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明宣宗時期的進士,憑藉才能進入仕途,擔任過御史和巡撫,以兩袖清風聞名,歷經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三朝,最終成為明朝兵部的長官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主持明朝的軍事工作。

于謙一生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北京保衛戰,在明英宗被蒙古瓦剌人俘虜,瓦剌大軍進逼明朝首都北京城之際,部分大臣主張南遷南京之時,于謙力主就地抵抗,並指出南遷就是逃跑,最終在北京城在於謙沉著冷靜、運籌幄帷之下,成功地擊退了瓦剌人。

于謙因為北京保衛戰而名垂青史,個人威望、權力都達到了頂峰,除了在北京保衛戰打敗瓦剌人之外,于謙在北京保衛戰前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擁立明英宗的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之時,朱祁鈺在北京負責監國,處理日常事務。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于謙

國不可一日無君,而且明英宗就只有朱祁鈺這麼一個弟弟,又是監國,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當時只有3歲,於是于謙上書當時的孫太后,要求立朱祁鈺為帝,孫太后其實並不情願,因為明英宗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而朱祁鈺則是明宣宗其他妃子所生,把自己的兒子拉下帝位,擁立別人的兒子為皇帝,換了任何人也不會答應吧?

但是孫太為了國家利益,居然答應了立朱祁鈺為帝,不過她有一個條件,就是要立明英宗的3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也就是孫太后的親孫子,就這樣朱祁鈺成為皇帝,他就是明代宗,朱見深成為皇太子,這樣一種奇怪的組合在明朝出現了。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明英宗朱祁鎮

其實

孫太后之所以這麼做,只是把朱祁鈺當成備胎

,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虜,一時半會回不來,而明朝為了抵禦瓦剌人的入侵,必須得有一個成年人的皇帝,而不是3歲小孩子,所以孫太后讓朱祁鈺當皇帝,先把眼前的危機應付過去,反正將來還是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繼承皇帝之位,將來皇位還是會傳到明英宗一脈的。

朱祁鈺當上了皇帝之後,可不甘心當成備胎,畢竟皇帝之位的誘惑太大,朱祁鈺並不滿足自己當上皇帝,他也想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成為將來的皇帝,於是明代宗朱祁鈺費盡周折,終於在自己當皇帝的第三年把侄子朱見深的皇太子之位給廢除了,然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

本以為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沒想到的是朱見濟被立為皇太子的第二年就因病夭折了,年僅5歲,而且朱祁鈺一直沒有其他兒子,這成為朱祁鈺的一個心病。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明代宗朱祁鈺

再來說被瓦剌人俘虜的明英宗,由於明朝另立皇帝,並且詔告天下,還通知了明朝所有邊防部隊,不得聽從被俘虜的明英宗的命令,導致瓦剌人手中的明英宗失去了作用,而另一方面,孫太后不斷籌集錢財設法解救明英宗,再加上瓦剌人在北京保衛戰中又敗給了明朝,所以瓦剌人答應把明英宗還給明朝。

訊息傳到明代宗朱祁鈺耳中,他就不太願意了,如果明英宗回來,那他這個皇帝之位豈不是不穩定了?所以朱祁鈺對於和瓦剌人打交道並迎回明英宗並沒有什麼興趣,最終還是于謙勸諫並穩定了朱祁鈺的心,于謙說:

現在你是皇帝,即使明英宗回來,還是你是皇帝,這個不會更改,如果這其中有什麼陰影,我一定不會讓它發生。

明代宗朱祁鈺對於謙非常尊重,于謙開了口,儘管朱祁鈺不願意,也只能同意了,於是就安排使者迎回了明英宗,明英宗一回到北京城,與朱祁鈺見過面之後,就被朱祁鈺軟禁到了南宮,這一軟禁就是七年時間。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孫太后與朱祁鎮

朱祁鈺在位期間,對明英宗防備甚嚴,派人嚴加看管,不讓任何人見到明英宗,甚至還把明英宗所住南宮大門上的鎖用鉛灌死,目的就是防備明英宗復辟,或者有什麼陰謀,而在這七年中,身為明英宗母親的孫太后,對於自己兒子被軟禁一事,也沒有與朱祁鈺發生衝突,只是默默地照顧自己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而於謙也是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並沒有做什麼。

這種情況直到奪門之變的發生,這一年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執政的第8年,這一年朱祁鈺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

