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社會工作!《廣西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十大工程

1

.兒童福利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工程

支援設區市建設功能完備的兒童福利設施。重點支援設施裝置落後但有集中養育需求的地區改擴建或新建兒童福利設施,推動兒童福利機構最佳化提質,完善兒童養育、殘疾兒童醫療、康復、特教及開展家庭式養育等所需的設施裝置,提升集中養育的專業化水平。

2

.精神衛生福利設施建設工程

推動精神衛生福利服務能力建設,爭取到2025年底,每個設區市建設1所精神衛生福利設施。

3

.民生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①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整合社會救助資源,強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責任和相關保障。推動村級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困難群眾較多的村(社群)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列為村(社群)重要工作內容。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所有設區市建立“12345”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專席,為有需要的困難群眾提供救助服務。

②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設施提質升級。推動救助管理設施裝置落後的設區市,以及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救助量大、地市交界的縣(市、區)改擴建救助管理設施,配齊相關設施裝置,進一步提升救助管理和救助服務能力。

4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①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在鄉鎮(街道)範圍建設具備全託、日託、上門服務和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設施,到2025年底,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鄉鎮(街道)的覆蓋率總體達到60%。支援縣(市、區)建設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逐步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轉型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②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每個縣(市、區)新建或改擴建1所失能照護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5%。

③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以施工改造、設施配備、輔具適配等形式,支援特殊困難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到2025年底,支援2。5萬戶以上困難家庭的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④養老服務質量安全達標工程。加強公辦養老機構規範化建設,依據《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相關國家標準,評定為一級至二級服務等級的鄉鎮(街道)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在80%以上,評定為二級至三級服務等級的縣(市)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在80%以上。公辦養老機構原則上不按照五級服務等級標準新建,應保持兜底線保基本的公益屬性。

⑤居家社群養老服務工程。到2025年底,全區培育建立老年人宜居社群100個。

⑥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工程。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集老年人資料庫、養老資源資料庫、行業監管資訊於一體的廣西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打造15個以上示範性智慧養老院。

5

.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工程

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和活動場所建設工程。推動各設區市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舊工業園區升級改造、政府閒置樓宇等資源,採取單獨建設或資源共享、設施共用的方式,推進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和活動場所建設,到2025年底,實現每個設區市至少擁有一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推動縣(市、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

6

.社會工作能力建設工程

①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支援設立管理規範、作用明顯、集聚力強的社會工作服務站點,到2025年底,實現全區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

②社工專業人才培養工程。到2025年底,全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5萬人。

7

.志願者服務專項工程

志願者隊伍建設工程。到2025年底,志願服務站點在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中的覆蓋率達到80%。

8

.未成年人保護能力建設工程

①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平臺。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到2025年底,實現設區市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全覆蓋,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達到75%,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②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隊伍能力建設。推動鄉鎮(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指定專門人員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到2025年底,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工作專幹實現全覆蓋。推動村(居)委會設立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加大村(居)兒童主任培訓力度,參訓率達到100%,全面提升專業化水平。

③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示範建立工作。著力打造一批領導重視、制度健全、機制有效、措施有力、服務規範的未成年人保護示範建立縣(市、區),積極推進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專案,提升工作質量,加強創新突破。

9

.地名服務專項工程

全區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底,編纂出版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符合相關體例要求的地名圖錄典志,推出一批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地名資訊化產品,進一步健全完善各級地名資料庫和地名資訊政務管理體制機制,區域地名文化研究和宣傳取得明顯成效,全社會共同參與地名管理工作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市、縣(市、區)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地名圖的製作出版;2022年底前完成地名錄的編輯出版;2023年底前完成地名詞典、地名志的編纂出版。

蒐集整理地名故事,各縣(市、區)2022年底前整理出版不少於50條本地的地名故事;分專題整理地名素材,編輯指令碼,策劃影片攝製,各設區市2023年底前累計完成製作地名影片60分鐘以上。

建立完善上下聯動的地名管理資訊化機制。2021年底前,各市、縣(市、區)全面應用廣西區劃地名資訊政務管理平臺,有條件的地方使用平臺範圍可延伸至鄉鎮(街道)一級。

10

.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工程

加強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殯葬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現全區每個設區市和每個縣(市)建有1家殯儀館,每個設區市和每個縣(市)至少建成1家公益性公墓,鄉鎮、村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覆蓋率明顯提高,殯儀館現有火化裝置排放標準全部達到國家節能環保要求。對已達危房標準、設施裝置陳舊的殯儀館實施改擴建。

原文釋出時間:2021年10月25日

TAG: 地名救助養老2025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