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一年吃掉一張信用卡?“微塑膠”是這樣進入你身體的

健康新知|一年吃掉一張信用卡?“微塑膠”是這樣進入你身體的

【無處不在的微塑膠,每年你會吃下去一張信用卡那麼多?】

每天都用微波爐加熱塑膠飯盒中的午飯?每天用塑膠奶瓶中的熱水來泡製嬰兒配方奶? 這樣的寶寶每天可能會吞下超過一百萬顆微塑膠顆粒!

微塑膠(microplastics),這是人類自己製造的微小塑膠。這些微塑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一些奈米級的微塑膠還可能進入人體任何組織和細胞。 預計到2040年,每年累加到現有垃圾中的塑膠量將比 2016年的1。88億噸翻一倍,達到3。8億噸。 科學家們估計,其中約有1000萬噸可能是以微塑膠的形式存在。這裡面還不包括現有塑膠垃圾中因侵蝕釋放出的塑膠顆粒。

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嗎? 很難,清除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自然條件下它們難以分解,過去幾十年排放的塑膠還會持續釋放。 不過,我們可以儘可能減少微塑膠的接觸和產生,特別是對嬰幼兒。 人們有辦法減少微塑膠的接觸和攝入嗎? 有科學家建議: 廚具是人們攝入微塑膠的重要來源。而塑膠材質廚具釋放微塑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度。因此,建議不使用微波爐加熱塑膠容器中食物。 為了減少嬰兒奶瓶中微塑膠的數量,建議家長們可以使用在非塑膠水壺中煮開放涼的水沖洗消毒過的奶瓶,從而衝去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微塑膠。 另外,家長們還可以使用玻璃容器泡製嬰兒配方奶,待冷卻後再裝入奶瓶。 最根本的方式是避免使用塑膠。 我們可以做的是轉為使用可再利用材料,比如玻璃,金屬,木材等替代材料,並回收已經使用的塑膠,如果這樣做了,預計到2040年,每年增加的塑膠廢料量可減少至1。4億噸。

最能減少微塑膠的方法是儘可能減少一次性塑膠的生產和使用。 一瓶裝在塑膠瓶的礦泉水,生產出後,可以在地球存在500年,然而你卻只使用20分鐘,這種東西是否有意義? 拋開方便性,這是一種完全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即使知道了微塑膠的存在和危害,你會為了方便仍然使用塑膠製品嗎? 下面第4圖圓形圖片,顯示的是德國奧爾登堡廢水處理廠的樣本採用紅外光譜分析生成的假彩色影象。 有顏色的碎片是塑膠聚合物;其他碎片包括橡膠、煤煙、沙子和植物纖維。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

@腸菌博士

【體毛多的真正原因,90%的人都不知道!正確做法是.....】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體毛多怎麼辦?教你正確脫毛”,“vid”:“o3251eia55u”,“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3629346159_640480/0”,“desc”:“體毛多怎麼辦?教你正確脫毛”})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

@面板科醫生孫凱律

【“傷筋動骨”靜養一百天就沒事了?骨損傷的復健該怎麼做?】

在臨床上,老年人骨折現象較為普遍,骨折手術後怎麼康復?傷筋動骨百天後就萬事大吉?骨損傷的復健該怎麼做?今天,麵館請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博士張波,為大家講講老年人骨損傷後的康復。在臨床上,以前骨科治療的病人多來自於車禍或者運動後的骨損傷。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齡化程序的加快,老年骨折患者逐漸增多,老年人骨損傷越來越頻繁。究其原因,第一種,由於骨質疏鬆而導致的骨損傷骨折。老年人平時體育活動較少,而且激素水平分泌會逐漸下降,再加上飲食情況不好,無法攝入足量的鈣質,所以最終導致老年人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寂靜的健康殺手,因為它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是骨質疏鬆後就很容易骨折,骨頭所能承受的損傷強度明顯下降。預防措施: 50歲後的女性、60歲後的男性建議在每年體檢時進行骨密度檢測,儘早發現是否有缺鈣、骨質疏鬆和骨鈣含量下降的趨勢。

從現代醫學來看,骨折癒合需要三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血腫炎症機化期,傷後6~8小時內出現出血,並形成血腫,然後血腫進一步的形成肉芽組織。接下來是形成纖維的連線,這個過程需要2-3周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第二個階段就是原始骨痂的形成期,需要4-8周才能夠完成。通俗的說就是把血腫進行激化,將它變成骨骼,讓骨頭連起來。第三就是骨痂改造塑形期,這也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8- 12周才能夠形成比較堅強的骨性連線。

