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對司馬遷所著《史記》的高度讚美,但我們在《孝景本紀》裡讀到的是另外一個風格。

“彗星出東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江都大暴風從西方來,懷城十二丈。”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

“大蝗,秋。”

“地一日三動。”

“衡山國、河東、雲中郡民疫。”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不足兩千字的文裡,提到的自然災害足足有30多處,寫了將近300個字,讓人恍惚,以為打開了一本氣象局的日誌。那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孝景本紀》寫得像災難大片一樣呢?

其實,不外乎三個原因。

一是景帝期間,天氣異象確實比較多,這個在孝文帝期間,也有一些關於災害的記載;二是孝景帝期間乏善可陳,三是發生的事不方便寫。

總之,漢景帝的政績並不如何!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01無為而治,乏善可陳

說孝景帝期間乏善可陳並不為過。

我們先說內政。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的核心是什麼?八個字,“輕徭薄賦,與民生息”。

這項政策,在漢初已經初步確立下來,在《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等都有描述:

“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刑罰罕至,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政策得到了很好地延續下來,還派生了一個有名的成語“蕭規曹隨”。

到了孝文帝,他將這項政策繼續發揚光大。減輕刑罰,取消了一人有罪,累及妻室和一些連坐的法令,撤軍,廢除肉刑,這些措施都很好地釋放了勞動力,同時,免除農田賦稅,減輕農民的負擔。在發生災害的時候,取消諸侯進貢、廢除對山林湖澤的禁令,開倉賑災。一系列政策,使得漢朝一時間德業興盛到了極點。

可以說,孝文帝給孝景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景帝基本上也沒再動什麼,至多做了些微調。在他剛繼位時,減免了一半田租,減輕了笞刑,將五百改三百,三百改二百,也算是有所推進。

對於匈奴問題,從劉邦時期主要是透過和親來解決,孝文帝時期,面對日漸猖狂不守規則的匈奴,他採取的和親和打擊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了孝景帝時期,邊界“時小入盜便,無大寇”。

所以,孝景帝在位期間,只是穩穩地把孝文帝時的政策延續了下來,不折騰就是作為,所以收穫了“文景之治”的美名。

“在私有財產制度之下,人人都急於自謀,你只要不去擾累他,他自然會休養生息,日臻富厚。”——呂思勉《中國歷史常識》。所以,也就沒有可以大書特書的內容了。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02七國之亂,難辭其咎

孝景帝在位期間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平定七國之亂。這是一件意義非常重大的事。

在秦朝,已經實行郡縣制,但劉邦是靠著各路英雄一起合作才得了天下,所以他當時不得不選擇了分封。但是邊封邊削,是大方向。從呂后時期偷偷削減異姓王,再到孝景帝削減同姓王,逐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割據勢力。這標誌著從秦朝郡縣制、漢初郡國並行制、再到郡縣制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

但這麼一件大事,在《孝景本紀》只提了一句,“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昂、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發兵西鄉。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

司馬遷的評價很有意思,他說晁錯削奪同姓王封地,導致七國之亂,這是因為諸侯王的勢力太強大,晁錯沒有采取漸漸削弱的辦法。到了孝武帝的時候,諸侯王勢力才衰弱。他問:安危的關鍵,難道不是運用謀略嗎?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所以,很顯然,司馬遷對待削侯事件的態度是,方向是對的,方法太冒進。司馬遷雖然一直說的是晁錯,但真正應該對七國之亂負責的人是誰呢?當然是孝景帝。

《袁盎晁錯列傳》裡記載:晁錯提出削減諸侯封地,景帝召集大家討論,當時只有竇嬰提出異議。於是,削封令透過。命令一出,諸侯譁然。沒過多久,吳楚七國便打著誅殺晁錯的旗號反叛,景帝一邊慌亂討伐叛軍,一邊忙不迭地把晁錯處死了,處死的時候,還讓他特意穿著上朝的衣服。

此舉何意?司馬遷借鄧公的嘴說了出來:吳王早有叛心,誅殺晁錯不過是個旗號。殺了為國家社稷著想的晁錯,絕對是個昏招。“於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先是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下草率地採納了晁錯激進的削侯建議;削侯大策既定,就應該提前做好相關部署,比如至少提前把勢力強大的吳王打也好拉也好先處理了;一看大事不妙,又掩耳盜鈴似的誅殺晁錯,以為這樣就能讓叛軍偃旗息鼓,確實幼稚得可笑。得虧運氣尚佳,有個周亞夫替他收拾了殘局。

所以從這件事來看,孝景帝實在是缺乏戰略眼光,也並沒有戰術上的安排,屬於匆匆忙忙上陣,差點半途而廢。

03以國許弟,迷之操作

孝景帝期間,還有一件迷之神奇的事,就是他號稱要傳位給弟弟梁孝王。

這件事在《孝景本紀》沒有記載。但在《梁孝王世家》《魏其武安侯列傳》都有所提及。

梁孝王是孝景帝同胞弟弟,深得竇太后的寵愛。孝景帝也待他不同尋常,經常給他超規格的待遇,引得朝堂議論紛紛。

有一次,孝景帝和梁孝王陪著竇太后喝酒,一高興就說以後要把王位傳給他,聽得太后一喜。在一旁的竇嬰急了,說這是違背祖宗規矩。從劉邦到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漢朝王位遵循的是父傳子。“漢法之約,傳子適孫”。於是孝景帝再次“默然無聲”。

