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

比如,最近很多選秀節目中,那些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往往在獲獎致辭時,除了發自內心的喜悅,還經常落淚哽咽。

再比如,電影《奪冠》中,當中國女排奇蹟般地戰勝了實力最強的巴西女排,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擁抱流淚的鏡頭,令觀眾也動容不已。

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擁抱流淚 | 《奪冠》

在人生很多重要時刻,人們也常常開心激動到不能自已,甚至哭起來——拿到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所有的掙扎、挫敗,瞬間煙消雲散,開心到流淚;婚禮上,新婚夫婦在真誠、溫暖的氛圍中流下幸福的淚水;初為父母時,抱著初生的嬰兒,情不自禁開心落淚……

一般來說,我們常常把眼淚與失落、悲傷等情緒聯絡在一起,因為哭泣能幫助我們表達沮喪、痛苦等負面情緒。

“喜悅”和“哭泣”看上去像兩個對立的詞彙,可是,為什麼明明遇到了很開心的事情,也會哭起來呢?

哭泣能給強烈的情緒“降溫”

中文裡,我們常用“喜極而泣”形容“喜悅到了極點,反而落下淚來”——但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打量,這裡的

重點不在“喜”,而在於“極”

,其實,任何一種情緒達到了極高的強度,都有可能讓人哭出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的情緒表達會受到生理因素的調控。任何情緒,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只要太過強烈、突破生理承受的上限,就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比如,狂怒和狂喜都能使人心跳加快,頭目眩暈;有的冠心病患者會因過度興奮而導致病情加重,所以才有“過喜傷心“一說。

為了防範情緒的大起大落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人體發展出了一套保護機制,一旦遇到過度強烈的情緒,就會主動“滅火”,讓情緒快速降溫——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哭。

強烈的情緒訊號會啟用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能在我們感到壓力時“啟動”身體反應,讓其興奮起來,比如,心跳加快、出汗、不容易感到飢餓;而副交感神經會發揮一定的“剎車”作用,使我們放鬆、平靜下來。

儘管淚腺的活動同時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支配,但副交感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發揮更為核心的作用。

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流淚的生理學基礎 | 參考文獻[2],作者漢化

杏仁核和下丘腦是大腦的情緒調節中心,強烈的喜悅情緒會轉化為較強的神經興奮性訊號,透過神經纖維傳導到淚腺的控制中心(淚腺核團)。然後,這種神經衝動將透過副交感神經纖維到達淚腺的分泌細胞。這些神經衝動會促使神經末梢分泌乙醯膽鹼等化學物質,進而分泌淚液,間接釋放這種強烈的情緒“衝動”。

“哭出來就好了”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哭泣可以起到平復情緒的作用呢?這要從哭泣的不同型別說起。

人體可以產生三種類型的眼淚:基礎性的、反射性的和情緒性的。其中基礎性淚液會持續分泌,用於保護和潤滑眼球。反射性眼淚只有遇到刺激物,如灰塵和刺激氣體(想想切洋蔥)時才會出現。而情緒性眼淚則是由各種強烈的情緒反應所產生的。

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切洋蔥流的眼淚屬於反射性眼淚 | 圖蟲創意

不同型別的眼淚成分有所不同。情緒性眼淚中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亮腦啡肽,這些物質在基礎性眼淚和反射性眼淚中都不存在。亮腦啡肽的結構類似嗎啡,是一種天然的止痛劑,對緩解壓力有著重要作用。悲傷時哭泣,釋放的亮腦啡肽會化解這些負面情緒。而開心激動時哭泣,這些神經遞質會讓人感到更加舒暢、愉快。

總之,哭泣能促進情緒宣洩,恢復情緒平衡。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哭完以後自我感覺便好了不少。