按照最低值算,三個過程最起碼也需要100天的時間。但是,這是一般骨折的癒合而老年人骨折的根源是骨密度水平的下降。三個過程最起碼也需要100天,骨損傷的治療康復“一百天”只是一個開端,針對引起骨折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比如抗骨質疏鬆治療)才是關鍵。

據統計,如果是因為缺鈣導致的骨折,在骨折手術後不進行抗骨質疏鬆的干預,兩年內有1/3的機率會再次骨折。所以說老年人骨折後,補鈣是關鍵。在病房裡,經常看到骨折的患者被家人逼著喝骨頭湯。有時自己會和患者及家屬說不必這樣。可還是有很多患者認為喝骨頭湯有助於骨折癒合。上頓骨頭湯,下頓骨頭湯,把患者喝得看到骨頭湯就頭疼,影響了骨折患者的食慾。其實骨頭湯的含鈣量跟白開水差不多,喝多了骨頭湯還會增加嘌呤高、血脂升高的風險。能補鈣的食品包括:牛奶類和其製品,豆類和豆製品,蛋黃和魚貝類,花生仁、核桃仁等果仁類,金針菜、蘿蔔、香菇、木耳等蔬菜。

骨損傷康復可以自己在家進行嗎?骨損傷的復健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骨損傷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的,所以後期恢復就比較重要,不僅能夠預防再次損傷,還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保持生理活動功能。同時,骨損傷的康復方式,不同部位方式也不一樣。比如說骨幹的骨折需要長時間躺在床。上休養,這樣才能使臀部的肌肉和骨頭更好地恢復。

但是患者的關節運動是不受限制的,家人可以幫助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腿部鍛鍊,以保證肌肉力量不衰退。再比如髖關節、膝關節、手腕的骨折以及胸、腰椎壓縮性骨折,這類骨折需要一定的康復干預,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鍛鍊,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尤其要注意的是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康復訓練,其訓練方法包括膝關節周圍肌肉的收縮、小腿的肌肉收縮、大腿的肌肉收縮。

在做完手術後的一週左右時間,要最大限度地進行恢復,這段時間對膝關節的屈曲功能和伸直功能康復都是最重要的時刻。如果超過兩到三個星期再恢復的話,患者的痛苦會更大。所以膝關節的功能恢復,在三個星期之內必須完成。再就是讓患者儘早下地活動,透過肌肉收縮、胃腸功能的恢復,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復,包括營養狀態、精神面貌等,都能得到一個很好的恢復。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

@貓大夫醫學科普

【臨期食品的便宜能撿嗎?過期還能吃嗎?注意這幾個要點】

有些食品快到保質期了,還能不能買呢?網上有些臨期食品(臨近保質期的產品)打折優惠力度不小,是否值得買呢?買了食品之後在自己家裡過期了,還能不能吃呢?

最近網上相關討論很多。這裡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對合格的預包裝食品來說,保質期內都沒有食品安全風險。

原則是:不能因為快到期了就直接扔掉。只要狀態、風味正常,就可以吃。對那些保質期特別長的食品來說,只要不拆開包裝,過期幾天到幾周時間,和過期之前幾天相比,其品質變化並不大。比如說,真空包裝糧食、罐頭、軟罐頭、餅乾之類,保質期在 1~2 年之間。在到期之前 45 天,它們就進入了臨期範疇。雖說一些維生素的含量會隨著保質期而逐漸下降,但對一個保持期長達 365 天的食品來說,到期前 50 天,和到期前 30 天,成分能有多大區別?所以,如果真的想揀這種便宜的話,是可以的。只是心裡一定要明白:有些食物營養價值很低,比如薯片,比如酥性餅乾,比如糖果和甜飲料,即便是新出廠的,都不值得多吃。如果因為價錢有優惠而特意購買,大量囤貨,盡情貪吃,那恐怕受損的還是自己的健康。

第二,過期的食品不等於一定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但需要自己綜合判斷。

對於長貨架期食品來說,只要儲藏條件符合要求,大部分情況下,保質期是打了富裕的。但畢竟過期之後生產企業已經不為它做品質承諾,到底是否有品質降低或安全風險,需要自己來判定。比如說,對真空包裝的雜糧、豆子之類的食物來說,如果包裝沒有破損,品質是比較穩定的,過期之後,只要沒出現腐敗、長黴、變味的問題,完全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持續冷藏的酸奶過期兩三天,如果風味和味道正常,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另一方面,一些包裝不夠可靠的長貨架期食物,還是儘量購買新出廠的比較好。比如說,一些富含油脂的堅果類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充氮包裝,那麼隨著時間推移,脂肪氧化會越來越嚴重,維生素 E 含量是持續下降的。可能在保質期限到來之前,過氧化值指標就已經超了,甚至產生了不愉快的「哈喇味」,這時候酸價可能也已經超標,不適合食用了。

