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清降、收澀雙重作用治疑難病

導言:

在臨證時,除了吸取古代醫藥家的用藥經驗以及現代老中醫的臨證用藥經驗外,自己在臨證中不斷體會、探究,才不致使臨證用藥思路過於侷限。本文是孫尚見先生整理的周凡超老先生的臨證用藥經驗。一起學習課本外的“地榆”吧。

地榆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我國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均有生產,春、秋季採挖,洗淨泥土,除去莖葉及鬚根,曬乾切片,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胃、大腸經。

功效: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周師常利用地榆既能清降、又能收澀的作用,治療紫癜性腎炎、功能性子宮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潰瘍性結腸炎、骨髓炎、大腸癌等。

用量用法:

常用量10~15克,肝功能正常者大劑量可用至30克。臨證治療大面積燒傷時,不可使用地榆外塗,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質被面板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現代藥理研究:

地榆含地榆糖苷Ⅰ、Ⅱ,地榆皂苷A、B、E,鞣質等。

地榆能促凝止血;有抗炎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能促進消化,保護胃黏膜;還能抑制許多細菌和病毒,如大腸埃希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等;也具有抗癌(瘤)、促進細胞免疫、升高白細胞等作用。

臨證應用:

1. 治療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

結腸黏膜潰瘍與化膿性炎症是菌痢的主要病變。常見的主要臨證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膿血樣大便。

菌痢的發生,是因為痢疾桿菌侵入人體,與氣血相搏,壅阻於腸間,大腸傳導失常,通降不利,同時腸府的脂膜和血絡受損,因而出現諸症。

對於古人所說“白為寒,赤為熱”、“白在氣,赤在血”,在臨證時要多加思考,不能機械的應用。比如痢下白色黏凍狀物,應該屬於溼熱,故要從溼熱論治;下痢紫暗血色物,當屬熱證。

《日華子本草》認為地榆能治“赤白痢並水瀉”;《本草綱目》認為“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便之證”。總之,地榆苦寒兼酸澀,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澀腸而止痢,對於血痢不止有較好的療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榆能抑制痢疾桿菌,地榆有止血、抗炎作用。故地榆在臨證上可治療菌痢。

常用處方:生地榆20克、白頭翁10克、黃連6克、秦皮10克、黃柏10克、赤芍10克、金銀花10克、苦參10克、木香6克、檳榔10克。

若白色黏凍較明顯,可加地錦草、馬齒莧、蒼朮、薏苡仁;若下痢膿血黏稠,可加生地黃、阿膠、當歸;若下痢膿血色紫暗而稀淡,可加赤石脂、炮姜炭。

腹痛是菌痢的一個症狀,常伴有膿血便,這時也可加重地榆的用量,因為地榆能“止痛”(《神農本草經》)。

周師指出,對於下痢赤白伴腹痛一症,一般的清腸化溼或燥溼可能有效,但有時也可能無效,若無效就可用地榆加當歸、白芍治之。因為地榆與當歸、白芍配伍,可以起到行血和血之功用。劉河間說:“腹痛則宜和,和者,和血也”。

2.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直腸和結腸疾病。

臨證可見腹瀉腹痛、黏液便、膿血便、裡急後重,可伴有發熱、乏力、納差等症。由於本病病因不明,加上又有反覆發作傾向,所以治療較困難。

中醫認為本病一部分可以由感染溼邪,鬱而化熱,溼熱毒邪蘊結大腸,燻灼脈絡,使脈絡受傷,血溢脈外,導致下痢便血;日久則化腐成膿,形成下痢膿血。

本病的洩瀉,每日可達10次以上,可為膿血便、黏液血便,也可有裡急後重,糞便檢查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和黏液;內鏡檢查,可見腸黏膜充血、水腫、出血,潰瘍淺小。

本病的治療一部分可以根據病因病機而定。本病主要是腸道氣機失調,水谷精微與糟粕混雜而下,氣滯則血瘀,故可治以理氣活血止痛,另外,本病往往是溼熱蘊結於腸,故可治以清熱止血澀腸。

