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但是隨著時間長河的流動只有儒家被傳承下來了,到漢武帝時期,更是推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這一舉動導致很多的流派消失,最後只有儒家還在繼續傳承嗎?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1

其實不然,到最後的時候,並不是說單單推崇儒家思想,只是儒家思想還是主流,但是還有很多的思想相繼出現,也正是因為這些思想的出現,才讓當時的中國更加完全。

戰國七雄,百家齊鳴

古人講:治大國如烹小鮮

什麼意思呢?就是隻有鹽是做不出美味的菜餚的,需要不同的調料去配合使用,才能做出好吃的佳餚。就像只有儒家思想是不夠的,需要的是其他各家的思想觀點配合進行的。

接下來,咱們就先來看一看一些主流流派思想的特點,其實諸子百家,當中最著名的是諸子十家: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名家、農家、雜家、小說家。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2

而在當時的世界舞臺上最活躍的也就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縱橫家和雜家,他們各自發表論點,周遊列國遊說當時的諸國君王採用他們的政治主張。

儒家

儒家作為一個流傳最廣的流派可以說在當時的諸子百家當中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一個流派,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很強的影響力,是宗師級的人物。

雖然孔子只是一個學術流派的代表,但是座下弟子卻有當時的“中國首富”子貢,勇士子路這樣在當時就很有名的人物。

而孔孟之道在剛開始卻得不到重用,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不合時宜,無論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你跟他們強調什麼是禮,什麼是仁以及“三綱五常”他們會採用嗎?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3

在那個戰亂年代諸侯們的想法都是如何富國強兵,不會被其他的國家吞併,而孔子的思想看起來更像是“道德管制”,而誰願意被“道德管制”呢?但是在當時也並不是毫無用處,也可以對別人進行“道德譴責”來作為發動戰爭的藉口,達到吞併的目標。

法家

法家的誕生可以說是合乎時宜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管仲、子產、李悝、商鞅、李斯皆為法家。

但是法家在戰國時期普遍受到重用,因為當時他們的政治觀點和主張十分符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因時立法,因事制禮”成為法家的重要特點,強調建立規則。同時強調的“以法治國”可以讓國家在短時間內強大起來,在當時的亂世環境中生存下來,其中秦國因為擁有商鞅、李斯兩位法家大家,最終掃平六國,得到天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4

但是法家十分避免個人意志對法令的影響,反對走後門,人情,雖然在理論上看似比較公正,但是手段往往很血腥,苛刻,甚至伴隨著殺戮,也為後世廣為詬病。

道家

道家可以說是哲學家,因為道家的中心思想是“無為無不為”,代表人物為老子、莊子、關尹、楊朱、列禦寇等人,但是當時的道家沒有像法家,儒家一樣去推廣各國推廣他們的觀念。而是在深山和鬧市修行。所以在當時,道家也是一個相對另類的群體甚至他們被歸為“隱士”。

道家的思想因為太深邃被稱為“哲學之宗”

,雖然在當時的思想是“不爭”,但是也沒有哪個流派敢小看道家。而且當時也有君王想用道家治國,就像楚國當時想聘用莊子,但莊子拒絕了楚王的請求。而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在當時應該說是一名圖書館館長,但是能在當時的戰亂時代活得好好的,處事不驚,也說明了道家的高明之處。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5

可以說道家的老子,莊子在當時可以說是“聖人”級人物,但是在當時的戰亂時代,諸侯國很少會採用道家的思想去治國,畢竟諸侯王都是“俗人”,怎麼能達到“無慾無求,無為而治”呢?如果,“無為而治”相信很快就會成為第一個被滅國的。

但是在漢初道家的思想卻得到了應用,因為漢朝成立以後,迫切的需要休養生息,而“無為而治”就派上了用場。黃老哲學被漢初的帝王所接受,並出現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墨家

墨家可以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最活躍的一個流派了,史書對墨家在當時的活躍度可以說是評價極高。

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尚力、節用、節葬、等,意思就是要博愛,不要戰爭;要平等,反對階級壓迫;要節儉,杜絕鋪張浪費;提倡薄葬,反對厚葬,殉葬;不要搞虛頭巴腦的音樂,多把精力用來幹實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6

各位讀者品一下是不是在現在看來墨子的思想很合理有沒有?是不是墨家的思想充滿了現代社會的光輝,而他的這些平等博愛的思想,在西方人提出之前,已經出現,可以說是超前了世界將近2000年!