第三,需要冷藏、冷凍的產品,或短貨架期食品,最好購買最新上架的產品。

對那些需要冷藏、冷凍的食品,過期產品真的不能隨便買。因為一旦脫離了冷鏈,或者冷藏、冷凍溫度達不到要求,或者環境溫度過高,食品是會「提前過期」的。

比如說,冷藏的巴氏奶,如果沒有一直放在冷藏櫃裡,在室溫下放幾個小時,它就會提前過期。夏天這種情況經常能見到,在沒有到期之前,產品就分層、發酸、味道不對了。把它煮一下,甚至會發生絮凝。這樣的奶就是細菌超標的了,千萬不要給幼兒和老人喝,胃腸敏感、抵抗力差的人也不能喝。

冷藏的豆腐等豆製品也有類似的問題。豆製品的抗菌能力比奶類還要弱,一旦脫離冷鏈環境,或者過了保質期,滋生危險致病菌的可能比奶類還要大。所以買新出廠的產品最安心。

第四,買打折的臨期食品,一定要及時消費掉,或者及時降溫儲藏。

買了臨期食品,只要自己能及時吃掉,並不吃虧。但如果在自己家裡放過期,那就有點虧了。

特別是對保質期只有幾天的食品來說,大量買臨期食品是有風險的。比如麵包、饅頭,一旦環境溫度高於 20~25 攝氏度的範圍,它容易提前過期,於是商家會在到期前兩天就開始「買一送一」。當時看著是個便宜,但如果買多了,自己一兩天內吃不完,回家之後變味、發黴,可就真的有安全隱患了,而且經濟上也並不合算。

那麼,已經買回來過多的臨期食品,應當怎麼辦呢?補救方法是趕緊降溫儲藏。按化學和生物學的規律,環境溫度越低,發生不良化學反應的速度就越慢,微生物繁殖就越慢,實際保質期就越長。一種產品如果在室溫下能放 7 天,放在 4 攝氏度下存至少半個月問題不大。

如果冷凍起來,三個月甚至更久也不會變質。所以,假如發現買來的麵包明天就到期了,量有點大,幾天吃不完,建議分成一次能吃完的小份,放在冷凍室裡儲存,慢慢享用。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千萬不要一直放在冰箱裡忘掉,浪費不少電費之後,最後還是吃過期的東西,那就虧大了……

第五,有些食物要特別小心「修改保質期」,吃之前要殺個菌消個毒。

超市和農貿市場那些熟食肉類,各種豆製品,一旦過期,就很有可能微生物超標,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有些銷售人員擔心經濟損失,把標籤撕掉,再換個日期,實際上是銷售過期熟食,這種情況屢有發生。所以,在購買這類食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臨期打折」。即便看到標籤上寫著沒有過期,買來熟食之後也不要直接入口,而是要好好消毒殺菌,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吃完。不能馬上吃完的話,還是建議冷凍起來。取出食用之前,不要忘記再加熱殺菌。

因為吃家裡的過期熟食、過期豆製品而上吐下瀉的情況,實在數不勝數。甚至有高考考生因此而影響發揮,和自己期望中的大學失之交臂。所以千萬不要冒險!

第六,從社會角度來說,需要建立監督管理機制。

對於大規模購買臨期食品、用於現場製作食品原料的商家,要有一個監督管理的機制。比如說,餐館、小吃店、飲品店等,有可能大量購買這些臨期食品,以便降低製作成本。本來,用於大規模製作時可以儘快地把臨期食品用掉,避免浪費,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保證他們在食品原料過期很久、品質變差之後還在使用?這就是一個監督管理的課題了。

總之,食物來之不易,不能浪費。臨期食品不能一扔了之,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瞭解相關知識,及時食用或降溫儲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食品的過期浪費。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購買降價的臨期食品,而是選擇那些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新鮮天然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用。對身體好,才是真的好,長期而言,才是真的吃得合算。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

@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臨期食品的便宜能撿嗎?過期還能吃嗎?注意這幾個要點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肺結節手術後複查發現磨玻璃影,難道發生轉移?喬醫生為你揭秘”,“vid”:“j3251qbbtt0”,“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3629351948_640480/0”,“desc”:“肺結節手術後複查發現磨玻璃影,難道發生轉移?喬醫生為你揭秘”})

TAG: 過期塑膠骨折食品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