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許多戰爭片,令人熱血沸騰。

有些戰爭片,看起來很血性,卻沒辦法激動興奮起來。

取而代之的,是沉重和茫然。

曾親身經歷過越南戰爭的奧利佛·斯通,用

《野戰排》

還原了越戰的生活,以及戰爭現場的兇險殘酷。

《拯救大兵瑞恩》

沒拿到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這部戰爭經典早拿到了。

喜歡用電影體驗戰爭的觀眾不會失望,一場比一場激烈的野外遭遇戰拍得酣暢淋漓,沒有任何被美化吹噓的英雄主義,只有眼花繚亂的槍林彈雨,慘烈無比的炮火轟鳴。

看到最後,誰打勝誰打敗的概念灰飛煙滅。

戰爭本就是一場屬於人類的悲劇。

如果只看到勝負,只看到滿腔熱血,那便是悲劇中的悲劇。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故事透過一個新兵視角,帶領觀眾進入到了真實的越南戰場之中。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觀眾可以和這位新兵主角共鳴。觀眾經歷著他經歷的,感受著他所感受的,從對越戰一無所知或略有耳聞,到有所見識,深有感悟。

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泰勒。

一名家境不錯的大學生,明明可以在美國過著青春洋溢的生活,卻偏偏要放棄,選擇參軍,來到隨時都有可能奪去他性命的戰爭前線。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看片名大概就能知道,泰勒加入的是一支專門在野外作戰的陸軍部隊。

開場主要展現了這些野戰排士兵的艱苦生活,就算沒有敵軍,不同種類的螞蟻,不知道有沒有毒的蛇,炎熱的天氣,野外露宿時突如其來的大雨,也足以帶來不少折磨。

作為新兵的泰勒,還得遭受老兵的欺壓,真是跌進糞坑裡都沒他慘。

把這些拍出來,不只是要說明打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上陣殺敵只是一時的,更多的是要應對險惡的環境;更重要的目的是,塑造角色,給泰勒帶來第一重轉變。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泰勒參軍的理由透過獨白和臺詞交代地很明確。

他感覺在大學什麼都學不到,很茫然無措,具體可以參考

《畢業生》

所描述的那樣,60年代美國青年普遍的困惑與反叛。於是他不管父母反對,想要到軍隊學點有用的,還能報效祖國。

誰知來到了軍隊,他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還很受罪。這令他懷疑自己原有的信念,也暗諷了越戰的毫無意義。

很可能奧利佛·斯通加入了自己的真實經歷。

他年輕時本來在大名鼎鼎的耶魯大學就讀,如今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他卻讀了一年就選擇輟學,兩度前往越南。

第一次是支教,第二次是參軍。

像他那樣叛逆的中產二代有很多,但很少會主動去打仗。

因為大多數去到前線的,都是家境不太好的窮困孩子。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在戰場上,那些本來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人,可以一下子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受人尊敬。

《野戰排》

著重描寫了兩個代表性角色。

一個是伊萊亞斯,經驗豐富的老兵,能夠在戰場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待人友好和善。演員威廉·達福,

《蜘蛛俠》

裡的綠魔,很多觀眾都應該比較熟悉了。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一個是巴恩斯,兇狠霸道,總是擅自發號施令,儘管他不是隊伍裡頭銜最高的。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他能如此放肆,主要原因是真正的領導拉爾夫中尉是個根本不是當領導的人才,而且性格懦弱怕事,和很多美國戰爭片裡的中尉級別人物完全不同。

無能的領導帶著美國大兵打仗,能打出個什麼結果可想而知。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伊萊亞斯和巴恩斯從戰友到死敵,驅使著泰勒的第二重轉變。

一開始,泰勒欣賞的人是巴恩斯。

因為他是軍隊裡的弱者,而巴恩斯是強者,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巴恩斯一樣,至少不會被欺負。

另外,巴恩斯可以不聽上級命令,反倒是壓了上級一個頭,這迎合了泰勒的叛逆心理。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決定性的轉折,是全片最為駭人的一場戲。

