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3月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釋出《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以下簡稱《改進目標》),《改進目標》旨在

引導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方向、激發醫療機構內生動力、廣泛凝聚行業力量、提升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目標是2021年目標的繼承與發展,2021年10項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中,有8項繼續作為2022年目標,今年新增“

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

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

”2個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以下內容值得關注。(下文附2022 年各專業質控工作改進目標)

目標一

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率

( 一)目標簡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病種,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再灌注治療率對降低急性STEMI患者的致殘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具有重要意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是指對發病12小時內的急性STEMI 患者給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靜脈溶栓治療,首選 PCI 治療。

( 二)核心策略

1。

醫療機構建立由心內科、急診科、檢驗、護理、影像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急性 STEMI 患者再灌注治療技術團隊

,並指定牽頭部門。

2。醫療機構制訂符合本機構實際的急性STEMI患者急救方案及標準化操作流程,進行院內再灌注治療規範化培訓。保障醫務人員隨時到位,保障藥品、裝置、設施處於可用狀態。

3。

不具備PCI能力的醫療機構,要建立本機構急性STEMI患者急救轉診方案及流程,

確保可以及早啟動轉運PCI、院內溶栓加轉運PCI的早期再灌注治療,並完善前期準備。

4。醫療機構

建立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療率的監測及評價機制

,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進行本機構資料分析、反饋,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5。醫療機構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二

提高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

( 一)目標簡述:

腦梗死在我國二級以上醫院住院患者疾病診斷數量中位居首位,也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前3位病種之一。提高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有助於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致殘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是指對發病6小時內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和(或)血管內治療。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

建立由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 檢驗、護理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療技術團隊,

並指定牽頭部門。

2。醫療機構制訂符合本機構實際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方案及標準化操作流程,進行院內再灌注治療規範化培訓。保障醫務人員隨時到位,保障藥品、裝置、設施處於可用狀態。

3。

不具備再灌注治療能力的醫療機構

,要建立本機構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轉診方案及流程,

儘可能完成“一小時急救圈” 內轉診。

4。醫療機構建立急性腦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療率的監測及評價機制,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

按季度進行本機構資料分析、反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5。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三

提高腫瘤治療前臨床TNM分期評估率

( 一)目標簡述:

惡性腫瘤在我國位於居民死因排序首位。全面科學評估腫瘤患者病情,是腫瘤規範化治療的基礎。提高腫瘤患者治療前完成臨床TNM分期評估的比例可以提高腫瘤患者診療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升腫瘤患者診療效果和生存率。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

成立由醫務、病案、腫瘤、影像及其他臨床科室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

加強本機構腫瘤疾病診療規範化管理,定期進行相關工作的培訓與再教育。

2。醫療機構

重點加強非腫瘤專業臨床科室診療腫瘤疾病的管理,

對腫瘤患者(特別是初診患者)採取多學科協作診療。

3。

建立本機構腫瘤單病種診療的監測及評價機制,

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分科室進行資料分析、反饋,並將目標改進情況納入績效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4。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 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四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

( 一)目標簡述:

當前,全球普遍關注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問題。提高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尤其是限制使用級以上抗菌藥物),提高無菌性樣本送檢比例,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對遏制細菌耐藥、提升治療效果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具有重要意義。病原學檢驗專案包括: 細菌培養、真 菌培養; 降鈣素原檢測、白介素-6 檢測、真菌 1-3- β-D 葡聚 糖檢測(G 試驗)等。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在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完善管理組織架構

的基礎上,成立由醫務、藥學、臨床科室、檢驗、院感、護理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

2。醫療機構

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本機構抗菌藥物治療性用藥前病原學送檢制度與監管程式

,並在機構內部定期進行相關工作的培訓與再教育。

3。醫療機構

建立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前病原學送檢情況監測及評價機制

,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分科室進行本機構資料分析、反饋,並將目標改進情況納入績效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4。醫療機構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五

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症規範預防率

( 一)目標簡述: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 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導致患者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危害患者安全。提高VTE規範預防率,實現VTE的早期干預,可以有效降低VTE的發生率、致殘率及致死率。採取VTE規範預防措施,是指患者住院期間接受 VTE 風險與出血風險評估,並根據評估情況按照有關臨床指南規範給予預防措施,包括藥物預防、機械預防等。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進行院內VTE防治體系建設,成立由醫務、臨床科室、護理等部門組成的VTE管理團隊,完善VTE防治工作制度和機制,

開展規範化VTE風險評估和出血風險評估。

2。

建立急危重症患者VTE處理的應急預案,建立VTE相關的患者會診與轉診機制等。

3。醫療機構內部

加強VTE相關教育培訓工作,

建立VTE質量監測及評價機制,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分科室進行資料分析、反饋,並將目標改進情況納入績效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4。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六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

