面人物米振東還將他視作了自己偶像。

作為一個刺客與門客,豫讓真的是把自己身體的能力,開發到了極致。

刺客豫讓與門客無名:總有些生命之外的意義值得去追尋

趙襄子

春秋末期,晉國朝政被六家公卿長期控制。分別是趙氏、中行氏、範氏、智氏、韓氏以及魏氏。六家公卿把持朝政,每家公卿都有足夠多的土地和兵丁,對內架空了晉國君,對外則不斷髮動戰爭以開疆拓土。

六家互相利用,爾虞我詐。中行氏和範氏覬覦趙氏土地,趁趙氏內亂之際,打劫趙氏土地,妄圖瓜分趙家,最終趙家聯合其他三家,消滅掉了範氏和中行氏。

自此,六家還剩四家。其中智氏實力最強。

智氏家主智瑤不自覺地開始領導其他三家。智瑤準備發起對外戰爭,在開疆拓土的同時,削弱其他三家的實力。於是,向趙氏、韓氏、魏氏三家下令,命其整軍備戰。結果,韓氏魏氏兩家出兵,趙氏家主趙襄子拒絕。智瑤隨即調轉槍口,那就先把趙氏滅掉吧。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唇亡齒寒,韓氏、魏氏聯合趙氏,最終滅掉了智氏。趙襄子甚至將智瑤的腦袋砍了下來做了酒杯。

主人公豫讓,就是在此時登場的。他是智瑤的家臣,他決心要為自己的家主報仇。

當然,史書並未記載智瑤是如何禮遇豫讓的;不過豫讓為了智瑤拼命則是真的。

刺客豫讓與門客無名:總有些生命之外的意義值得去追尋

他要刺殺趙襄子。改名換姓,混到趙襄子的家中修廁所,內藏匕首,準備在趙襄子上廁所的時候殺掉他。但趙襄子並未被騙,很快發現了豫讓,並審問其來歷。在得知豫讓是為智瑤復仇時,趙襄子大度了放了豫讓,忠義之士不可殺。

豫讓第一次刺殺失敗,隱居山林,準備第二次刺殺。他做了很多準備活動,其中包括且不限於吞碳,毀掉自己的聲帶,全身塗抹黑漆,以騙過所有認識自己的人。當他武裝完畢之後,他的妻子已經不認識他了。

有人覺得豫讓這樣沒必要,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嘛。比如做趙襄子的門客,然後趁其不備殺掉趙襄子。豫讓斷然拒絕: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與我良人,我豈能做貳臣?

於是,再次偽裝成乞丐伏擊趙襄子。當然,再次失敗。失敗之後,連趙襄子都不相信這個人曾經伏擊過他。趙襄子不解,問他也做過範氏和中行氏的家臣,怎麼唯獨要為智瑤拼命。豫讓回答: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趙襄子深感敬佩,但也表示不會再放過豫讓,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一心赴死,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

豫讓後被列為四大刺客之一,但對於豫讓的評價卻呈現兩極趨勢,是非對錯,後人皆言之有理,只不過,豫讓只有一個。

二、門客無名:誤會家主,當以死報之

第二個故事比較小眾,小眾到這個人連姓名都沒留下,是一段吃飯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好養士。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他,門客多達三千多人。當然,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徒。總覺得孟嘗君相比於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這三位,在門客質量上,多多少少是差一些。

刺客豫讓與門客無名:總有些生命之外的意義值得去追尋

孟嘗君劇照

孟嘗君為表示與門客同甘共苦,經常與這三千門客一同吃飯。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可不是合餐制,三千多人在一起吃飯,哪道菜都別想趕上。

當時實行的是分餐制,相當於現在的學生食堂,大傢伙吃的是一樣的飯,只不過各有各的飯盆,各吃各的,誰也別打擾誰。

一天晚上,孟嘗君與門客們吃飯。由於天黑的緣故,再加之燈火不是很亮,有一門客大怒,憤而離席,破口大罵。其中原因,並不是因為飯菜不好吃,而是覺得給他的飯菜和給別人的不一樣,或者來講,他認為他的菜要比其他門客的寒酸。

子曰: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本身是一場鬧劇而已,可這場鬧劇是隨著一條人命的去世而告終的。

孟嘗君也很不解,到底是不是如這位門客所說的,家裡人虐待他了呢?孟嘗君隨即命下人把燈點亮,看一看到底是誰弄錯了。

得到的結果是,這位門客的飯與孟嘗君的吃食並無二致,這就有些尷尬了。不過,這事情要放在現代社會,最多是弄個大紅臉,再不濟了,做門客的,掛印封金,另謀個去處也未嘗不可。

但是,史記當中留下的卻是一個血淋淋的殺人現場:客慚,自剄。

這位門客居然自殺了,死的甚至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司馬遷也並未打聽到這位門客究竟姓甚名誰。只不過因此來記錄,孟嘗君對於自己的門客一視同仁,而天下人也多願為孟嘗君效力。後世人將此事稱作“田文比飯”。

但筆者卻在此看到了另一層深意,無論是前文所述之豫讓,還是這位歷史上並未留下姓名的門客,他們都從沒有把生命看作是最重要的東西。

刺客豫讓與門客無名:總有些生命之外的意義值得去追尋

孟嘗君劇照

在豫讓的心中,忠心、義氣、率直是他為人處世之道。子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而這位不知名的門客,則因誤會了家主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從而令孟嘗君得以聲名遠揚。

這似乎也是這位門客所追求的價值,這是他存在的意義。

實際上,很多春秋戰國的小故事,包括詩經裡的內容,都是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青春期,三觀是如何形成的?

即便是在我們生活的當下,為人處世,依舊能找到豫讓和這位門客的影子。當然,不會再像這二位一樣極端。

這大概是中國人性格的一部分吧。

您覺得呢?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TAG: 門客趙襄子孟嘗君智瑤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