大明帝國再一次陷入危機當中,當時的危機主要是繼承人的危機,因為朱祁鈺病重,他沒有兒子,而原來的皇太子朱見深被廢,而明英宗又被軟禁在南宮

,奪門之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徐有貞

見到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不能理政,提督石亨、都督張軏、左副都御史徐有貞聯合宦官曹吉祥等人商量擁立軟禁中的明英宗復辟,並將此事通報給了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同時都督張軏瓦剌人犯邊保護京城安全為由,調停軍隊進入京城,準備政變。

《明史》: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以報謙。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為動,聽英宗復辟。……公蓋可以無死,而顧一死保全社稷也。

根據史書的記載,奪門之變時,徐有貞和石亨的密謀,于謙得到了訊息,他是知道的,于謙當時是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手握兵權,想要消滅徐有貞和石亨那是易如反掌,但石亨與徐有貞在政變中率軍入城,于謙沒有任何行動,聽任明英宗復辟,于謙以自己的死來保全了明朝的江山社稷,那麼問題來了,于謙為什麼不阻止?為什麼明英宗復辟之後,于謙就得死?

于謙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心腹大臣,明代宗對於謙言聽計從,單從迎立明英宗入朝就能看出,于謙這個人沒有私心,只有一心為國的無私之心,于謙不阻止奪門之變的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奪門之變

一、奪門之變是合法的。

奪門之變的參與者是一群趨炎附勢的朝臣,為了自己將來的政治前途而進行的一場政變,因為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所以這是一場合理合法的政變,

當時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不能理政

,那麼理論上孫太后就可以監國,既然孫太后都同意了,那麼奪門之變就是合法的。

于謙當時是兵部尚書,手握重兵,阻止奪門之變那是輕而易舉的,但問題是,想要阻止這一切,就是違法的,就要反對孫太后的命令,這樣一來,反而變成了于謙是陰謀者,

于謙想要阻止這一切,首先得軟禁孫太后,然後阻止石亨與徐有貞等人,維持軟禁明英宗,那這樣一來,于謙就成為明朝唯一的權臣了,這麼做會讓人罵作奸臣的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大明風華中的于謙

于謙不想違法,也不想要權臣的名聲,于謙的一生是兩袖清風、光明磊落的,于謙曾經寫過一首詩,名字叫《石灰吟》,詩句是這樣說的: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在詩中表示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就是要留一個清白的名聲在人間,這等於向世人表明自己的理想與主張,所以于謙儘管知道奪門之變,但並沒有阻止。

二、明英宗復辟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明代宗朱祁鈺沒有兒子,又病重不能理政,一旦明代宗朱祁鈺去世,那麼誰是明朝的繼承人?朱祁鈺本人又沒有選定繼承人,這就成為當時唯一的政治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明英宗復辟,或者傳位於明英宗之子朱見深,這是同樣的結果,事實上,想要政治穩定,這是當時朝廷唯一的選擇了。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孫太后與朱祁鈺

如果有其他選項,可以擁立其他繼承人,也許于謙會考慮的,明英宗這個皇帝的能力一點也不如他的弟弟朱祁鈺,朱祁鈺在位8年,不僅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還把大明帝國治理得好好的,朝中政治清明,不斷提拔賢能人才,不像明英宗信任宦官,差一點就讓明朝亡國了,于謙並不是不懂這一切,如果有選擇,于謙會阻止奪門之變的。

但明英宗算是當時唯一的繼承人了,讓他復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就算沒有石亨、徐有貞的奪門之變,于謙自己也會讓明英宗復辟了,因為沒得選擇,所以于謙沒有阻止。

于謙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於危難之際挽救了大明帝國的忠臣,他是誰?

于謙被殺

為什麼明英宗復辟一定要殺于謙呢?

本來孫太后及明英宗都不願意殺于謙的,畢竟於謙對於明朝是有大功的,但在徐有貞、石亨等“功臣”的蠱惑及誣陷下,于謙被下了監獄殺害,

于謙被殺的真正原因是徐有貞、石亨等人嫉妒于謙的名聲及地位,這是赤裸裸的政治鬥爭,

于謙儘管擁立了朱祁鈺為帝,但並沒有犯錯,那是為了大明帝國著想,所謂為了奪門之變出師有名,不過是石亨等人的藉口罷了,所以後來於謙在明憲宗朱見深當政時期平反。

TAG: 明英宗朱祁鈺于謙孫太后明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