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百官推上帝位,朝野歡呼雀躍,上位後第一道聖旨卻讓大臣呆住

俗話說:“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權與財都是最能腐蝕一個人的東西,有些人在發跡之前可能正直善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權勢和財富面前保持自己的本心。在歷代帝王裡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登基前一腔抱負,成王后卻抵擋不住內心慾望的膨脹,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被百官推上帝位,朝野歡呼雀躍,上位後第一道聖旨卻讓大臣呆住

孫皓是孫和的兒子,也是孫權最寵愛的一個孫輩,在他出生時,孫權親自為其取名“彭祖”,希望他能像彭祖一樣成為名留青史的人物。後來孫和在二宮之爭裡失敗遭廢,孫皓被封為烏程侯,本來是沒什麼希望即位的,但沒想到景帝孫休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又非常年幼,群臣就想重新擁立一位更年長的帝王。

他被百官推上帝位,朝野歡呼雀躍,上位後第一道聖旨卻讓大臣呆住

這一來二去,有人就想到了烏程侯孫皓。孫皓年輕時非常好學且知禮,又顯得賢明而守法,最重要的是他是廢太子的兒子,當時朝中很多大臣都屬意讓他來繼承王位。於是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就主動去勸朱太后,朱太后也覺得孫皓人品不錯,就說:“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損,宗廟有賴可矣。”

就這樣,23歲的孫皓人心所向,順利地成為了東吳的第四位皇帝。登基之初孫皓的確有明主之風,《江表傳》記載:“皓初立,發優詔,恤士民,開倉稟,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為明主。”他不僅為百姓著想,還將宮中多餘的宮女和珍禽異獸都放出宮外,一時間朝野上下對其讚譽有加。

他被百官推上帝位,朝野歡呼雀躍,上位後第一道聖旨卻讓大臣呆住

如果孫皓能一直保持初心,做一個為國為民的明君,那麼東吳一定能夠綿延得更加長久。然而對權勢的貪慾和對享樂的追求,在不久之後就漸漸腐蝕了這顆曾經賢明的心靈,覺得自己治國有功的孫皓開始沉湎於酒色,接著橫徵暴斂、濫殺忠臣,讓從前對他有期望的人們大失所望。

特別是將他一手推上王位的濮陽興和張布,不免為自己看走了眼而感到後悔,孫皓知道這件事以後,竟然無情地將兩位曾經的伯樂誅殺。之後他又殺死多名直言勸諫或是認為存有二心的宗室,比如孫奉、孫奮、孫俊、萬彧等等,導致人心浮動,民變四起。

他被百官推上帝位,朝野歡呼雀躍,上位後第一道聖旨卻讓大臣呆住

李世民曾經以史為鑑,評價道:“王莽偽行仁義之道,有始無終;孫皓權施恩惠之風,有初無末。二子猶船之泛巨浪,毀在不遙,若駑馬之奔千里,困其將至。”很明顯,一個帝王即使初期再賢明,如果不能從一而終,最後也只能落得個亡國滅身的下場。

公元280年,西晉的鐵騎兵臨城下,孫皓在大勢已去之時更加展現了其懦弱無能的一面,他不顧帝王的臉面,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前去投降,只求西晉放自己一條生路。就這樣,東吳最終亡在了西晉的手上,其實也是亡在了孫皓的手上。

他被百官推上帝位,朝野歡呼雀躍,上位後第一道聖旨卻讓大臣呆住

所以說,不要貪戀一時的輝煌,如果因此居功自傲、粗暴驕盈,在物慾的腐蝕下忘卻了初心,最終收穫的一定只能是自取滅亡的結局。

TAG: 孫皓東吳賢明濮陽興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