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精髓,不是吃藥,不是運動,而是兩個“字”

養生的精髓,不是吃藥,不是運動,而是兩個“字”,“靜坐”。

“靜坐”是祖國養生學中的寶貴遺產。透過靜坐,能使人體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氣血調和,扶正祛邪,從而達到健身強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靜坐”養生法簡單易行,尤其適合於老年人。靜坐時要排除雜念,全身放鬆,自然入靜。

經常練習能使神經和肌肉得到放鬆,血暢通。靜坐過程中,大腦皮層和交感神經受到良性抑制,這對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失眠及胃潰瘍等疾病均有良好的功效。

養生的精髓,不是吃藥,不是運動,而是兩個“字”

1、靜坐姿勢

靜坐的椅子應與靜坐者的小腿同高。靜坐時大腿要平,小腿要直,頭頸正直,下頦微收,胸部微含,背部自然伸直,兩肩下垂,兩手放於膝部,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平踏於地。

兩眼微合,舌尖舐上顎,全身不僵不懈,用鼻自然呼吸。

2、注意放鬆

放鬆包括形體放鬆和精神放鬆。形體放鬆,靜坐的姿勢擺好後,氣向下沉至丹田(臍下一寸左右處),當氣息平靜後,用意念由上而下地引導放鬆,松面、松肩松臂、松肘、松腕、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腿、松膝、松腳。

但要做到松而不懈。精神放鬆,在形體放鬆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收精斂神,即“凝神”,使之出現似醉似迷、悠悠盪盪的感覺。

養生的精髓,不是吃藥,不是運動,而是兩個“字”

3、逐漸入靜

人的大腦在清醒的情況下,每時每刻都在工作,工作久了就要休息,睡眠就是大腦休息的主要形式。

靜坐的入靜,與睡眠的休息不一樣,靜坐的入靜是在覺醒的狀態不求得安靜,讓大腦得到很好的休息,藉以消除疲勞,貯備能量。

入靜一般由淺到深,開始靜坐入靜時先求淺入靜,即在放鬆的同時,排除各種雜念,使精神遂漸集中,以一種有益的意念來代替其它雜念,即所謂“萬念歸一”,達到心平氣和。

這時大腦皮層逐漸處於抑制狀態,這個階段是淺入靜。深入靜是大腦皮層進入較深的抑制狀態,從而使大腦充分休息。

養生的精髓,不是吃藥,不是運動,而是兩個“字”

要達到深入靜,關鍵在於徹底清除雜念,透過不斷的練習,待練功純然時,自然能夠深入靜。初練者切莫急於求深入靜,否則反而意念緊張,更不易入靜。

透過排除雜念、放鬆、入靜、凝神,便會逐漸進入呼吸綿綿無盡,虛無縹緲,若有若無的境界。

這時會感到全身輪飄舒適,神清氣爽。這樣就可以收到健身祛病的良好的效果。

4、收功

靜坐完畢,慢慢使精神清醒,待精神完全清醒後,即可站起活動腰腿,也可以做些輕微的各種身體活動。

參考文獻:

[1]張磊,朱人求。 從養生學角度看朱子的靜坐[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52(03):23-31。

[2]辛若水,壹圖。 如此靜坐最養生(一)  靜坐究竟有什麼好處[J]。 中老年保健,2018,(05):43。

TAG: 靜坐入靜放鬆雜念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