“哭泣”也是一種社交方式

喜悅、高興、開心都屬於積極情緒的範疇,一般情況下會透過積極的面部表情呈現出來,比如眉開眼笑,這在學術上稱為情緒的“

單態表達

”。

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眉開眼笑,屬於情緒的“單態表達” | Pixabay

但如果這種喜悅的情緒過於極端、過於強烈,讓人無法招架,就可能反而會透過消極的面部表情呈現出來,比如哭泣。科學家將這種情況命名為“

積極情緒的二態表達

(Dimorphous expression)”。用我們更為熟知的詞來說,就是“喜極而泣”。

喜極而泣的現象最近幾年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奧麗安娜·阿拉貢(Oriana Aragón)對其開展了許多研究。

她的研究團隊發現,高興時微笑(單態)和高興時哭泣(二態),這兩種不同的情緒表現方式會影響其他人如何理解我們的情緒。他們邀請了 150 位被試觀看職業演員的即興表演影片:開心地笑或開心地哭。看完後,讓被試假定演員是自己的朋友,對自己從影片中感受到的演員的情緒強度打分。

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即興表演影片截圖 | 參考文獻[6]

同時,研究人員還會詢問被試是否想主動干預演員的情緒,並對這種干預的意願程度進行量化。比如,是更想和演員一起開懷大笑,升級開心的情緒;還是更想提供幫助、撫慰,給情緒降溫。

最後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被試們普遍覺得:相比於開心地笑,看到演員開心地哭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情緒衝擊,也就是說,開心地哭背後蘊含的情緒張力更強烈。

而且,當被試看到“開心地笑”這一場景時,他們更傾向於加入開心的氛圍中,去升級這種喜悅,延長喜悅的時刻。

而當他們看到“開心地哭”這一場景時,他們卻更想去提供一些寬慰和情感支援,給這種過於強烈的激動情緒“降溫”,讓對方儘快平靜下來。

奧麗安娜的後續其他實驗,也從相似的角度進一步驗證了上面的結論。她認為:從進化的角度看,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哭泣是一種原始的、強烈的情緒訊號,能促進人們之間的情感連線、理解,進而形成社會支援。

喜極而泣:為何明明很開心,卻淚流不止?

哭泣能促進人們之間的情感連線、理解 | 圖蟲創意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喜極而泣”和我們常見的另一種複雜情緒“悲喜交加”並不相同。“悲喜交加”是指一個人同時感受到喜悅和悲傷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體驗;“喜極而泣”的本質則是個體對於一個刺激事件產生了喜悅這一種單一的情緒體驗,其中並不包含悲傷的情緒,只是外顯的行為或面部表情 “看起來”悲傷而已。

何其有幸,我們生而為人,可以體驗和表達如此豐富交錯的情感。不過,還是但願人世間的落淚和境遇裡,“喜極而泣”的比例會更多。

參考文獻

[1] Henry, M。 S。, Gendron, L。, Tremblay, M。 E。, & Drolet, G。 (2017)。 Enkephalins: endogenous analgesics with an emerging role in stress resilience。 Neural plasticity, 2017。

[2] Bylsma, L。 M。, Gra anin, A。, & Vingerhoets, A。 J。 (2019)。 The neurobiology of human crying。 Clinical Autonomic Research, 29(1), 63-73。

[3] Aragón, O。 R。, Clark, M。 S。, Dyer, R。 L。, & Bargh, J。 A。 (2015)。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3), 259-273。

[4] Hasson, O。 (2009)。 Emotional tears as biological signal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7(3)

[5] Aragón, O。 R。, & Bargh, J。 A。 (2018)。 “So Happy I Could Shout!” and “So Happy I Could Cry!” Dimorphous expressions represent and communicate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positive emotions。 Cognition and emotion, 32(2), 286-302。

[6] Aragón, O。 R。, & Clark, M。 S。 (2018)。 “Tears of joy” & “smiles of joy” prompt distinct patterns of interpersonal emotion regulati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32(5), 913-940。

作者:蔡夢飛

編輯:袁玥 麥芽楊

排版:凝音

我愛·科普

TAG: 情緒開心哭泣喜悅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