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提到明清的對外政策,很多人腦海中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明清兩個王朝的自我封閉使得中國落後於西歐諸國,一直以來頗為後人詬病。

但是歷史是多面的,明代在將“海禁”作為基本國策的同時,也曾官方組織大型的對外航海交流,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

鄭和曾經率領龐大的船隊,先後七次遠洋航行,將中華的禮儀教化遠播海外。

而後人在研究這段史實的時候,卻從相關資料中發現了一件奇事——鄭和的船隊中竟然帶有許多老年婦女和穩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老年婦女和穩婆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首先還是從鄭和下西洋的背景說起。

一、鄭和下西洋的背景

鄭和下西洋的緣由是什麼,很多野史給出的答案是

出海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這或許是原因之一,但如果詳細考究當時明朝內外時局,就會發現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從外部來看,其實所謂西洋,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西段。在元朝之時,中外交流海陸皆通,但是到了明朝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元朝滅亡後,蒙古貴族跑到漠北、漠南地區建立了新的政權,他們與明朝自然是不共戴天,所以東西交通就這樣被隔斷了。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陸上絲綢之路不通,明朝只好轉移到海上,所以,鄭和下西洋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

透過海路加強與各國的溝通聯絡。

從內部來看,明朝的海禁政策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是也阻斷了明朝對外的所有交往,長此以往,明朝自身也會遭到難以承受的弊端,甚至連朝貢體系的維持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於是,在成祖時期,不得不派鄭和出使西洋,

尋機恢復與沿途諸國的朝貢貿易。

那麼,肩負如此重任的鄭和,在下西洋的時候一共經過了哪些地方呢?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二、鄭和下西洋的經過

鄭和一生一共七下西洋,前後歷經數十年,他本人也由一個壯年變為了花甲老人,死於最後一次航行途中。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樂三年,此時的朱棣剛登帝位,意氣風發,命令鄭和率領接近3萬人的船隊浩浩蕩蕩地出使南沙群島和印度一帶。這一次航行歷時兩年,船隊足跡最遠處是印度西海岸。

回朝之時,鄭和不僅帶回了異邦的奇珍異寶,還帶了許多想要朝見大明天子的外邦使臣,朱棣對此自然十分高興。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此後的十數年間,在朱棣的支援之下,鄭和又先後率領船隊五下西洋,到達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明朝的禮樂文化和各項技術隨著船隊的足跡遠播海外,同時促進了中外的貿易交流,

如此壯舉,便是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也是首屈一指。

鄭和最後一次出使西洋是在宣德六年,此時成祖朱棣已然駕崩,此時在位的天子宣宗是成祖的孫子,宣宗為了弘揚國威,決定學習爺爺,再次讓鄭和出使西洋。鄭和六旬高齡,再次為國遠航,最終病逝於異國他鄉。

鄭和七次遠洋,每次都規模宏大,那麼鄭和的船隊中都有哪些人呢?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三、鄭和的船隊

鄭和七下西洋,幾乎每次人數都接近三萬人,規模不可謂不龐大,而且隨從人員不僅數量多,種類也十分繁雜。

首先必不可少的是船工水手和護航將士,因為大海之上並不平靜,除了狂風巨浪之外,還隨時可能遇到搶船劫財的海盜。其次還有翻譯買辦等人員,在與沿海各國的貿易交流都得依賴他們發揮作用,再然後就是一些廚師雜工之類的後勤服務人員。

對於一個船隊而言,以上人員都是很正常的配置,但是令人奇怪的,鄭和的船隊中竟然還有老嫗和接生的穩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其實,老嫗應該屬於後勤雜工之類,因為他們出海之後,少則數月,多則數年才能夠回航,長期海上漂泊,自然需要縫補和漿洗衣服的人。而在這方面,女子會比男人細心很多,而與少女相比,老婦人歷經滄桑,顯然更能夠吃苦,所以鄭和船隊才會帶上老婦人。

而帶上穩婆的目的是為了傳播先進的醫學技術,在明朝前期,我國的各項科學技術都是處於世界前列的,鄭和下西洋的一種重要貢獻就是將針刺醫藥,栽種捕捉等先進技術傳播到沿途各地,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範圍。

如此聲勢浩大的航海行動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四、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近年來,

許多人將鄭和下西洋評價為“賠本賺吆喝”,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

京劇老生名家孟廣祿曾經排演過一處京劇版的《鄭和下西洋》,孟廣祿本人也憑此劇第二次摘得“梅花獎”,在接受採訪時,孟廣祿曾說,《鄭和下西洋》一劇重點表現的是一個

“和”

字。

孟廣祿的話可謂是一語中的,鄭和七下西洋,

其核心理念無外乎是傳播“和為貴”的儒家思想。的確,鄭和沒有向大航海時代的西方探險家一樣,到達一地就插上自己的旗幟,以征服者自居。但是這決不是所謂的“損失”,而是中國智慧的體現。

鄭和下西洋時,沒帶少女,而是帶著一船老嫗和接生婆,為何?

戰爭和混亂永遠不可能成為人類歷史的主流,當西方殖民者沿著航海路線,“征服”新大陸的時候,他們給當地帶來的是無盡的災難,也招致了當地人對他們的仇恨,壓迫和反抗將雙方都拉入了冤冤相報的輪迴。

而鄭和下西洋採取的截然不同的方式,他送出去是財幣和珍寶,他弘揚的是天朝國威和泱泱中華的禮樂文明,而他獲得的是各國真心誠意的拜服。

小結:

鄭和下西洋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世界早已經連成一個整體,所以,在當今的世界交流中,我們才更要注重“和為貴”,對話代替對抗,尊重化解衝突,這才是中國應有的大國風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鄭和西洋船隊明朝穩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