不是戰爭場面,而是美軍的一次暴行。

施暴的正是主角所在的野戰排。

奧利佛·斯通給這起事件安排了一個導火索,野戰排的一名隊員被殘忍殺害,真兇是誰不得而知。

憤怒的大兵們闖入一個小村莊,試圖詢問出兇手的線索。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一臉懵逼的村民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就像被拉出來威脅訓斥,辛苦養活的牲畜被無緣無故打死。

恃強凌弱計程車兵,有的已經忍不住將怒火宣洩在村民的身上。

當著泰勒的面,活生生砸爆了受害者的腦袋。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巴恩斯如無意外地代替中尉掌控生殺大權,他的態度自然不會像伊萊亞斯那樣理智友善。

被粗暴對待的村民當然也很憤怒,可一旦反抗,巴恩斯就更為惱羞成怒。

中尉的袖手旁觀助長了巴恩斯的氣焰,他的人性之惡越燒越旺盛,硬是抓來一個小女孩進一步威脅村民。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如果伊萊亞斯沒有出現,敢和巴恩斯正面對抗。

沒有人知道,巴恩斯會不會一槍打爆小女孩的腦袋。

受過高等教育的泰勒,親眼見到人性泯滅的一幕,自然是受到劇烈的心靈衝擊。

他從欣賞巴恩斯,變成了尊敬伊萊亞斯。

巴恩斯和伊萊亞斯成為了野戰排的兩股對立力量,也是泰勒在這次戰爭中所被激發出的兩種狀態。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美軍濫殺平民的情節取材自真實事件,奧利佛·斯通並不是在故意抹黑自己國家的軍隊。

他只是看到一些電影故意美化美軍在越戰的所作所為,和自己的親身經歷不同,於是就決意拍了這部

《野戰排》

在1968年3月,一支美軍部隊進入越南廣義省美萊村,毫無預警地對村裡的平民肆意開槍。

500多名手無寸鐵的村民被殘忍殺害,其中包括不少婦女和兒童。

這就是美國這支“正義之師”在越南所幹的好事。

更令人憤怒的是,事情直到一年之後才被曝光。負責指揮的威廉·凱利中尉雖然上了軍事法庭,被判處終身監禁,但不知怎麼,他居然被減刑到10年,只是被軟禁在公寓。實際上禁了3年,就被放走了。

而其他參與屠殺計程車兵,沒有任何一個人被送進監獄。

美國一直聲稱自己在伸張正義,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把戰爭和人性放在一起,居然可以成為正義。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高潮部分的美越大戰,拍得確實非常精彩。

但和泰勒一起經歷了濫殺平民,戰友之間的互相鬥爭,這場戰爭已經和最開始的想象完全不同了。

無論這仗打得多麼激烈,擊殺了多少敵軍,也不會有什麼熱血沸騰的感覺。

因為整個世界已經瘋了。

泰勒本來一個好好的大學生,他可以變成伊萊亞斯那樣幫助無辜村民的正義戰士,也變成巴恩斯那樣兇狠無比的殺戮者。

戰爭早已撕裂了他的靈魂。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最後一重轉變。

他得到了一個機會,用暴力來宣洩自己的憤怒。

如果他還是那個新兵,他會猶豫,該不該那樣做。如果扣下扳機,那他不是和巴恩斯一樣了嗎?

但他不再是了。

戰爭徹底改變了他。

他可以毫不猶豫地開槍洩憤,執行自己所認為的正義。

觀眾舒服了,卻也會久久不能平復。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我們對抗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

最後點出主題的獨白,意思很明確。

對於奔赴戰場計程車兵來說,

敵人不是最大的威脅,最大的威脅是戰爭對自身的傷害和改變。

如何在這個文明的時代,不被戰爭拉回到荒蠻和黑暗之中,這才是人類面對戰爭時的最大考驗。

越戰美軍濫殺平民洩憤,看完結局舒服了,卻也久久不能平復

TAG: 巴恩斯泰勒野戰排伊萊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