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傳承中醫,到底要傳承什麼?

有人跟我說:“你的中醫文章寫的很好,但應該多寫臨床,寫醫案,寫有用的東西。”他的意思是說,我的很多文章是沒有用的。那麼,我想問讀者朋友一個問題:什麼是中醫有用的東西。換句話說,我們要傳承中醫,到底要傳承什麼?

我們傳承中醫,到底要傳承什麼?

我有如此觀點:首先,應該是傳承醫術。中醫能治病,醫術是中醫有價值的根本,捨棄了醫術,中醫就失去了根本;

其次,還應該傳承醫德。術以德為本,俗話說:有術無德,術能害人。有德無術,術能自生;

然後,是精神。醫術是取效的保證,而精神是中醫延續的關鍵。先賢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有為往聖繼絕學的精神,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精神。因為這些精神,在面臨各種困境時才能不挫折,不自餒,不放棄,才能為中醫而執著。就歷史來看,不管是財富傳承還是事業傳承,都必須伴隨著精神的傳承,若沒有精神在其中,事業、財富的傳承是不可持續的。顯然,中醫的傳承也離不開精神。

有句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意思是徒弟學了師父的技術,就搶走了師父的飯碗。歷史上有的中醫人非常保守。自己的醫術寧肯帶進棺材,也不肯傳之於世。我不知道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我的理解是,中醫人當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精神境界,自己所學所悟的,只要是關乎醫術的,能利益蒼生的,一定要傳承下去。

況且,傳承醫術也是法佈施,越佈施越得智慧。我願意儘自己的所能去傳播中醫的正信正念,我相信,這是利他。利他的,才是最有智慧的。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中醫是一門全方位的學問。一方面,中醫能治病,接地氣,這讓中醫貼合老百姓的生活,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中醫與傳統文化一樣,裡面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可以理解為“立德、立功、立言”胸懷,也可以理解為《大醫精誠》的仁愛之心,還可以理解為“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利他精神。

我們傳承中醫,到底要傳承什麼?

中醫承載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其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並且中醫包涵了傳統文化的精華,有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道、氣、虛、實等學說,佛家的“禪”理論等。

晚清以來,學人發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強國觀點。若把這個觀點放在當前的中醫傳承上,我認為完全正確。現實中見有中醫拋棄了“中學”,反去抱住“西學”的大腿,自詡為有科學精神,崇洋媚外,反以為美。中醫人若捨棄“中學”之體,必會迷失方向,最終只能投降“西學”。

我輩學習中醫,需要有一種執著的精神,要有熱血,有激情,有目標。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被環境或他人的觀念影響而對中醫產生懷疑,繼而放棄中醫。中醫不僅是醫術,更是傳統文化。

我們從古賢傳承下來的,還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有大醫精誠的醫德。

數千來的中醫傳承,除了醫術,還有精神。——我輩中醫人一定要傳承這些精神。

中醫是什麼?一方面,中醫是醫學,亦是哲學,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中醫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我們傳承中醫,傳承的不僅是前賢神奇精湛的醫術,還有高尚的醫德,有“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有“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悲天憫人胸懷,更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目標。

進一步說,中醫還是文化,我們學習並實踐中醫,其實就是在傳承文化。(董洪濤)

TAG: 中醫傳承精神醫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