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小技巧】髕骨骨折前張力帶技術!

前張力帶技術

外科手術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解劑復位,並在骨折癒合前以內固定的方式來維持復位狀態,恢復髕骨骨折後的伸肌裝置(圖5)。

前張力帶可將股四頭肌產生的牽拉力轉化為對關節面的壓力。

【骨科小技巧】髕骨骨折前張力帶技術!

圖5

步驟1

1。採用正中或髕骨旁內側直切口。

2。暴露所有骨折塊並將殘留的血腫或異物清除。

3。檢查膝關節以清理骨折塊並處理所有相關的軟骨損傷。

4。伸直膝關節以利於骨折復位。

5。復位鉗幫助維持復位,評估關節面復位情況。

步驟2

1。順行或逆行打入克氏針。

克氏針或螺絲釘應在髕骨前皮質面下大約5mm打入,在骨質內冠狀面和矢狀面上相互平行(圖6A)。

在穿過骨折線之前,可用術中透視(正位和側位)直視下或將手指伸到髕骨下觸控的方式來確保骨折已復位。

使用14或16號的導管作為環扎線的通道。將其穿過臨近骨質的四頭肌腱和髕韌帶內以儘量減少由鋼絲所致的軟組織損傷(圖6B)。

鋼絲儘可能接近髕骨,這一點很重要。

然後以導管作為通道將18號鋼絲穿入軟組織內。

鋼絲的兩端在髕骨前面呈8字形交叉(圖6C)。

張力帶也可打成非交叉的方式。

2。在直視,觸控或同時藉助於術中透視的方式下確保髕骨的關節面達到充分復位,這點非常重要。

【骨科小技巧】髕骨骨折前張力帶技術!

圖6

步驟3

1。如果復位滿意,用老虎鉗在兩邊慢慢擰緊鋼絲。

8字形鋼絲的內外兩邊要交替擰緊以使橫過骨折端的張力均衡。

單側擰緊會導致不均衡壓力,並使環另一邊的過度鬆弛無法恢復。

2。鋼絲擰得過緊會導致骨折再次移位或者使骨折進一步加重。

3。兩平行克氏針的末端剪斷後在張力環上翻轉180”,上下兩端埋入骨內以防止其移位(圖7)。

【骨科小技巧】髕骨骨折前張力帶技術!

圖7

步驟4

1。髕骨重建一旦完成,內外側支援帶從各自的上端 用#1可吸收縫線開始修復以恢復其對髕骨的作用。

2。皮下層用2-0可吸收縫合線連續縫合,面板縫合方式可由醫生自行決定(縫合釘/縫合線)。

3。在關閉傷口前用術中透視或X線評估骨折復位和內建物的位置情況。

注意事項

1。該手術對橫行或不嚴重的粉碎性骨折效果理想。

2。使牽拉力轉變為壓力。

3。術中透視結合直接觸控確保骨折復位。

4。單絲雙結或雙絲雙結有助於骨折兩邊張力一致。

警惕

1。內固定可能失敗,尤其是術後過度活動的情況下。

2。張力帶兩端必須同時擰緊。

3。若金屬未埋入軟組織內需將其取出。

TAG: 骨折髕骨復位鋼絲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