讒言背後,大多有著合理動機,強辯將更加被動,找到根源才有出路

世道難於劍

讒言,是一種古老的武器,因其技術簡單,成本低廉,效果良好而深得小人青睞。唐代詩人元稹曾給出過精闢的評語:“世道難於劍,讒言巧似笙”。

當我們於世道的風刀霜劍中砥礪奮進,打拼未來時,善嫉小人往往只需吹動幾轉笙簫綸音,便將我們所有的付出化為烏有,所有的夢想擊的粉碎。

乍看起來,這無疑是讒言的威力,小人的“本事”。但其實稍稍深思一下就不難發現,讒言之所以得逞,關鍵在於“聽眾”,那個有力量改變我們前途的“聽眾”。

但凡這樣的“聽眾”,多多少少都有些城府,有些閱歷。當他不相信自己眼中所見,而寧願朝著小人讒言所指方向行動的時候,恐怕未必是受了讒言的蠱惑。

他們往往只是需要讒言作為行動的藉口,而真實動因則深植陰冷的內心。如果我們不找出真實動因,一味地對讒言糾纏辯解,不僅於事無補,還會令形勢更加被動。

上學期間,我們都學過兩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和《田忌賽馬》。文中的兩位主人公鄒忌和田忌,就是用讒言相殺的一對冤家。

瞭解他們的故事,或許能對我們破解現實之局,找到一些啟示。

讒言背後,大多有著合理動機,強辯將更加被動,找到根源才有出路

算卦

在孫臏的幫助下,田忌憑藉大敗魏國,誘殺龐涓的功績,成為了齊國炙手可熱的將軍。而國相鄒忌因嫉妒田忌與日俱增的威望,便在齊王面前佈下了讒言之局。

一日在市場一角的卦攤上,一個奇怪的客人出重金要求卜卦,自稱:“我是田忌的手下,我家將軍三戰三勝,名震天下,現在欲圖大事,你給算算吉凶如何?”

卦算得怎麼樣不得而知,反正卦攤主人相當的不妙,剛卜算完就被鄒忌派人抓了起來,要求坦白從寬。

其實有什麼可坦白的,無非是把“田忌手下”的話複述一遍。而“田忌欲圖大事”的“鐵證”被鄒忌呈獻到了齊威王面前。

田忌知道訊息後暴跳如雷,要求跟鄒忌當面對質。可是在哪對質呢?把齊威王和鄒忌請到自己的領地?開玩笑,人家敢來才怪。自己去臨淄城?還回的來嗎?

思來想去,田忌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率領私兵攻打臨淄,要齊威王交出鄒忌。可能田忌看來,這個“清君側”的正義旗幟相當高明,不想也坐實了自己“欲圖大事”的指控。

臨淄城沒能攻克,田忌流亡楚國。

讒言背後,大多有著合理動機,強辯將更加被動,找到根源才有出路

動機

其實,當田忌提出和鄒忌對質的時候,他就已經輸了,因為這種事根本無從辯解。

靠一出算卦的鬧劇坐實國家重臣的謀反,鄒忌的佈局本就不高明,他也無需耗費心力追求高明,他的目的只在於為齊威王找到藉口。

齊威王也不愚蠢,至少不會蠢到把算卦的事情當真。如果這起讒言針對的是一名普通官吏,齊威王大可一笑了之,然而田忌不是普通人。他的身份,決定了破解讒言的方向不在於算卦,而在於“重臣”。

史料沒有正面說明田忌與齊威王素來關係如何,但有些事例卻值得深思:

齊國使臣從魏國將孫臏帶回齊國,直接交給了田忌,而不是一國之主的齊王。

仰賴孫臏之才,本就手握兵權的田忌如虎添翼,威震天下。

《田忌賽馬》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在小事上,田忌都要挖空心思勝齊王一籌。

這些事實至少證明:有能力謀反和想要謀反之間,完全不需要界限分明,田忌是否算卦也真的不重要。

不想被取代,是齊王樂於相信讒言的動機。

讒言背後,大多有著合理動機,強辯將更加被動,找到根源才有出路

回國

故事的結局也是相當詭異,齊威王死後,齊宣王繼位,將田忌召回了齊國,並給他平反。

然而,事件的始作俑者,獻讒言的鄒忌沒有受到任何處罰,依舊當自己的官。

再詭異的事情,背後也一定隱藏著合理的動機,我的推論是:

鄒忌進讒言是為了鞏固君權,在齊王眼中是忠誠,不是罪過。所以齊王沒有處罰他。

流亡楚國後,田忌已經失去了取代齊王的能力,是否有過“欲圖大事”的想法?無所謂。

田忌的名聲猶在,召回齊國,有利於齊宣王建立重視人才的賢名。

這個結局,似乎也證明了我的觀點,相信讒言只是表象,下面藏著更深的東西。

讒言背後,大多有著合理動機,強辯將更加被動,找到根源才有出路

信與非

人總是傾向於相信樂於相信的事情,無論事情有怎樣的漏洞;人總是排斥自己厭惡的事情,無論事情多麼真實。這是人的本性。

當我們遭受讒言陷害,被排擠的時候,請務必冷靜下來,嘗試於讒言之外尋找破解之道。

即:為何他會相信這樣荒謬的事情,為何他不偏偏不聽我的辯解?他樂於見到什麼?他又在厭惡什麼?因何而厭惡?

想通了這些謎團,才好對症施藥,化解自身危局。

TAG: 田忌讒言鄒忌齊威王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