咱們來看一下兼愛思想不就是博愛思想嗎?尚力思想和現代社會的“不勞動者不得食”是不是意思相同?尚賢不就是“任人唯賢”嗎?而尚同甚至閃耀著“人人平等”的思想光環。非攻不就是愛好和平嗎?如果說在當時被採用的是墨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是不是歷史的走向會發生改變?中國甚至說在兩千多年前就邁入民主社會也不是不可能。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7

但是歷史沒有那麼多假設,雖然墨子的思想影響很大,但是並沒有在政治上受到各國諸侯的重視。因為在當時沒有階級,就沒有了尊卑,那統治者怎麼去進行統治;而進行儉樸,那麼統治者還怎麼名正言順地享受奢華榮華?所以在當時墨家的思想根本不會被引起重視,最後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兵家

兵家可以說是將星閃耀。

和法家、道家、墨家、儒家等學術流派相比可以說是另行其道,兵家可以說是應大勢所成,想要靠戰爭來終結亂世。“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兵家的“救世”思想可以說是“以戰止戰”。兵家和法家一樣,因為“合乎時宜”,在當時也成為了各國搶奪的人才,可以說在當時法家是諸侯王治國的文才,那麼兵家就是諸侯王們的將才。每個諸侯國的強大,背後都有兵家攻城陷陣的影子。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8

兵家的代表人物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戰國時期的孫武、伍子胥、孫臏、吳起、公孫鞅、廉頗,秦朝的白起、王翦、蒙恬到末期的張良、韓信,都是當時不出世的將才。

可以說無論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都是擁有不世將才才稱霸諸侯。而名將之間的對決,也是令人歎為觀止。兵家雖然在戰爭中是“主角”,但歸根結底兵家的思想,並不是發動戰爭。戰爭可以說是一種手段,戰爭的勝利,也是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

縱橫家

縱橫家可以說是現在的外交家。

而縱橫家的鼻祖就是鬼谷子王詡,而王詡手下的兩個比較出名的弟子,也就是蘇秦,張儀。這兩個人的思想確實相反的路線,蘇秦主張合縱,說服除秦國之外的國家,聯合抗秦:而張儀主張連橫,採用遠交近攻的方法輔助秦王對付六國。

可以說縱橫家都是說客,外交官,謀略出眾,雖然蘇秦張儀兩人的思想不同,但是二人在的時候,都為國家取得了非凡的外交成就。而縱橫家可以說是外交界的始祖。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最後卻還是繼續傳承?原因是什麼呢?

圖9

雜家作者在這裡就不進行多說了,代代都有大能。

最後就是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流派,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現在都煥發著生機。

那就是小說家,小說家原本就是採集民間傳說,撰寫稗官野史的,這個東西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一直沒有斷過。當然剛開始還是野史,但是後來虛構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多了。就是這個小說家對於整個中華文明價值觀的塑造影響也是頗深,我們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就是這麼一個精彩的時代,為什麼到最後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唯獨只有儒家生存了下去?其實不然,戰國時代的嚴刑峻法,推行郡縣制、拋棄分封制,這種方法雖然對加強中央集權、提升國家實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過於嚴苛的手段,不符合和平時期各階層的需求。而漢武帝之所以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因為當時的儒術已經不單單是先秦孔孟的儒術了,它經過董仲舒融合了陰陽家,法家,儒家,道家,已經發展成了新的儒術,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全新的儒術符合當時鞏固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說白了也就是為封建統治做服務。

圖10

所以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就是要用思想上的統一來維護政治上的統一罷了。

結語: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諸子百家只是“先秦思想”只限於先秦時期思想家的思想歸類。而先秦諸子也只是一個個系統的學說,一套套的思想體系,爭鳴只是各自對政治的理解和主張。而諸子百家也並不是只剩下了儒家,就像古代的知識分子考試考得都是儒家,但是也可以讀莊子,讀老子。想研究兵法就讀兵家,從事司法工作的就去研究法家。而現在也有人在用縱橫家的方式拉贊助,所以說諸子百家並沒有消失,只是時代的不同每個思想影響到的人數也不同罷了。

參考文獻:

《四庫全書總目》

《諸子百家》

《漢書。藝文志》

《史書》

TAG: 法家思想道家當時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