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甲狀腺病人怎麼吃?要“限碘”還是“補碘”?

“忌碘”、“低碘”、“適碘”飲食是什麼?

按照每餐所吃食物中碘含量的多少,分為忌碘飲食、低碘飲食、適碘飲食。

忌碘飲食

又稱“無碘飲食”。由於碘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當中,

要嚴格做到“無碘飲食”基本上不可能,只是儘可能避開所有含碘食物,

努力做到:不吃加碘鹽,不吃用碘鹽加工的食品,不吃海藻、海貝、海蝦、海蟹等海鮮(注:含碘量低的海魚和淡水魚類可以吃),蛋類只吃蛋白(蛋黃不吃),不吃含碘的營養品及保健品,避免使用含碘藥物及化妝品等。

低碘飲食

“低碘飲食”通俗的說就是比正常人少吃一點兒碘,每天攝碘量<150 ug。“低碘飲食”不像“忌碘飲食”那麼嚴格,

不絕對禁食碘鹽,但每天不得超過6 g

,禁食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

簡單來說,如果你吃的是加碘鹽,就不要再吃海鮮,避免食用重鹽加工的食物等;如果你吃的是無碘鹽,那就可以少量進食一些海魚、海貝、蝦皮、加工食品、蛋黃等食物。

適碘飲食

每日碘攝入量和正常人一樣,

簡單地說就是正常吃飯即可。

0~5歲兒童每天攝入90 ug碘;6~12歲兒童每天攝入120 ug碘;12歲以上的健康成人每天攝入150 ug碘;懷孕和哺乳期每天攝入250 ug碘。

甲狀腺病人到底該“限碘”還是“補碘”?

碘營養與甲狀腺疾病的關係密切相關,不同甲狀腺疾病對碘的需求也不一樣。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亢患者的攝碘功能比正常人強,如果再吃富含碘的食物,功能亢進的甲狀腺將合成更多的甲狀腺激素,因此,

甲亢患者應嚴格限制碘的攝入,平常吃無碘鹽,忌食富含碘的食物

(如海帶、紫菜、海苔以及碘鹽醃製的食品)及藥物(如乙胺碘呋酮、華素片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甲減)

甲減的病因非常複雜,患者是否需要補碘要視甲減的病因而定。

甲狀腺全切或完全破壞(如碘131治療)所致的甲減:

由於攝碘和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器官已不存在或功能喪失,患者需要接受甲狀腺激素的替代治療,因此吃不吃加碘鹽對甲狀腺無明顯影響,但這類患者需終身補充外源性甲狀腺激素(優甲樂);

甲狀腺部分切除或破壞所致的甲減:

患者可以正常碘飲食(即適碘飲食),包括食用加碘鹽;

“碘缺乏”引起的甲減:

這種型別的甲減一般都出現在碘缺乏地區,患者應食用加碘鹽及含碘豐富的食物;

“碘過量”引起的甲減:

大都是由高水碘或者過量食用高碘食物引起,這種情況就要嚴格限制碘的攝入,吃無碘的食鹽,避免吃富含碘的食物。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

現已證實,碘攝入過量可誘發並加重甲狀腺組織的自身免疫反應,促進功能正常單純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的患者發展為甲狀腺功能異常。因此,

建議甲狀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狀腺炎患者採取“低碘飲食”

,患者可以吃加碘鹽,但每天不要超過6 g鹽,另外,還需限制海帶、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攝入。

甲狀腺結節

研究發現,碘攝入過量或不足均可使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升高,因此:

單純甲狀腺結節(甲功正常)患者應採取“適碘飲食”

(即正常吃飯);

如果甲狀腺結節有自主分泌功能,導致了甲亢,則要“忌碘飲食”,

吃無碘鹽,忌食海帶、紫菜、海苔、裙帶菜等高碘食物;

如果甲狀腺結節合併橋本氏甲狀腺炎,則需要“低碘飲食”,

不吃紫菜、海帶等高碘食物。

甲狀腺癌

近些年,雖然甲狀腺癌發病率大幅上升,但是並沒有發現補碘與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之間的相關性,

甲狀腺癌患者可以正常碘飲食。

如果手術後擬行放射性碘清甲或清灶治療,在治療前1~2周需要低碘飲食。

妊娠期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激素對胎兒的神經智力發育至關重要。在妊娠前半期,支援胎兒腦神經發育的甲狀腺激素主要來自母體,因此,

婦女妊娠期對碘的需求比非妊娠期要高,

為了滿足母體及胎兒對碘的需求,

所有妊娠期甲狀腺疾病(不只是甲減,也包括甲亢)患者均應食用加碘鹽。

懷孕前有甲亢並低碘飲食的患者,在準備懷孕前至少3個月應開始食用加碘鹽,以保證妊娠期充足的碘儲備。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如橋本氏甲狀腺炎)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妊娠婦女,還要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及時調整甲狀腺激素劑量。

哺乳期甲狀腺疾病

哺乳期婦女碘的攝入量與乳汁中的碘含量呈正相關,哺乳期婦女碘攝入不足會影響乳汁中的碘含量,因此,

哺乳期甲狀腺疾病患者應同妊娠期一樣食用加碘鹽,

多吃些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以滿足嬰幼兒對碘的需求。

小結

總之,甲狀腺疾病複雜多樣,每種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因此,對於不同甲狀腺疾病患者是否需要補碘,應儘量遵循醫生的建議。

TAG: 甲狀腺飲食加碘鹽患者甲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