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雖然規範化的體位是獲得優異MRI影象質量的關鍵,但在實際的臨床掃描工作中因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無法做到對每個被檢者都進行規範化的掃描,很多時候需要採取比較特殊的體位或是改變成像體位才能更好的顯示其病變,並順利地完成MRI的檢查。那麼,在日常的掃描工作中如果遇到這類問題該如何處理,需要採取什麼樣的體位、採用什麼線圈。。。。。等等。要在第一時間內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對於我們操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本期主要分享幾例這類例項。

在MRI掃描中採取規範化的體位掃描是獲得優異MRI影象質量的前提,也是顯示某些解剖細節的關鍵,如常見的肩關節、膝關節的掃描等。但對於一些不常見疾病,我們對其特殊體位掃描的掌握也是必要的,如對於疑似平山病的MRI掃描。

對於平山病雖然常規的MRI頸椎掃描也具有一些特徵性的表現,但對其更具診斷價值的是頸椎屈曲位的掃描。MRI證實,在頸椎屈曲狀態下平山病具有典型的“膜-壁分離”現象,這是診斷平山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對於懷疑平山病的患者在行MRI檢查時應使頸椎≥35°屈曲狀態下檢查。在擺位時會遇到部分患者頭部墊高後會出現上片線圈無法貼合的情況,此時可以線上圈的底部使用海綿墊將線圈適當抬高來解決該問題。

這種將線圈墊高的方法也常被用於駝背受檢者的脊柱和頭頸部的掃描中。

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由於患者本身的原因,如採取常規的掃描體位根本無法進行規範化擺位。在遇到駝背的受檢者時,如按照常規的擺位體位,其掃描部位將不能完全置於相應的掃描線圈內,我們面對這樣的被檢者時則需要做出相應的體位調整。如顱腦的掃描,對於駝背的受檢者可以合理利用海綿墊,在將被檢者背部抬高的同時,將線圈也適當的抬高,這樣問題可以得到完美的解決。

在臨床掃描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四肢關節外傷及石膏固定後的受檢者,對此我們採取常規的體位並不能順利完成其檢查。那麼遇到這類情況時,我們應該結合實際的情況靈活地調整其掃描體位。

如對於肘關節的掃描,通常使手臂上舉或置於身旁,採用專用線圈或貼合性較好的其它替代線圈進行掃描。但在實際的臨床掃描中經常會遇到肘關節打了石膏或呈屈曲角度較大的被檢者,遇到這樣的情況讓被檢者處於何種體位、選擇何種線圈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影象質量?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遇到這樣情況我們在選擇線圈的時,應儘量選取的線圈形狀與該掃描部位形態結構相似且貼合性較好的線圈,如採用腳踝線圈,肩關節線圈等。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對於呈屈曲呈較大角度狀態的肘關節可以採用去掉底板後的腳踝線圈或肩關節線圈進行掃描。如上圖△,我們可以將肘關節置於去除底板後的肩關節線圈中,讓受檢者處於最舒適的狀態,而後用沙袋將其固定。該類線圈形狀剛好呈“L”型,與掃描部位可更好的貼合,且多通道的硬線圈較柔性線圈具有更好的影象均勻度。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同樣,多通道的肩關節線圈改變放置方向後剛好呈“L”形形狀,其與踝關節的形態結構相似且貼合性較好。如沒有配置專用的腳踝線圈,這將是掃描踝關節非常不錯的選擇。圖△,採用肩關節線圈掃描獲得的踝關節影象。

同樣,在掃描脊柱時,我們經常會遇到被檢者易動或是因為疼痛無法堅持完成整個檢查的情況。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在最常見的腰椎掃描中,膝部使用三角墊讓膝部處於屈曲狀態,以減輕肌肉張力,可以有效的減輕疼痛,能讓受檢者堅持長時間掃描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減輕其運動偽影。

同時,腰椎掃描時使用三角墊是減輕橫軸位交叉偽影有效的措施之一。在使用三角墊讓膝部處於屈曲狀態時,腰椎的曲度相對會變直,可有效避免組與組椎間盤間定位線間的交叉,從而減輕交叉偽影(如上圖△)。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在沒有使用三角墊讓膝部處於屈曲狀態時,腰椎的生理曲度使得組與組椎間盤間定位線間更容易交叉(如上圖△)。

在MRI的掃描中,對於足部的掃描,如體位不合理則很難獲得較為理想的影象質量。在實際的掃描中不合理的體位將會導致信噪比較差,壓脂不均甚至是失敗的情況,特別是對於壓脂序列上遠端指骨的顯示,更是個難點。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有的醫院為了獲得較好的影象質量或是滿足一些特殊的臨床需求,採取俯臥的方式進行足、踝部的掃描。雖然採取該體位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影象質量,但該掃描方式被檢者的舒適性較差。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對於足部的掃描我們可以採取仰臥位,膝部用軟墊讓膝部屈曲,足“踩”於線圈上的方式進行掃描,上圖△。這種方式特別適用於未配置專用足部線圈的情況。

“小體位” 解決 “大難題”!

上圖△,足“踩”於線圈上的方式進行掃描獲得了較為理想的影象質量。

規範化的掃描固然重要,但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掃描技師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根本無法做到對每個被檢者都進行規範化的掃描。在日常工作中應隨機應變、靈活掌握。掃描技師應結合臨床的需求和實際的情況,在規範化的基礎上做到個性化的掃描。當然,這個個性化的掃描是建立在你對MRI知識的掌握和經驗的積累之上的。

參考文獻:

Hou C , Han H , Yang X , et al。 How does the neck flexion affect the cervical MRI features of Hirayama disease?[J]。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2, 33(5):1101-1105。

MRI檢查技術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學雜誌, 2016, 50(010):724-739。

張英魁,黎麗,李金鋒。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應用[M]。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21。

楊正漢, 馮逢, 王霄英。 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M]。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7。

RayH。HashemiWilliamG。BradleyJr。ChristopherJ。Lisanti著;尹建忠。 MRI基礎 (第二版)[M]。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2004。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中華骨科雜誌》編輯部,姜建元,孫宇,胡永成。平山病臨床診療規範國際指南[J]。中華骨科雜誌,2019,39(8):452-457。

END

磁共振之家

【版權宣告】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絡刪除

TAG: 掃描線圈MRI體位被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