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安樂死是癌症晚期的最好選擇?2個辦法,或能讓患者“安樂活”

臺灣名嘴、體育主播傅達仁因晚年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選擇在瑞士安樂死。從公開的影片畫面中可以看出,家屬在房間裡陪同全程,傅達仁死亡過程平靜安詳。

有媒體稱傅達仁是“中國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是不是真的第一個,其實無從查證,但其家屬事後坦言:

“我們家屬很放心的是他走得平安,很喜樂。”

這樣“安樂”死去,似乎是每個被病痛折磨,特別是求醫無路的癌症晚期患者無比“羨慕”的選擇 。但由於“安樂死”在我國並不合法,我們不禁思考,對於癌症晚期患者來說,有沒有比“安樂死”更好的選擇?

闢謠:安樂死是癌症晚期的最好選擇?2個辦法,或能讓患者“安樂活”

一、擊垮癌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9年,一個美國的癌症研究團隊分析了1973年至2014年間800多萬名癌症患者,

發現患有癌症的人群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4倍。

而促使癌症患者最終選擇“自我了斷”的原因,大體離不開下面3點:

1、脆弱心靈

許多患者確診後,精神壓力巨大,出現煩躁、焦慮、恐懼等情緒,致使病情不斷惡化、加重。另外一部分患者也會擔心自己的病情拖累親人和家庭,出現愧疚心理,不良情緒如果沒有得到疏洩,很容易鬱積在患者心裡,損耗他們的意志,最終“迫使”他們走上絕路。

2、疼痛

癌症產生的疼痛也是讓患者痛不欲生的原因之一。在晚期腫瘤患者中疼痛是首要的症狀,包括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治療引起的疼痛、與癌症和衰竭有關的疼痛等。

例如,結腸癌晚期大量腹水、腸梗阻引起腸絞痛;肺癌骨轉移引起骨骼疼痛和病理性骨折;宮頸癌晚期合併直腸陰道瘻等。

長期持續的慢性癌痛會使患者產生焦慮、沮喪、煩躁、內疚、絕望心理,這些情緒改變又會加重患者對疼痛的感知和體驗

,最終導致患者對生活和預後失去信心,選擇用極端的方式“解決”痛苦。

闢謠:安樂死是癌症晚期的最好選擇?2個辦法,或能讓患者“安樂活”

3、經濟

癌症是一種慢性長期性疾病,治療週期長,費用昂貴,但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可以說,治療癌症的費用,就像一個“無底洞”,掏光患者家庭的積蓄,也容易“偷走”患者求生的意志。患者害怕拖累家人或加上癌症的復發、轉移、治療效果不佳,感覺自己成為家庭的沉重包袱,往往會採取極端的方法尋求解脫。

二、我國沒有“安樂死”,患者何去何從?

癌症患者飽受折磨,痛不欲生,於是便有人想到了“安樂死”。但目前,我國尚未針對安樂死進行立法。

綜合幾個已實施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設立的標準,想要“安樂死”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病人患有確定的絕症;病人所承受的痛苦“無法忍受”;經過必要的程式,審查同意;需病人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經過慎重考慮;方法必須人道等。

我國對安樂死立法的時機尚未成熟,原因不僅涉及到“生命權利”與“生命尊嚴”不同立法價值觀之間的衝突,還有我國的醫療和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如果將安樂死合法化,可能會出現老人由於經濟壓力、不想給兒女造成負擔,或者兒女以擺脫累贅為由,而申請安樂死的情況。

除此之外,

“安樂死”也可能會成為一種“死亡誘惑”

,死亡是個嚴肅且不能反悔的過程。人真的想死既簡單又困難。其實很多癌症患者是想活的,但是痛苦、家人的經濟負擔讓他們不得已選擇“死亡”。而如果“安樂死”真的合法化,或許更容易讓患者放棄自己的生命。

闢謠:安樂死是癌症晚期的最好選擇?2個辦法,或能讓患者“安樂活”

三、2個方法,或能讓你“安樂活”

雖然“安樂死”或許能夠讓癌症患者得到解脫,但於情於理,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面對現實原因,我們更應該積極追求如何“安樂活”。以今天醫療的技術水準,憑器械裝置延續生命不難,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當生命走到最後階段,如何才能有尊嚴地走完這最後一段路。