但他的話,卻被竇太后、梁孝王聽進心裡去了。後來竇太后親自找孝景帝兌現,孝景帝跪席舉身回答說“諾”。然後趕緊召集大臣想辦法,後來還是以袁盎為代表的大臣們苦口婆心,說服了竇太后。這才了結了這樁事。只是勸誡的竇嬰被竇太后不待見,不讓他進朝,還有更倒黴的是袁盎,因此被梁孝王派人給殺害了。

君無戲言。那麼孝景帝為什麼在繼承王位這件大事上做這樣的表態呢?一種情況是,他沒這麼想但故意這麼說,另一種情況是,他說的時候真是那麼想的。

故意這麼說,可能是孝景帝打算用捧殺的方法來徹底解決梁孝王,所以他先給梁孝王超常待遇,引得朝堂不滿,再丟擲王位這個大誘餌讓梁孝王得意忘形,然後一舉殲滅,但是這種可能性不算太大,因為後來他明知道梁孝王殺了袁盎還要想辦法包庇,證明他並沒有想殺死梁孝王。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所以很有可能是他為了取悅竇太后一時失言。孝景帝是非常尊重竇太后的,甚至有點怕她。好幾次涉及到梁孝王的事,竇太后發難,孝景帝都是“憂恐”、“哀懼,不知所為”。而竇太后最喜歡的是梁孝王,對於不受重視的孩子來說,母親的偏愛會讓他心裡產生失落,也會讓他有一種天然地想取悅母親的本能,在當時母慈子孝的氣氛下,孝景帝一時興起,為了迎合母親,說出那種話,也未必不可能。

說歸說,做歸做。不想兌現又怕得罪竇太后,孝景帝的辦法就躲在後面,把袁盎這些大臣推出去做惡人,去做竇太后的工作,袁盎也因此賠上了性命。

別人提完建議,劉邦愛說“善”,這表明他是痛快接受;而孝景帝則是“默然”,這意味著他不願意表現出他的態度。

鄧公批評他處理七國之亂不當,他默然,是鄧公說中了他的心事,他愧於承認;竇嬰搬出老祖宗規矩,不同意傳位給梁孝王,他默然,是因為他可能剛說了就後悔了,現在竇嬰幫他找補回來,心裡又懊惱又後怕,但可能更多的是慶幸,但這份心思是不能讓竇太后看出來的,所以他選擇沉默。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竇太后

所以我們既可以覺得孝景帝心思深沉,也可以覺得他有些怯懦、不自信,沒有決斷力。

04股肱重臣,棄之不用

孝景帝對待重臣的態度也非常值得探討。

一個是周亞夫。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將軍周勃的兒子,屬於“將二代”,他通曉兵法,善於治軍,被孝文帝稱讚是真正的將軍。孝文帝臨死之前就叮囑孝景帝,一旦國家有難,可以依靠周亞夫。七國之亂爆發。周亞夫平叛成功,居功甚偉。後來由於廢立太子、冊封降軍諸侯的事,周亞夫幾次與孝景帝意見相左,失去了他的信任。

後來,孝景帝想再試探一下週亞夫,賜給他一大塊沒切開的肉。

周亞夫一看沒法下手,轉頭讓人拿雙筷子。漢景帝看著他笑著說“這難道還不滿意嗎?”周亞夫才反應過來,趕緊脫帽跪下謝罪離開。漢景帝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後來周亞夫因過獲罪,景帝罵“吾不用也”。一代大將周亞夫後來落得絕食吐血而亡的結局。

其實,這是一次可笑的試探。周亞夫將門出身,忠誠、心思簡單,而孝景帝這次考驗,只是想看看周亞夫有沒有低下他驕傲的頭顱,說白了,就是看看他有沒有認慫。好比考一個大力士繡花,是一次根本不可能透過的測試,也是道送命題。在周亞夫深陷牢獄,他一句“我不用你了。”再次透露出他作為可憐的自尊心在作祟。

一個是竇嬰。他是竇太后的堂侄子,也就是孝景帝的舅舅。他仗義疏財,門客雲集,不僅敢於諫言,還有平定七國之亂的戰功。後來同樣因為廢立太子事情和孝景帝起了隔閡。

在考慮丞相人選的時候,即使竇太后多次提名,孝景帝這個“媽寶男”卻頂住了壓力,他說“這個人自以為了不得,沾沾自喜,辦事草率輕浮,不堪丞相大任。”

《孝景本紀》中的彗星是什麼?為何司馬遷要把它寫得像災難大片

我們發現,孝景帝似乎最厭煩的就是大臣身上那股“自以為了不得”的勁,比如周亞夫、比如竇嬰。厭惡手下人的自以為是,其實很多時候就源於他缺乏安全感、不夠自信,總是需要別人表現出格外的臣服,心裡才會有一種快感和安全感。

但這種從別人身上獲得的安全感又特別容易喪失,所以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就會把別人丟擲來,自己趕緊躲到一邊去,比如晁錯、袁盎。

05結語

《史記》成書於漢武帝時期,景帝是漢武帝的親兒子。當著兒子的面議論他的爹,無論如何,是要有所節制和保留的,功可以大書特書,過卻不能寫得那麼直接。但是我們可以從別的細枝末節裡拼湊出答案,知道孝景帝是怎麼樣的為人處世。

很多時候,什麼都不說,也就代表了一種態度。

這種態度在《孝武本紀》裡也得到了體現。所以,我們在《孝景本紀》讀到了災難片,在《孝武本紀》讀到了怪力亂神,不足為奇。

TAG: 孝景帝竇太后梁孝王周亞夫晁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