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叫你的學姐叫師姐,她可能的反應是你是欠揍嗎?

如果你在臺灣叫你的學姐叫“師姐”,她可能的反應是“你是欠揍嗎?”

在臺灣叫你的學姐叫師姐,她可能的反應是你是欠揍嗎?

臺灣的用詞和一些詞在兩岸有不同的意思,包含同詞不同意,同意不同詞。

“道地”=“地道”,在大陸這兩個字對調是一個意思,而道地更加適合臺灣語。不過在臺灣當地還有一個更具臺灣特色的用法,就是“正港”,比如“哇系正港誒呆灣郎”,普通話翻譯“我是正宗的臺灣人”,然後再有特色一點就是“林北系正港誒”像這類的換位詞還有:

大陸“限速”=臺灣“速限”,簡單的翻譯限制速度與速度限制。

我們都說吃宵夜,在大陸這邊北方人會說吃夜宵,而南方人和臺灣人大多數會說吃宵夜。

這些都是簡單點的調轉,下面說的是進階版的臺灣用詞法,你們會問聽這些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可以告訴你們,看完之後你除了講話可以更臺灣味以外,還能夠讓你在網路上辨別一些即使打著簡體字,但也能一眼看出來他是臺灣人。又或者能讓你分辨出臺灣人打過來的詐騙電話。

在臺灣叫你的學姐叫師姐,她可能的反應是你是欠揍嗎?

渠道=管道,螢幕=熒幕,簡訊=訊息,資訊=資訊,所以如果一個臺灣人打電話過來就算沒有臺灣腔。你也可以從他的用詞中也能猜到他是臺灣人。

去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們,或許你們在大陸學校會喊高年級學生叫做“師兄”,“師姐”,臺灣更習慣叫“學長”,“學姐”。因為對臺灣人來說“師兄”,“師姐”更像叫說出家人。因為臺灣人潛意識裡的佛教,道教,慈濟大愛裡面的師兄師姐,所以記得不要說錯了哦。在臺灣問別人借打火機的話,我們一般會說“有沒有賴打”。

臺灣的土豆其實是花生的意思,而大陸的土豆在臺灣更會叫做馬鈴薯或者洋芋,而大陸超市買的薯片在臺灣會稱為“洋芋片”。

大陸的番石榴在臺灣一般都叫芭樂,這個應該大家都知道吧。以前看電影時常會出現一句“香蕉你個芭樂”而這個芭樂就是大陸的番石榴。

臺灣的主播一般會成為“實況主”,而主播上播或者下播在臺灣會叫做“開臺”,“關臺”。不過開臺這個詞在大陸南方會聯想到“開抬”打麻將。

除了用詞上的不同以外,臺灣發音上也有許多不同。

“質(zhi第四聲)疑”會變成“質(zhi第二聲)疑”,“攜(xie第二聲)帶”會變成“攜(xi第一聲)帶”,“熟(shu第二聲)悉”會變成“熟(shou第二聲)悉”,“究(jiu第一聲)竟”會變成“究(jiu第四聲)竟”,“攻(ji第一聲)擊”會變成“攻(ji第二聲)擊”,“發(jiao第四聲)酵”會變成“發(xiao第四聲)酵”。

在臺灣叫你的學姐叫師姐,她可能的反應是你是欠揍嗎?

現在臺灣流行的網路爆火用詞:

第一個:咩噗 我想要一杯QQ內內好喝到咩噗茶。不過咩噗在這個爆火之前就有了,咩噗意思比較像是哭哭的意思,翻譯大陸那邊是嚶嚶嚶的感覺。

第二個:哈囉 用大陸一個早期一點的用語是EMome,“你是在幹什麼”的意思。不過是在哈囉已經用了一段時間了,現在發展出一個進階版“你不是在哈囉,你是在哈佛”。這個用法除了是因為是在哈囉已經用膩了以外,一開始是諷刺一些有哈佛學歷卻沒有匹配能力的人。

臺灣用詞與大陸相類似的:

悉尼-雪梨

肯尼迪-甘乃迪

避孕套-保險套

馬爾地夫-馬爾地夫

寮國-寮國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

紐西蘭-紐西蘭

班主任-班導師

印表機-印表機

計算機-電腦

計算器-計算機(這兩個真是容易混淆)

熊貓-貓熊

隨身碟-隨身碟

TAG: 臺灣臺灣人大陸第二聲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