1、鎮痛

在治療癌症的同時對患者進行止痛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1986年就提出了癌痛藥物治療的

三階梯用藥原則

:第一階梯是輕度疼痛,首選非甾體類抗炎藥,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第二階梯是中度疼痛,首選弱阿片類藥物,以可待因為代表;第三階梯是重度疼痛,首選強阿片類藥物,以嗎啡為代表。

此外,患者還可以選擇手術止痛。例如,胰腺癌患者面對的疼痛遠甚於其他患者。而胰腺、膽管、胃以及十二指腸等上腹部器官的感覺傳導主要是由腹腔神經叢來支配。此時,抑制癌痛的方案可以透過腹腔神經叢毀損技術,使胰腺癌發出的的疼痛訊號不向大腦傳遞。患者的疼痛就會得到良好控制,應用的阿片類藥物劑量也會大大減少,甚至有時可以停用止痛藥物,噁心嘔吐、便秘等症狀也因此而大大減輕。

2、臨終關懷

資料顯示,93.75%的患者渴望生命的末期減少不必要的搶救和治療,儘量避免過多的有創性的操作與治療,期望舒適、體面的離世。

於是,臨終關懷應運而生。

臨終關懷屬於新型的護理模型,它透過應用專業的護理手段及科學的心理干預方法對病人及其家屬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從而最大限度減輕病人及其家屬消極情緒,不僅能有效維持終末期癌症病人最後的生命尊嚴,而且能讓病人感到自我價值得到尊重,同時可讓病人家屬獲得心理安慰,緩解其失去親人的痛苦及消極的生活態度,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闢謠:安樂死是癌症晚期的最好選擇?2個辦法,或能讓患者“安樂活”

臨終關懷的服務內容,除了上述的鎮痛護理之外,還包括營養支援、日常護理、心理輔導等內容。

首先是

營養支援

。晚期癌症患者大多食慾差,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飲食上護理人員會盡量挑選高蛋白、高熱量、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保證患者飲食多樣化和少食多餐,同時詢問患者想吃的食物,儘可能滿足其飲食需求。

日常護理

方面,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且多伴有行為能力障礙。此時臨終關懷服務中的護理人員可為患者做口腔衛生,排洩衛生護理,經常用溫水為患者擦拭身體,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晚期癌症患者大多睡眠不好,病房需在保持乾淨整潔的基礎上儘量將病房環境佈置溫馨,調節光線柔和,確保溫溼度適宜,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

此外,

心理輔導

也必不可少。晚期癌症患者因面對死亡的壓力及病痛的折磨多會產生一些焦慮、抑鬱情緒,此時要給予充分理解,用誠懇、充滿關愛的態度與患者交流,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痛苦,儘可能滿足其需求。

還可以透過放鬆訓練、音樂療法使患者身心放鬆,同時幫助患者

正視死亡

;指導患者家屬加強陪同與看護,使其感受來自家庭的溫暖與關懷,同時囑咐家屬儘可能用樂觀的態度面對患者,儘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傷情緒,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

曾有接受臨終關懷的癌症晚期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疼痛緩解了,不適舒解了,情緒緩和了,心靈被撫慰。”

他認為,正是有了臨終關懷,自己在人間的最後一趟,過得才算“安樂”,即便難逃死神的降臨,也算是有尊嚴的離開了。

闢謠:安樂死是癌症晚期的最好選擇?2個辦法,或能讓患者“安樂活”

死亡是人生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儘管世界上大多數人避諱談論死亡,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受臨終關懷和死亡教育,體現出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在患者即將結束人生的最後日子裡,生理和心理上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和壓力,臨終關懷體現出了醫學人道主義精神的昇華,是對人基本權利的尊重。

參考資料:

[1]《荷蘭、比利時安樂死合法化的成效與反思》。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08-25

[2]《緩和醫療與安樂死:差異或協同》。醫學與哲學。2021-05-20

[3]《淺析安樂死在我國臨終關懷領域實施的可能性》。法制與社會。2020-07-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TAG: 患者安樂死癌症疼痛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