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會致癌”被誇大了!做一次沒有那麼恐怖

說到CT檢查,你一定不陌生。

而且很多人心中還有這樣的疑問:

胸片、CT到底有多少輻射?

做多了會得癌嗎?

一年做多少次是合理的檢查?

哺乳期做了後可以餵奶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首次發現X射線,並拍攝了人類第一張X光照片。

“CT檢查會致癌”被誇大了!做一次沒有那麼恐怖

(圖為倫琴用X線拍攝其夫人的手骨照片)

隨後X射線被應用於醫學,它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如果向人體發射X線,一部分穿過人體,一部分被吸收到人體。

密度越高的組織,對X線吸收能力越強,這樣,透過記錄穿過人體的X線劑量,就可以瞭解被吸收的情況、瞭解身體內部器官的狀態,比如肺內有沒有長出密度高的結節,這就是最簡單的胸片的原理。

CT是以X線原理為基礎進行的裝備升級,顯示的是斷層組織分佈,所以又稱斷層CT,就好比紫菜卷,CT機器就是負責把壽司切成片,反映橫斷面器官的情況。

“CT檢查會致癌”被誇大了!做一次沒有那麼恐怖

更精細的對比解析度,不會重疊的解剖結構對比,是CT相比X線具有的優勢,會讓醫生對病灶看得更直觀。

隨著新科技的興起,CT廣泛應用到更多領域:

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圖形質量更高的多層螺旋CT、快速全身檢查的petCT等,極大拓展了CT的應用天地。

CT與X射線,掀起了一場疾病診斷革命,醫生可以無創傷地獲取患者體內的病變資訊,外科醫生可以在手術前得到明確的診斷。

惡性腫瘤、面板潰爛、掉牙、脫髮……

最初研究X線的科學家們毫無防護,頻繁大劑量全身接觸射線後可能出現上述那些症狀。

儘管現代影像學技術不斷改進,輻射問題,仍然不可避免。

直到現在,放射科也被視為“高危職業”之一。

X射線產生電離輻射,釋放損傷DNA的自由基,可能引發細胞癌變[1]。

但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毫希沃特(mSv),是器官吸收輻射有效劑量的單位。

我們看下身體不同部位組織能承受的輻射有效劑量值[2-4]:

“CT檢查會致癌”被誇大了!做一次沒有那麼恐怖

那麼,多大輻射的劑量會引發癌症?

2013年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對比68萬名接受CT掃描的兒童與1000萬同齡未接受CT掃描的兒童,

估算出,每1mSv的輻射劑量會使患癌機率增加0.0017%~0.002%

[5]

做一次胸片是0。1mSv,粗略計算,患癌率會增加0。00017%~0。0002%。

臨床實踐認為,50mSv的單次劑量或100mSv的終生劑量並不會引起健康風險,這是診斷影像學檢查的劑量上限

[6]

所以,無需過度擔心CT檢查的副作用,根據病情聽醫生的,有必要就查。

CT輻射不會留在身體,更不會進入乳汁。

但是,確實有幾種檢查會透過乳汁影響孩子。

碘-131/I131或碘-123/I123(甲狀腺)、鐵-59(肝臟)、鎵-67(脾臟),以及鍶-90和釔-90(骨骼),這些核醫學檢查顯像劑中的放射性核素會殘留體內。

美國兒科學會藥品委員會建議:在母體接受I131、I125、N22和Ga67後,應中斷母乳餵養至少3周[7]。女性在使用I131進行全身掃描後,應停止哺乳至少4周。

相反,CT血管造影(CTA)的碘化造影劑,可從母體內迅速清除出去。

美國放射學會認為,女性接受CT血管造影劑後進行母乳餵養是安全的。

如果說從前的X片,是醫生的“透視眼”,發展到現在,CT算是醫生的“天眼”了:

車禍外傷、腦梗偏癱、肺栓塞呼吸困難,從炎症到腫瘤,從顱腦到胸腹部皮瓣。

也可以透過注入對比劑或者造影劑,幫助醫生明確診斷分析:

病灶在哪裡?有多大?密度是高還是低?

對腫瘤預先判斷,淋巴結血管有沒有侵犯,其他部位有沒有轉移。

這些都為後續治療提供了精準的資訊。

醫生和你我一樣,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並沒有神的存在給他們慧眼,他們需要透過檢查才能對比明確診斷結果和治療後的效果之間的差異。

而醫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確定性,以及個體差異。

總會有人擔心醫生開了“不必要的檢查”,錯怪醫生。

典哥想說:

選擇信任,才能更好地一起對抗我們共同的敵人——疾病。

絕大多數診斷性影像學檢查都是利大於弊,拒絕檢查的後果可能是漏診/誤診/誤治,錯過疾病救治的最佳時期,造成悲劇。

特約作者:袁帥

北京協和醫學院神經外科博士生

審稿專家:徐剛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ICRP。 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103[J]。 Annals of the ICRP, 2007, 2007(37)。

[2]Mettler, FA, Huda, W, Yoshizumi, TT, Mahesh, M。 Effective

doses in radiology and diagnostic nuclear medicine: a catalog。

Radiology 2008; 248:254。

[3]Smith-Bindman, R, Lipson, J, Marcus, R, et al。 Radiation dose

associated with common computed tomography examinations

and the associated lifetime attributable risk of cancer。 Arch

Intern Med 2009: 169:2078。

[4]Shrimpton, PC, Hillier, MC, Lewis, MA, Dunn, M。 National survey

of doses from CT in the UK: 2003。 Br J Radiol 2006; 79:968。

[5]Drozdovitch V 。 Radiation Exposure to the Thyroid After the Chernobyl Accident[J]。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1, 11。

[6]Gujral D 。 Cancer risk in 680 000 people exposed to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data linkage study of 11 million Australians[J]。 BMJ (online), 2013。

[7]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AAPM Position Statement on Radiation Risks from Medical Imaging Procedures 2011。 http://www。aapm。org/org/policies/details。asp?id=318&type=PP (Accessed on November 13, 2017)。

編輯:郭倩、張小乙、張亮

運營:韓寧寧 | 統籌:吳維

TAG: CT劑量檢查醫生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