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在古代的社會里面,文盲率保守估計在90%以上。為什麼這麼估計呢?因為我國在1949年的時候全國文盲率高達80%,而這已經是民國教育推進了幾十年的狀態下。

在那個時候,一個普通人的一輩子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過最遠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周圍的幾個村莊,認識最有文化的人也許就是的那些鄉紳。因此,我們可以想象,那時候的讀書人該是怎樣的稀世珍寶。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而古代考取功民的路線一般是從“童生”開始,然後再繼續往秀才舉人上面考。但這個比例也十分之低,就拿清朝這一代來說,清朝的總人口約為4億。然而有清一代考上童生之人的總數也不過200-300萬人。

至於秀才就更少了,僅有40萬人。由此,我們可以更為直觀地看到在古代一個讀書人的不易。而一個被我們不太看得起的秀才,其實就已經是古代統治階級預備隊了,他有著諸多的特權。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比如說可以見官不跪,比如說免徭役等等。可以說在身份上,他們就已經與周圍的“民”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在地方上,秀才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人物了。那麼既然這樣都這樣了,為什麼還會有“窮秀才”的說法呢?

其實,這是在拿秀才和舉人比。首先,舉人比秀才更難考這是必然的,畢竟整個清朝260年,一共也就中了15萬名舉人。平均下來,一年僅有600個舉人。而那時候的清朝有近2000個縣,再往下平均,每3個縣才有可能出一個舉人。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可以想象,在那時候一個舉人該是怎樣的水平?而這二者最大的差別,就是考上舉人就等於已經是候選官員的身份了。只要能當官,最低都是教諭(教育局長)或縣丞(縣長)。

而秀才當官,是極少極少情況才有可能出現的場景。不僅是官兒小,還要提著腦袋做,《永樂大典》之中就有記載: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驚怕,與朝廷出多少心力,到頭來小有過犯,輕則充軍,重則刑戮,善終者十二三耳。”

當然除了這個之外,舉人還有一個令所有男人都羨慕的特權,那就是“免徭役賦稅”。秀才當然也有這個特權,但是秀才的特權僅僅只惠及個人,而舉人則是有數十個。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這時候,即使是百姓眼中最大的人物——鄉紳。都會為了免除徭役賦稅,而直接投奔到舉人的名下為奴,每年都給舉人老爺送點錢就行了。比如《范進中舉》中就有描述過這樣的畫面:

“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兩口子來投身為僕的,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張鄉紳家又來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裡,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這僅僅還只是范進剛剛中舉沒幾天,就有這樣好處送上門了,更不用說後來的細水長流,只會更多。 想一想,只要是中了舉後,十里八鄉的人都會慕名前往投靠,藉助舉人的政治特惠來給自己去掉徭役賦稅,同時又給舉人一定的盈利。

而一個舉人只要考上了,即使一輩子什麼也不做就能夠給自己帶來如此豐厚的利益養家。如此舒服的特權,哪一個家中的男人不羨慕?由此我們也就得出了結論,比起舉人來,秀才是真的窮!

古代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因為他們有一條男人都羨慕的特權

本文由慣讀史今原創撰寫,感謝你的關注,帶您一起漲知識~

TAG: 舉人秀才特權徭役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