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清熱瀉火,養肝明目,退翳。

概述

又名:染飯花、九里香、小錦花、蒙花、黃飯花、疙瘩皮樹花、雞骨頭花,為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高1-4米。小枝略呈四稜形,灰褐色;小枝、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為馬錢科植物密蒙花的乾燥花或花蕾,有祛風、涼血、潤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目赤腫痛,多淚羞明,青盲翳障,風弦爛眼。生海拔200-2800米向陽山坡、河邊、村旁的灌木叢中或林緣,分佈於中國、不丹、緬甸、越南。

圖片

密蒙花:清熱瀉火,養肝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熱瀉火,養肝明目,退翳。

入藥部位

馬錢科植物密蒙花的乾燥花蕾和花序。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肝經。

功效

清熱瀉火,養肝明目,退翳。

主治

用於目赤腫痛,多淚羞明,目生翳膜,肝虛目暗,視物昏花。

用法用量

3-9g。

使用注意

目疾屬陽虛內寒者慎服。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乾燥。

生理特性

灌木,高1-4米。小枝略呈四稜形,灰褐色;小枝、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生海拔200-2800米向陽山坡、河邊、村旁的灌木叢中或林緣。適應性較強,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長。

產地

主產於湖北、四川、河南、陝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①“密蒙花,觀《本經》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蓋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肝血虛,則為青盲膚翳,肝熱甚,則為赤腫,眵淚赤脈,及小兒豆瘡餘毒,疳氣攻眼。此藥甘以補血,寒以除熱,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本草經疏》)

② “密蒙花,甘而微寒……入肝經,除熱養營。蓋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虛則青盲膚翳,熱則赤腫眵淚。目中赤脈及小兒痘瘡餘毒,疳氣攻眼,得此甘能補益,寒能除熱,肝血足而諸症無不愈矣。然味薄於氣,佐以養血之藥,更有力焉。”(《本草求真》)

③“密蒙花,甘微寒,潤肝燥,治目中赤脈,青盲雲翳,赤腫眵眼,小兒疳氣攻眼。”(《本草害利》)

④“密蒙花為厥陰肝家之正藥,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此藥甘以補血,寒以除熱,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本草經疏》)

密蒙花的故事

密蒙花為馬錢科植物密蒙花的乾燥花蕾及其花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被後人奉為“藥王”。關於他用密蒙花為小白龍治眼病這一民間傳說,不僅從側面反映了孫思邈精湛的醫術,而且還反映了密蒙花的獨特療效。

四川閬中古稱“保寧府”。遠古時候,這裡本是一片窮山惡水的不毛之地。後來,玉皇大帝派小白龍到這裡來治理山水。他不辭勞苦,呼風喚雨,將閬中打造得處處山泉清冽,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誰知有一年卻忽遭大旱,一連七八個月沒下過一滴雨,土地龜裂,本來煙波浩淼的嘉陵江也乾涸見底斷了流。小白龍眼見就要顆粒不收,生靈塗炭,一時間肝膽俱裂,血淚橫流,嗷嗷放聲大哭。震天動地的哭聲感動了玉帝,玉帝便恩准他耕雲播雨,以解芸芸眾生的燃眉之急。然而,小白龍卻從此一病不起,兩眼紅腫疼痛,淚如熱湯,長流不止,倘不及時治療,他就很快要雙目失明,變成一條瞎龍。

恰在這時,孫思邈來到閬中採藥。孫思邈一見小白龍的眼睛又紅又腫,心裡已經明白了八九分,他仔細地把了脈,看過舌頭,長嘆一口氣說:“此病根在久鬱傷肝,雖然病得不輕,但照我的方法治療,不出七天就會全好。”孫思邈說著,便從身旁的藥箱裡掏出一大把密蒙花,洗淨,加水熬湯。隨後用藥湯洗過小白龍的眼睛,又讓他喝了剩下的一半密蒙花水。在孫思邈悉心地治療下,果然不到七天,小白龍的眼睛紅腫全消,又變得明亮清澈了。後人為了緬懷孫思邈和小白龍,便將這個故事塑在了大佛寺的藥王殿裡。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唄▼

TAG: 密蒙花小白龍孫思邈馬錢科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