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作者 | 樊登讀書 · 笛笛

主播 | 樊登讀書 · 夏涵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刷手機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負面的新聞,而感到揪心;刷多了甚至感到焦慮、抑鬱;

會不自覺地被周圍人的負面情緒影響,而感到心情低落;

看到影視劇或小說裡感人的片段,一入戲,可能好長時間都走不出來;

周圍的朋友遭遇不幸,你也會跟著難過很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後,依然莫名覺得愧疚……

如果你經常陷入這樣的情緒,說明你正在經歷因共情力太強,而造成的精神創傷。

心理學上有一種人格特質叫“共情者”,指擁有高共情力的人。

“共情”本身是種溫暖且善良的品質,會共情的人情感細膩,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但共情力太強的人,則會因為情緒過載,常常活在痛苦之中甚至會被人利用。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共情”型體質,請一定好好讀完這篇文章。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從前,有一隻狐狸不小心掉進了地洞。

它無助地大聲呼救:“我困住了,這裡好黑,我承受不來!”

一隻鹿從上面探下頭說:“哦!真是糟糕啊!”

它同情地看著狐狸,問:“你要不要來塊三明治?”

一隻熊默默地從地上爬進洞裡。

他什麼也沒做,只是對狐狸說:“嘿!我知道下面是什麼樣子,而且你不孤單了。”

同樣面對被困住的小狐狸,鹿和熊的態度卻截然相反。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動畫片《The Power of Empathy》,侵刪)

一個是站在遠處,給予同情和安慰;

而另一個則是陪在身旁給到足夠的共情,讓狐狸感受被理解和被感同身受的慰藉。

擁有共情體質的人,無異於擁有了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交往中更為明顯。

傑出的管理者,能憑藉共情式的高情商溝通,帶好團隊,從而獲得專案的成功和職場的晉升;

優秀的家長,透過與孩子的共情式陪伴及教育,讓孩子在更加健康且陽光的環境下成長;

即使是普通人也會因為共情體質,更能感受身邊人的情緒,從而處理好人際關係,獲得好的人緣。

但《道德經》曾說:世間萬物相互依存、對立統一。

共情型體質,像是一塊海綿,能夠吸收周圍的喜怒哀樂。

他們感知力敏銳,是好的傾聽者、也是很好的創造者;

但也因此會受困於,世間紛繁牽絆,活得束縛又艱難;

這種兩面性,在文藝工作者身上體現得非常極致。

共情體質,讓藝術家們在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1995年,美國肯塔基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至少50%的藝術家曾遭受抑鬱症的困擾。

實際上,不只是藝術家,對於每個人而言,共情體質像一種難以掌控的“天賦”,

若能駕馭就是“天賜的禮物”,若不能就會變成一個“懲罰”。

小紅書上有位博主對共情型體質的描述,曾獲得2。3萬個贊:

我見過共情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共情型人格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易碎感。

因為過度共情和敏感,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首先是很容易被負面資訊的影響,產生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是一種接收到災難、悲劇等負面資訊後,同理受害者,而產生的創傷反應。

面對人世間的悲劇,感到揪心,是正常的情緒。

但對於共情型體質的人來說,接收這些負面資訊,意味著感受身臨其境的煎熬。

長時間暴露在這類資訊中,不及時疏解,就會損害心理健康,產生厭食、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

最近,一檔已經停播好幾年的交通普法節目《譚談交通》再度火爆全網。

節目主要透過跟拍交警在路邊執法,科普交通法。

主持人,交警譚喬, 則憑藉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被網友戲稱為“全中國最搞笑的民警”。

但很多人都想不到,如此可愛樂觀的譚警官,卻因為這檔節目一度患上抑鬱症。

2011年的夏天,他攔下一輛三輪車。

車上拉著樹枝柴,堆得很高,上面還坐著一人一狗,嚴重違反了交規。

譚警官問騎車的大爺:“你這樣做很危險,家人不擔心你嗎?”

拉車的大爺說,自己父親死了十一年,母親死了二十多年,哥哥死了十八年,老婆生娃娃難產死了,連帶孩子也一起死了。

世上唯一的親人,只有柴堆上坐著的弟弟。

而弟弟早年喝過農藥,是個傻子。

車上還有一條狗,養了十多年,快老死了。

為了養活弟弟,大爺每天拼命幹活。

他給弟弟買了養老保險,辦了殘疾證,說如果自己哪天也死了,弟弟還能靠補貼活下去。

儘管如此,大爺還很平淡樂觀地對譚警官說:往前看。

因為被大爺的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最終譚警官沒有罰大爺的款。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在拍攝節目的過程中,譚警官見過太多的身處社會底層,為了討生活,鋌而走險的艱難。

他有一雙能看見苦難的眼睛,卻沒有普渡眾生的能力。

長此以往,這些看見的悲苦堆積在心裡,沒有及時疏導,讓他也開始抑鬱。

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過度的共情,會耗竭心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高共情者會像磁鐵一樣吸收各種情緒,經常因此擾亂內心的平衡。

