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1921年,徐志摩婚內愛上林徽因後,不顧張幼儀有孕在身,毅然提出離婚。

隨後,為了徹底擺脫張幼儀,徐志摩竟頭也不回地離家出走了。此時的張幼儀還剛來英國不久,對,她是為了陪徐志摩讀書,才來了這異國他鄉。

當懷有身孕的張幼儀意識到自己已被拋棄時,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驚恐。此時的張幼儀,如同一隻迷途的羔羊,她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回國內的家吧,丈夫徐志摩已經跟她提了離婚,這般找回去,分明是自找屈辱。回孃家吧,一個被夫家拋棄的女子,懷著孕住孃家,除了為家人惹非議,還能有其他嗎?留在波士頓吧,自己身上沒有錢了,又懷著孩子,留下來,除了死別無其他。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死,對,這是一個被殘忍拋棄的棄婦都會想到的字眼。但張幼儀腦子裡閃過這個字後,立馬就清醒了。她得活下去,兒子阿歡在家裡等她,還有肚子裡的小生命,他們都是無辜的。

人說女人都是“為母則剛”,張幼儀突然地有了力量,她得活下去,還得好好活著。

幾天後,張幼儀鼓起勇氣給遠在德國柏林的哥哥寫了求助信,當她把一切原委告訴二哥時,二哥不僅未安慰她,反而開口便是“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

看到這封回信後,張幼儀又痛哭了一場。她沒想到,自己的哥哥竟然如此向著徐志摩。她心裡的苦、痛,終究沒人會懂。張幼儀隱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悲哀,在這段感情裡,所有人都和徐志摩一樣,覺得她配不上他,這些人裡,甚至包括自己的哥哥。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大概,這就是有才情的人和資質平庸輩的差別吧。才情過人者,做什麼都會被原諒。他們濫情,那是風流!而資質平凡的人,即使做得再好,似乎也是應該的。倘若一不小心沒做好,即使不是自己的錯,也會莫名地遭受奚落。

幾天後,只能勉強聽懂幾句英語的張幼儀,獨自拖著行李前往德國。她攥著一個地址,歷經各種艱辛後,終於找到了二哥的住所。

當狼狽不堪的張幼儀找到二哥信上提供的地址時,她直覺自己的命已去了半條,但她慶幸自己總算堅持下來了。

1922年,張幼儀孤單一人在異國生下小兒子彼得後,徐志摩終於出現了。

張幼儀怎麼也沒想到,他竟帶了許多她不認識的人來。而他帶著他們千里迢迢“追”到德國,並不為其他,只為和她離婚!他們,與其說是來為他們離婚做見證的人,倒不如說是為徐志摩做幫手的。

當張幼儀提出“想問過公婆再簽字時”,徐志摩和他帶來的“證人們”都似乎要跳起來!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徐志摩聽到張幼儀的話,急得說漏了嘴,他對著張幼儀喊:“不行,你必須馬上簽字,我等不了,林徽因要回國了!”

張幼儀聽完,徹底死了心,她拖著產後尚未恢復的身子,顫抖著地簽下了“張幼儀”三字。自此,在法律意義上,張幼儀與徐志摩的關係走到了終點。

簽字後,徐志摩才在醫院隔著玻璃看了小兒子“彼得”。這個孩子,曾是徐志摩竭力要張幼儀打掉的孩子,因為,它的存在可能妨礙他的戀愛。

但拿到離婚證的這一刻,徐志摩對這個孩子便再沒有了怨恨,甚至,還生生生出了一種憐惜。

張幼儀在回憶中說:“他隔著玻璃,看(彼得)得神魂顛倒”!

但再神魂顛倒,他終究也拋棄了他們母子。

離婚後不久,徐志摩便馬不停蹄地追隨林徽因回到了國內。而張幼儀則選擇了一直留在德國,而張幼儀一直不肯回國的原因,與她正在繼續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大概,張幼儀已然意識到自己和徐志摩的差距。又或者,她想讓自己真正地“雙腳自由”。或許,是為了生計。總之,在離婚後的每一天裡,張幼儀一刻不停地拼命學習。

她曾為了嫁給徐志摩,在15歲那年就放棄了學業。之後幾年時間,一直在徐家養育兒子、伺奉公婆的她,一直沒有時間提升自己。如今,終於,老天給了她機會。

但就在張幼儀畢業這年,兒子彼得卻患病離世了,這年,是1925年,彼得不到三歲。

1925年3月26日,彼得死後一週,徐志摩趕到了柏林。此時的徐志摩已與林徽因有了了斷,他的新戀人,正是朋友妻的陸小曼。但這時候,陸小曼還未離婚,也就是說:此時,徐志摩與陸小曼的熱戀,還處於地下階段。

熱戀中的徐志摩,和陸小曼約定,不在一起時,以書信日記的方式記錄下愛的點滴。

到柏林的第一晚,徐志摩也仍為忘記給陸小曼寫信,在這封信裡,他寫到:

