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女童高熱6天后,被查出這種病,專家重要提醒

“醫生,我閨女這到底是咋了?都已經治療4天了,怎麼還在高燒呢?”一位媽媽抱著4歲的女兒糰子(化名),走進濟南市中心醫院兒童血液風溼免疫科主任李秀雲的診室中。

“高熱6天,雙側結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口唇皸裂,草莓舌,手足略有硬腫,抗生素治療無效……”經過一系列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李秀雲迅速有了初步判斷:川崎病。

患兒入院後,及時完善了血常規、血沉、血生化及心臟超聲等檢查。結合患兒的病史、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情況,確診為“川崎病”。予以丙種球蛋白輸注及阿司匹林口服後,患兒的體溫紅線終於回落至正常。

第二天,患兒的指趾端也開始出現脫皮的跡象。媽媽沒有初入院時的惶恐,但仍心存疑惑:“起初就以為是個小感冒,怎麼就得了這個病呢?是被傳染的嗎?”

李秀雲解釋說,“川崎病”又稱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主要依靠臨床特徵,並結合全身多系統血管炎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進行臨床診斷,至今病因不明,但普遍認為是由感染因素所觸發的急性全身免疫性血管炎,並不具有傳染性。最新發布的《川崎病診斷和急性期治療專家共識》,主要治療方案仍然是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同時根據患兒情況,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

據介紹,“川崎病”本身並不可怕,真正需警惕的是其可能引起的冠狀動脈病變,嚴重併發症主要包括冠狀動脈瘤、心肌收縮力下降及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外周動脈閉塞等,甚至會導致患兒死亡。由於其早期症狀和上呼吸道感染很相似,許多家長可能因此大意,導致診治不及時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典型症狀需警惕

當孩子出現哪些症狀時,家長需要警惕“川崎病”呢?

1。發熱:持續發熱≧5天,且體溫通常維持在38。5℃以上,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時;

2。皮疹:面板地方出現紅色斑疹樣、麻疹樣皮疹或猩紅熱樣等多形性皮疹,或者出現接種卡介苗處發紅等;

3。黏膜:要注意雙眼球結膜有沒有明顯充血,同時還需關注嘴唇有沒有皸裂、發紅,舌乳頭是不是突起像草莓;

4。淋巴結腫大:頸部可觸及淋巴結腫大;

5。手腳指趾端硬腫、瀰漫性發紅或膜狀脫皮。

當孩子出現上述幾種症狀後,一定及時至正規醫院就診,再由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判斷是否是川崎病。

關注濟南時報公眾號

第一時間收到

濟南最新通報

回覆“核酸檢測地圖”

檢視濟南核酸檢測電子地圖

你有什麼想說的

請留言區分享

@濟南時報·新黃河App使用者

TAG: 川崎患兒淋巴結李秀雲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