朋友小彭,是個共情力很高的人,非常容易受到周邊人的影響。

比如開會的時候,輪到她發言,她會不自覺地觀察同事們的表情。

大多數會議,都會有那麼幾個人心不在焉,或者發表不認同的觀點。

小彭則會深陷別人的反應而變得異常敏感。

開始暗自揣測,是不是自己的發言沒有新意,或者之前引用錯了資料,忘記接下來該說什麼。

過度的共情, 會使人承受不必要的打擾,無法專注於工作和生活。

第三,所有的過度共情,其實都是在難為自己。

共情型體質心裡不舒服時,會自動忽略自己的感受,遷就他人,很容易遭遇情感勒索。

太宰治曾在《候鳥》裡寫道:

太敏感的人會體諒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

高共情者,會因為一句“我辛辛苦苦,怎麼就養了你這麼一個白眼狼”,而無法擺脫糟糕的原生家庭;

會因為一句“為了你付出這麼多,你為什麼還不滿足”,而無法擺脫伴侶的PUA;

也會因為一句“我們關係這麼好,這點小事你還不答應?”而無法對他人的無理要求say no;

因為擅長傾聽,缺少界限感,共情型體質的人還很容易成為周圍人的“情緒垃圾場”。

常常被迫接收這些你並不想聽的負能量資訊,並告誡自己這是朋友對你的信任。

結果是對方倒完了苦水就忘了,只留你一個人在那裡苦悶。

我們的很多不快樂原因都出於,你體諒別人的為難,只好為難了自己。

第四,共情既可以被用於善意、積極的目的,也能被惡意利用。

那些利用孩子在路邊乞討,深夜強迫小孩在街上賣花的人,正是在拿捏人們的同理心。

而當意識到自己受騙時,高共情體質的人們往往不會覺得憤怒,而是感到愧疚、自責。

木心先生曾在一篇文章裡面寫道:

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過,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樂,也就容易存活。

一個人的內心的能量是有限的,而過度共情的最終結果,是情感的麻木和枯竭,最終把自己封閉起來。

很多無法駕馭共情力的高敏感人格的人,最終都走向了自閉和抑鬱。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有句話說得好:

讓人痛苦的不是共情能力,而是沒有管理共情的能力。

共情型體質的人想要避免過度共情,需要掌握4種能力:

1.學會“翻越感知”,辨別情緒。

克服了抵禦共情陰暗面的第一步,是對情緒進行遠觀。

當你強烈共情時,不妨問問自己兩個問題:

在我變得憤怒、悲傷或興奮之前,我感受到了什麼?

在這種感覺出現之前是否發生了某個觸發事件?

如果你之前的感覺很好,也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那就說明你很可能是被別人的情緒感染了。

做幾次深呼吸,讓這種感覺自然消逝。

只有翻越了感知,學會辨別和控制情緒,共情力才能成為一種天賦,而非懲罰。

2.學會“拎得清”,建立邊界。

共情者在人際交往中,會被兩股矛盾的感情所牽絆。

會為想要幫助對方,但自己的權益被侵犯,而焦慮。也會為助人的使命感被滿足,而快慰。

這種矛盾的情緒,會讓人難以建立起明確的個人邊界。

每一份沒有邊界的付出,都是對自己的束縛。

讓你無法活出真正的自己,更無法將自己的最佳狀態,獻給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因此需要明確你的極限在哪兒,清楚什麼樣的事,會讓你感到不適。

並在別人越界時,學會決絕,清楚地告訴他們,你不舒服,這件事你不想做或不想聽。

如果對方無視你的感受,你應該遠離這樣的人。

一定要記住,你不必時刻都善解人意。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3.學會“遮蔽”,清理過載的資訊。

即便學會了決絕,明確了邊界,依然會有很多事闖入我們的時間。

這時,要學會遮蔽掉那些你無法承受的資訊。

比如在看了太多負面新聞感到沮喪時,提醒自己放下手機。

比如遠離那些經常向你抱怨、宣洩負能量的朋友。

同時每天都留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透過冥想等方式,去清理那些過載的資訊。

4.學會“愛自己”,自我關照。

充滿愛的人,對自己也是深情的。

共情型體質的人,應該關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當你察覺到自己,正因為過度共情,而感到焦慮、煩躁、痛苦的時候,多做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

豐富的飲食、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提升血清素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樂。

和小動物相處,撫摸它們,可以觸發催產素,緩解焦慮情緒。

跳舞、唱歌、繪畫,可以刺激內啡肽分泌,幫助人們釋放壓力,提升愉悅感。

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對抗負面情緒,活得更自在。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每個共情型體質的人都會被自己的“崇高道德感”綁架。

但正如《擺脫共情》的作者,在書中提到的:

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有時候我們應該問問自己:

他人的苦難,是否需要我們來揹負;

他人的人生課題,是否需要我們來承擔;

很多時候,我們的善意,又是否是一種自我感動?

放下助人情結,是對他人命運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釋懷。

唯有“剛剛好的” 的共情,才能保持適度的善良。

錢鍾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很喜歡: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願每一個共情型體質的人,對自己多些溫柔相待。

讓生活,能夠繼續在善良裡芬芳馥郁。

別讓“共情”型體質,毀掉你的生活

點個

「在看」

,願你學會適度共情,成為善良、敏感且堅韌的人。

作者 | 笛笛,笑容變多,是近期最大的成就。

主編 | 阿醫

排版 | 笛笛

音樂 | 石頭Piano - 你不要擔心

TAG: 共情體質自己情緒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