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踏板效應:一個人的踏板,是如何影響了一個社會的

曾經熱映的一部電影《殺破狼》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低矮的民房屋頂上,由甄子丹扮演的警察用手指著其他幾個警察,大聲責斥:“你們不請示上方,私自行動,就一定是錯”;而由任達華扮演的警察則大聲迴應:“當年你一拳將一名罪犯打成白痴,當時,所有的警察都站出來保你。你說,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一句話將甄子丹扮演的警察噎得啞口無言,只剩下乾瞪眼的份。這一劇情所展示的現象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踏板效應。”

“踏板效應”是一句經濟學術語,人們通常用“擠公交”的事例來解釋這一現象:當擁擠的公交車在站臺邊停下時,車下的人會拼命的往車上擠,一邊擠一邊央求車上的人往裡挪挪,好讓自己擠上車;而一旦擠上之後,就會試圖阻止車下還在往車上擠的人――“別擠了,車上已經沒位子了,等下一趟車吧!”態度瞬間180度急轉彎。這就是“踏板效應”所說明的人們言行背後的行為邏輯――立場決定觀點。

【深度】踏板效應:一個人的踏板,是如何影響了一個社會的

封賞昔日仇人

現實生活中要說明這一現象的例證很多,很多人之所以能拿出翻書的速度翻臉,其實也是“踏板效應”在作祟。

當年項羽手下悍將季布追殺劉邦最為積極,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劉邦對此深恨不已。坐定江山後的劉邦立即懸賞緝拿季布。季布在淄陽一帶的好友周家躲了起來。周家為了幫助季布,將他化裝成奴僕的身份賣給了魯地的朱家。朱家素以俠義聞名,又與周家關係不錯,便收留了季布並設法幫其脫難。

朱家的人來到洛陽,聯絡上同樣有義氣之稱的夏侯嬰,毫不隱瞞的告訴了他關於季布的近況,並希望能為之求情。夏侯嬰感到十分為難。朱家知道此事棘手,於是說道:“當臣下的本應各為其主,才算得上盡忠。季布從前是楚將,理應為項羽效力。如今項羽已亡,他當年那麼多的部將難道要全部捕殺嗎?”夏侯嬰告訴朱家,“劉邦與季布有私仇。”朱家聽後說:“皇上剛剛平定天下,就急於報私仇,毫無容人之量。如果這樣的話,季布只能北投匈奴或是南奔南越。先生是皇上最為親信的人,能否為國家利益,向皇上進言?”夏侯嬰聽後深以為然,並答應盡力疏通。

劉邦確實是個聽得進勸的人,更是個氣量很大的人。不久後朝廷便下令特赦,季布入朝謝罪,劉邦不僅沒有責難他,還給他授官至郎中。季布對劉邦這位當今皇上自然是千恩萬謝、感激不盡;滿朝文武對劉邦的寬宏大量也是感嘆不已。只有當初無私幫助季布的朱家從此不再與季布相見,大俠的立場果然與眾不同!

【深度】踏板效應:一個人的踏板,是如何影響了一個社會的

斬殺昔日恩人

天下的事往往就是這麼湊巧。季布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丁公,當年楚漢相爭,在彭城一役中追擊劉邦時,本來已經追上了,危急關頭,卻因劉邦的一句忽悠,放過了劉邦,等於是劉邦的救命恩人。

他聽說劉邦的昔日仇人季布都未被殺,而且還被封了官,那麼自己這位曾經放劉邦逃命的“大恩人”只要去見劉邦,肯定也會加官進爵。於是,他帶著對前途的無限憧憬來求見劉邦。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迎接他的竟是凜凜的殺氣和一柄森森的利刃。

丁公一邁進朝堂就看到了劉邦那張憤怒的臉,緊接著就聽到劉邦命令將士將其捆起來。丁公大駭,連稱無罪,並哭喊著:“陛下不記得彭城大戰,當時你命懸一線的事了嗎?”劉邦拍案大怒道:“我正是因此才治你的罪,你身為楚將,卻不忠於自己的主帥,私縱大敵,今日就是要斬殺你這種不忠之人。”這個丁公真是個倒黴的冤大頭,成了劉邦樹立反面教材的犧牲品。

正如事後劉邦所說:“朕之所以殺丁公,是為了以儆效尤,教育後世要盡忠。”

【深度】踏板效應:一個人的踏板,是如何影響了一個社會的

總結:

表面上看,劉邦封賞仇人季布不究其罪,是因為對方忠於自己的主子;而不思報恩反而斬殺昔日救命恩人,是因為其背叛了自己的主人。他所做的一切其真實動機就是為了做樣子給滿朝文武看,起到警示作用。目的只有一個:讓所有人及其後世都忠於自己以及大漢王朝。

如同擠公交,一旦立場變了,觀點也就變了。歸根結底還是看哪樣結果更符合自己現實處境中的所在立場。如果站在由大漢天下的統治與穩定的角度看問題,就不難理解劉邦的做法。

如果一味站在個人立場去看待和處理問題,難免會做出有損他人或社會之事;如果站在他人或社會立場去看待和處理問題,就會產生利人、利社會,甚至利國的行為。而劉邦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個久經風雨,洞察人性的江湖老手。他可以完全拋棄個人恩怨、不受個人情感左右,而是客觀、冷靜的站在整個帝國長治久安的立場來考慮和處理功罪賞罰,這就為一個百廢待興的新王朝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政治基礎。

【深度】踏板效應:一個人的踏板,是如何影響了一個社會的

劉邦一生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斷變化,而隨之變化的還有他看待和處理事物的立場。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平定天下後他還曾封賞了那個最為痛恨的雍齒。這一切背後的心理動機都是處於對現實的考慮。

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看了上面的故事,你還會認為天下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嗎?不同的立場會產生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觀點又代表著不同的認知與利益,只看對待利益的立場是利人還是利己:利人者偉大;利己者卑微。

大漢王朝延續四百年,劉邦功不可沒,他總能在不同的立場,做出正確的選擇,既是為了個人,也是為國家。

TAG: 劉邦季布立場朱家夏侯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