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患者抗癌期間沒少花錢,病也沒有控制住?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活中出現的很多問題,人們都不免想到經濟上來,特別是當遇到癌症等難纏的疾病。臨床上,不光治療方面要花一大筆錢,後續的併發症處理、複查、進補等支出同樣不能少,往往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問題是,有的患者明明沒少花錢,病也沒有控制住,那這是怎麼回事兒?

為何有的患者抗癌期間沒少花錢,病也沒有控制住?

與癌抗爭確實離不了金錢的支援,可它並不能代表什麼,患者不能太過想當然。就像少數經濟條件好的患者,在治療上可能優先那些新出的抗癌方法,比如靶向治療、消融術、免疫治療等。由於它們研發成本高,問世以後其費用自然比常規治療高,但治療過後究竟會有怎樣的療效還真說不清楚,主要是病情大多處於快速發展狀態,對治療方法的反應是因人而異的。

有些在抗癌中接連受挫的患者,對正規治療的信心亦隨之減弱,以致把希望放在各種“補品”上。由於不同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身體耐受力各異,使得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臨床療效的發揮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患者可能正好選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獲益較大;有些則出現了一些問題,病情仍在繼續進展,此時患者很容易被不良商販誤導,選擇並無抗癌作用的“補品”,比如三七粉、黃芪、靈芝等,使得錢花出去了,治療的時機也耽誤了。

還有一部分患者之所以病情未能控制住,不是療效不好,而是忽視了療效的鞏固,導致癌細胞得以捲土重來。初次治療結束以後,哪怕檢查過後發現“乾乾淨淨”的,仍不排除存在少量殘存癌細胞的可能。如果患者到此中斷治療,癌細胞往往趁著機體虛弱、免疫力不足的時候,默默發展起來。殊不知,中醫治療在這一階段具有獨特的優勢,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導下,對整個有機體進行全面調節,有助於補充正氣,促進機體恢復,調動患者內在的防禦機制,預防病情反覆。

為何有的患者抗癌期間沒少花錢,病也沒有控制住?

作為一位具有四十年抗癌經驗的老中醫,袁希福經常強調:“進口藥、國產藥那麼多,不用這個貴藥,也有別的藥能代替。我們看病個人有個人的路子,一定不能強行追求新藥、貴藥,貴得不一定好,新的也不一定有用。”所以,癌症患者和家屬應該改變以往的認知誤區,尋求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並及早介入中醫進行保駕護航,使抗癌之路走得更為順利。

TAG: 患者治療抗癌病情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