( 一)目標簡述:

感染性休克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療費用高等特點,是導致住院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感染性休克臨床治療水平是當前全球重大的健康挑戰之一,儘快實施規範的集束化治療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後的重要措施。《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我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集束化治療仍有較大改進空間,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1小時和3小時集束化治療完成率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成立由重症、急診、感染性疾病、檢驗、醫務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並指定牽頭部門。

2。醫療機構

定期開展相關培訓,確保醫護人員熟練掌握相關診療規範,

能夠及時識別相關患者並給予規範治療。

3。醫療機構建立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的多部門聯合監測及評價機制,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和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分科室進行資料分析、反饋,納入績效管理,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4。醫療機構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根據分析結果明確關鍵原因,制定改進措施並組織實施。

目標七

提高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率

( 一)目標簡述:

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指在醫院內被工作人員主動發現的,或患者在接受診療服務過程中出現的,除了患者自身疾病自然過程之外的各種因素所致的不安全隱患、狀態或造成後果的負性事件。目前,我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與國際相關資料比較,在識別和報告率上還有一定差距。加強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工作,提高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識別和報告率,對於構建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文化和學習平臺,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成立由醫務、護理、院感、各臨床科室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完善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相關制度、工作機制,

重點明確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級、分類管理。

2。醫療機構加強培訓工作,持續提高醫務人員識別與防範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意識和能力,

引導和鼓勵醫務人員主動發現和上報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積極性,構建非懲罰性文化氛圍。

3。建立及完善本機構醫療安全(不良) 事件的報告、監測及評價機制,按季度進行本機構資料分析、反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4。

重點提升醫療質量安全隱患問題,或未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負性事件識別與報告能力。

5。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八

降低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

( 一)目標簡述:

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是行業通用的反映手術質量安全的指標之一。其發生可能涉及術前評估不足、手術設計缺陷、手術操作失誤或患者術後管理不到位等多種原因。《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我國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近年來未見明顯改善。降低其發生率對提高整體醫療質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成立由醫務、臨床科室、麻醉、護理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並指定牽頭部門。

2。醫療機構

加強手術管理,保障手術分級管理、醫師授權管理、術前討論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等手術相關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3。醫療機構

建立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多部門聯合監測及評價機制,

按季度、分科室進行資料分析、反饋,納入績效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4。醫療機構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根據分析結果明確關鍵原因,制定改進措施並組織實施。

目標九

降低住院患者靜脈輸液使用率

( 一)目標簡述:

靜脈輸液是現代藥物治療的重要給藥途徑,在治療某些疾 病和挽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靜脈輸液治療的不合理使用,不僅不能改善患者治療效果,還存在更多安全隱患,增加不必要的醫療成本。連續幾年的《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顯示,我國二級以上醫院住院患者靜脈輸液治療比例居高不下,需要採取綜合措施予以干預,以維護醫療安全和患者權益。降低住院患者靜脈輸液使用率包括降低住院患者靜脈輸液天數、藥品種類、液體量等多個維度。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成立由醫務、臨床科室、藥事、後勤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完善靜脈輸液治療管理相關工作制度和機制。

2。

最佳化藥品供應機制,保障常用藥物口服、外用等劑型的合理供應。

3。

研究確定並不斷完善本機構無需靜脈輸液治療的病種清單,持續積累臨床管理和實踐證據。

4。強化靜脈輸液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監測和預警機制,關注靜脈輸液治療藥物使用數量和強度等情況,並向臨床及時反饋預警資訊。

5。定期進行相關培訓與再教育,

促進醫務人員科學選擇給藥方式,建立最佳化給藥途徑的激勵約束機制。

6。建立本機構靜脈輸液治療的監測及評價機制,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進行本機構資料分析、反饋。

7。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目標十

降低陰道分娩併發症發生率

( 一)目標簡述:

《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顯示,產婦陰道分娩併發症發生率近年來不斷升高,嚴重威脅產科患者健康。降低其發生率對提升醫療質量,保障產婦和新生兒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二)核心策略:

1。醫療機構成立由醫務、產科、新生兒科、護理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

建立本機構產婦分娩安全管理及併發症預防的管理制度,

實施目標與措施。

2。定期開展與分娩相關的診療指南及技術操作規範、產科獲得性疾病預防與控制的相關培訓與再教育。

3。

指導孕婦做好孕期管理,規範分娩前評估和核查。

4。建立本機構產婦醫療質量與醫院獲得性指標的監測及評價機制,明確相關質控指標資料採集方法與資料內部驗證程式,按季度進行本機構資料分析、反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5。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查詢、分析影響本機構實現該目標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十大改進目標出臺!

TAG: 患者醫療機構治療目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