柏林第一晚。一時半。方才送C女士(張幼儀)回去,可憐不幸的母親,三歲的小孩子(彼得)只剩了一撮冷灰,一週前死的。

或許是顧及陸小曼的看法,在這封信裡,徐志摩竟然稱呼前妻張幼儀為“C女士”,而對自己的小兒子彼得,他的稱呼是“小孩子”、“冷灰”。

這些毫無感情的字眼,竟是出自詩人徐志摩之口,著實讓人意外。

這位擅長表達感情的人,他的如火的熱情,熾烈的情感,曾感動了無數人了,在這一刻他的如旁人般的描述,卻冰冷了無數人。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見到徐志摩的那天,堅強了很多年的張幼儀終於忍不住哭了。作為一個剛剛失去幼子的母親,此刻看到孩子的生父,尤其,生父長著一張酷似孩子的臉。那一刻,她心裡的痛,但凡是人,都能體會到。

但徐志摩心裡雖也有難過,卻並未有任何表示。只在給陸小曼的信裡,他寫到:

她今天掛著兩行眼淚等我,好不悽慘。

但在徐志摩眼裡,張幼儀對兒子過世的悲傷程度,遠不及帶彼得的保姆。他在講述保姆時說:

小孩兒的保姆比她悲傷更切。她是一個四十左右的老姑娘,先前愛上了一個人,不得迴音,足足地痴等這六七年,好容易得著了寶貝,容受他母性的愛;她整天地在他(彼得)身上用心盡力,每晚每早為他禱告,如今兩手空空的,兩眼汪汪的,連禱告都無從開口,因為上帝待她太慘酷了。

在信裡,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悲傷的認識,似乎僅僅停留在“掛著的兩行眼淚”上。他的那句“保姆比她悲傷更切”,很讓人懷疑。因為,按照常理,任何一個女人,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孩子的死的痛苦,絕對不可能少於保姆。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徐志摩的這種看法,顯然帶著偏見。而他偏見的由來,在信裡已經暴露了。

張幼儀一直是個不愛表達的女人,她從來不是一個生動的女子。但她的愛恨苦痛,卻從來一絲也不少。徐志摩是與張幼儀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他喜歡會表達自我的生動女子。在徐志摩眼裡,即使歇斯底里,也比不會笑、不怎麼說話的張幼儀好百倍。

因為不懂,所以徐志摩一直認為:張幼儀對任何事物似乎都沒有感情。這真是天下人對性格內向者的天大誤會,張幼儀真真有苦無處說。

正因為帶著這種成見,徐志摩想當然地認為,那個曾“痴戀”過男人的保姆的痛,比張幼儀更甚。徐志摩只覺得,彼得的死,對保姆太殘酷了!

而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呢?彼得的死對於張幼儀而言,真的如徐志摩說的這般輕巧嗎?

實際上,在彼得病後,根據張幼儀當時在柏林的熟識講述,彼得病後,張幼儀每日整晚整晚守在床前,幾十個夜裡,竟都沒合過眼。這期間的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

而彼得死後很多年,張幼儀一直珍藏著彼得的遺物,這些遺物裡,有他生前玩過的小馬、小車、小書和衣、褂、鞋帽等等。倘若不是深愛,豈會如此?!

但這些,張幼儀斷不會和徐志摩說,在巨大的痛苦面前,面對徐志摩時,她也依舊什麼也說不出來。或許,此時張幼儀的心裡,根本什麼也不想說。

正因為此,徐志摩眼裡,剛剛喪子的張幼儀不僅悲傷“不甚”,甚至還堅強過人,在當天寫給陸小曼的信裡,徐志摩寫到張幼儀時說:

C可是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這是朋友的好處, 老K的力量最大,不亞於我自己的。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將來準備丟幾個炸彈,驚驚中國鼠膽的社會,你們看著吧!

“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什麼都不怕”!對,這就是此時的徐志摩對張幼儀的評價!

徐志摩對張幼儀,似乎沒有絲毫不放心,憐惜,就更加談不上了。

人說,當一個人愛一個人時,即使她打個噴嚏,你都會緊張到睡不著。而如果你不在乎一個人時,即使她病得快死了,他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麼!

愛一個人時,她的手指被輕輕扎一下,你也會心疼不已。而當你不愛她時,即使她正承受全天下最大的悲痛,你也覺得沒什麼!

徐志摩幼子過世後,他在給陸小曼的信中:這樣描述喪子後的張幼儀

這就是徐志摩對張幼儀!這也是全天下男人,面對自己不愛的女子時的真實寫照!

相比對張幼儀喪子之痛的視而不見,對於陸小曼看到這封小信時的想法,徐志摩的在意程度,讓人感動。他在這封信的末尾貼心地對陸小曼說:

小曼,對你不起,收到這樣一封悲慘乏味的信,但是我知道你一定生氣我補這句話,因為你是最柔情不過的,我掉眼淚的地方你也免不了掉,我悶氣的時候你也不免悶氣,是不是?

從這段可以看出,徐志摩真真是個好情人。他時刻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換位,唯恐對方有絲絲不順心。一個男子,在自己兒子死後寫信給心愛的女子傾訴後,還自責說“對不起,讓你看這封悲慘乏味的信”,真真是全方位設身處地地顧全對方的情緒啊!這等細膩,也大概只有徐志摩之流能做到了。

1931年,徐志摩飛機失事身亡後被葬在老家硤石。此後,日夜陪伴他的,正是幼子彼得。

徐志摩生前大概沒能料到:

在硤石西山,悲秋殘陽下,悽風苦雨夜,是他只見過一次的幼子,日復一日地跟他那遊蕩的孤魂,緊相依,長相伴。

TAG: 徐志摩張幼儀彼得陸小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