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買四合院的魯迅,卻為什麼沒有拉一把窮困潦倒的閏土?

漆黑的夜晚明月高掛,一個少年在瓜田裡,扎著頭髮,戴著金色的項圈,穿著紅肚兜,高舉鋼叉,奮力的朝著一隻猹刺去。這個畫面中的少年閏土是許多小夥伴童年的記憶,它出自於小學課本《故鄉》的片段。只不過,長大後的閏土過的並不好,只能唯唯諾諾的叫老爺。作為兒時的玩伴,魯迅也算有錢人,卻為什麼沒有拉閏土一把呢?

在北京買四合院的魯迅,卻為什麼沒有拉一把窮困潦倒的閏土?

魯迅小時候家境優越,他的家族在紹興可是大戶人家,有錢的很。再加上他爺爺周介孚是朝廷做官的,因此周家地位很高。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閏土和他的老爹才有機會在周家做長工,從而結識了少年魯迅。此時的魯迅十三歲,閏土十五歲。

在北京買四合院的魯迅,卻為什麼沒有拉一把窮困潦倒的閏土?

作為城裡來的大少爺,魯迅對鄉下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沙灘上的貝殼,冬天雪地上的鳥兒,偷吃瓜的猹,深深吸引著少年魯迅。而這個在月光下,扎著辮子手舉鋼叉,奮力刺向猹的少年,成為魯迅一生最深刻的畫面。

周家年底忙著祭祀的這段時間,兩人玩的很投緣。孩子們的世界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貴賤等級,因此倆人也結成好的玩伴。

幸福總是很短暫的。閏土的父親畢竟是長工,活忙完了就拉著閏土回去了,縱然閏土和魯迅再不捨也只能分開。雖然後來的閏土也來過周家,可是見面的時間依舊很短暫。

在北京買四合院的魯迅,卻為什麼沒有拉一把窮困潦倒的閏土?

之後的發展出乎意料,魯迅的爺爺周介孚因為找主考官“關照”自己的兒子,事情敗露被關入大牢,周氏家族開始走下坡路。魯迅的父親身體不好,也沒考中舉人,萬般無奈之下變賣了許多家產,家道中落。

後來,魯迅去過日本留學,又在北京定居,回到老宅終於又有機會見到自己兒時的小夥伴了。此時的閏土早已沒有當年的年輕活力,他戴著一頂破氈帽,身上穿著一件露棉花的破棉襖,彎腰駝背,眼神也失去了從前的光彩,黑黑的臉上滿是皺紋,手更是跟樹皮一樣粗糙,他的身後還躲著一個跟方面有幾分相似的“小閏土”。閏土規規矩矩的叫了一聲“老爺”,對於兒時的記憶,閏土更是希望魯迅不要見怪,可能已經再也回不去兒時那種親密無間的關係了吧。魯迅把老宅變賣了,沒用的一些物件送給閏土,然後回了到北京。

在北京買四合院的魯迅,卻為什麼沒有拉一把窮困潦倒的閏土?

此時的閏土和魯迅生活完全不一樣。閏土作為農民階級,跟當時廣大的勞苦大眾一樣,深受地主階級和官僚階級的壓迫。他是家裡的頂樑柱,養了好幾個兒子,依靠給地主幹活養家餬口。最終,閏土因為沒錢治病去世了。而魯迅回國以後過的相當滋潤,在教育部當僉事和科長,待遇優厚,甚至還斥巨資買了一套北京大四合院。

在北京買四合院的魯迅,卻為什麼沒有拉一把窮困潦倒的閏土?

儘管這樣,魯迅依然沒有幫助這個兒時的夥伴。儘管他筆下的閏土曾經是他最好的朋友,但是後來的魯迅沒有一點等級觀念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只要給予閏土家幾百個大洋,生活條件立馬得到質的飛躍,可魯迅並沒有這樣做,可能也有“救急不救窮”的想法。但是,魯迅也不是一毛不拔,對於很多好朋友和學生還是很仗義的。為了營救瞿秋白,他不惜花重金在上海找關係。

二十世紀處的中國風雨飄搖,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閏土只是廣大受剝削壓迫農民的一個縮影,或許魯迅也知道,自己一個人根本救不過來吧!

TAG: 閏土魯迅兒時周家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