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中藥,和胃降逆,善治吞酸吐酸

應該說每個人都有過嘔吐的經歷,那種胃腸都要吐出來,伴隨一陣陣物體上湧的感覺,呃。

這通常是胃失和降,氣逆於上導致。除了在風寒或風熱感冒時候可能發生,還出現於多種疾病,如心源性嘔吐、幽門梗阻,甚至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症等。

三味中藥,和胃降逆,善治吞酸吐酸

而一種嘔吐的親戚,

吞酸吐酸

,則常發生於患者有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時候。

所吐的酸,是指胃酸過多。適度的胃酸可幫助消化,但如果過量,濃度過高,就會燒灼胃。胃受不了的同時也會求自保,想極力將這個酸水推出,於是發生吞酸吐酸現象。

酸水由胃中上泛,來不及吐出便嚥下去了,稱為吞酸,酸味有刺心之感。不嚥下就被吐出,則稱吐酸。

那麼為什麼會胃酸過多呢?

這就要找肝的責任了,肝主疏洩,與胃是鄰居。肝氣鬱而化火,常常會影響到胃,導致胃納入的東西降不下去,日久化腐生出廢液,出現嘈雜吞酸、嘔吐口苦等症。

治療肝火犯胃有一個經典方:

左金丸

,由黃連和吳茱萸兩味組成。

黃連

不僅味苦燥溼,還寒能清熱,入心脾胃肝膽、大腸經,能使肝火得清而不橫逆犯胃。且黃連又善清瀉胃熱,胃火降則胃氣自和,阻住嘔吐、吞酸吐酸的發生。

三味中藥,和胃降逆,善治吞酸吐酸

吳茱萸

辛苦熱,為肝之主藥,能使肝氣條達。兼入脾胃,能散寒燥溼溫中,和胃降逆。不僅如此,吳茱萸還能收斂脾因虛寒無法運化的水溼,並順著條達的肝氣往下,溫暖與肝同源相生的腎而助陽,增強人體活力,止住無論嘔吐吞酸胸滿諸病。

二味均有降逆和胃之功,相配後,吳茱萸之辛熱能制黃連之苦寒,並引黃連入肝經,共同使肝火得清,從根源上阻止胃不和,止嘔止吐酸吞酸。

另外,肝氣不條達除了有鬱火,還常影響其藏血功能,形成血瘀。所以治療肝胃之病,可視情況加入適量

破氣化瘀的蓬莪術

,其專入肝脾,雖為破氣,但辛苦氣溫並不峻猛,與同為姜科植物的鬱金,薑黃分別有“鬱金入心,專治血分之病。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蓬莪術入肝,治氣中之血”之說。

而這個治氣中之血的說法,正對應了肝氣不條達,令氣不行,以致血不行而稽留。所以莪術攻逐的是滯氣,消散的是瘀血,能使氣行血行,從而治一切逆氣,除宿食積聚。若食積患者用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都不見效的時候,蓬莪術可一顯身手。

據說唐皇李世民的將士出征,水土不服,出現面色萎黃,食慾不佳,脘腹脹痛等症狀,就是用蓬莪術熬水治好的。

三味中藥,和胃降逆,善治吞酸吐酸

所以

蓬莪術加入左金丸這個方子

,用於治療降逆止嘔吞酸尤其是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腸胃病之吞酸吐酸,便是獲得高度認可的配搭。金元名醫朱丹溪《丹溪心法》載:

蓬莪術30克,川黃連15克(15克吳茱萸同煮後去吳茱萸),水煎服。

治吞酸吐酸。

一個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莪術吐酸吞酸吳茱萸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