地榆歸大腸經,其性沉降下行,故可以治本病,也可參考《日華子本草》的說法,地榆“濃煎止腸風”。另外,現代藥理實驗表明地榆能抑制大腸埃希菌,也可以供臨證參考。

以地榆為主治療本病,常用處方:生地榆15克、白頭翁12克、黃連6克、黃柏10克、秦皮10克、木香6克、香附10克。

若熱象較重,可加馬齒莧、半枝蓮;若下血色痢較重,可加白及、茜草;便血較甚,可加三七;納差,可加焦山楂、谷麥芽。

周師指出辨證論治本病是臨證主要應用的方法,但專病專藥也可以作為輔助方法配合治療。

目前內鏡檢查往往是本病的主要診斷方法,若鏡下見腸黏膜糜爛,可用地榆炭,也可以配合用珍珠粉沖服;同時,對於鏡下見腸黏膜糜爛,還應追究其原因,若為熱毒蘊結於腸,則可用敗醬草、紫花地丁。

若鏡下僅見腸黏膜充血、輕微水腫、輕微出血,則可以用生地榆,劑量不可太大,清熱解毒藥不宜多用,以免傷陰傷氣。

本病主因是免疫功能低下,而在用藥過程中若體質虛弱,則會影響本病的治療效果。

3. 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和膽道等病變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率較高,病死率也較高,故值得引起重視。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肝硬化、胃癌、膽道疾病等。

臨證主要症狀為嘔血與黑便,中醫認為本病可因暴飲暴食,過食辛辣,引起胃有積熱,熱傷胃絡,迫血外溢而吐血,也可因鬱怒傷肝,肝鬱化火,肝火犯胃,損傷胃絡。故涼血止血、降逆瀉火可以為本病的治療大法。

《本草綱目》認為“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便血證”,地榆歸胃經,地榆味苦、寒入血分,長於清熱而涼血止血,另外,地榆味辛酸澀,能收斂止血,可治血熱出血證。

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地榆有保護胃黏膜作用。故臨證可用地榆為主治療本病。

常用處方:地榆15克、黃連6克、黃芩10克、茜根炭10克、生地黃10克、白及10克、大薊10克。

有時病情較急,則可以在平時以地榆配黃連,研粉備用,此方藥味簡單,粉劑服用比湯劑方便,作用也較快捷。

4. 治療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以紅斑脫屑為主要表現的面板病,面板的主要損害為紅斑,其上覆以多層銀白色鱗屑,多數累及全身面板。

銀屑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搞清,但一般認為可能與家族遺傳、細菌或病毒感染、內分泌紊亂、代謝障礙及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銀屑病往往血分有熱,邪熱日久可引起血瘀阻絡,引起種種病症。

《本草求真》說:“地榆,諸書皆言因其苦寒,則能入於下焦血分除熱,俾熱悉從下解。”《別錄》則認為地榆“止膿血,諸痿,熱瘡”。地榆味苦寒入血分,長於清熱而涼血止血。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地榆有增強免疫作用。

用地榆治療的銀屑病,往往有疹色鮮紅,或鱗屑厚積,新疹時現,舌質紅,脈速。

常用處方:生地榆15克、生地黃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梔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

心煩口乾,則可加知母、黃芩;咽喉腫痛者,可加蒲公英、北山豆根;面板瘙癢較重者,可加苦參、白鮮皮;大便乾結者,可加大黃;發熱者,可加石膏、知母。

周師指出,由於銀屑病是—種由於機體免疫低下而引起的疾疾病,而地榆有增加免疫功能作用;銀屑病表現為表皮細胞過度增殖,這與腫瘤有相似之處,而地榆有抗腫瘤作用;細菌或病毒感染是某些銀屑病的病因,地榆有抑制細菌或病毒的作用。

綜上所述,地榆治療銀屑病的作用是一種綜合作用,而不是單一的某個作用。

5. 治療大腸癌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大腸癌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發病率較高,城市較農村高,大城市又較中小城市高。大腸癌發病與環境因素、生活習慣、飲習慣有明顯關係。

便血是大腸癌常見症狀,70%~80%的大腸癌患者大便隱血試驗陽性。

貧血是大腸癌的又一症狀,右半結腸癌患者貧血較為明顯。

第三個較為突出的症狀是腹痛,左半結腸較右半結腸明顯。

宋代竇漢卿在《瘡瘍經驗全書》中提到:“多由飲食不節,醉飽無時,恣食肥膩……任情醉飽,耽色,不避嚴寒酷暑,或久坐溼地,恣己耽著,久不大便,遂致陰陽不和,關格壅塞,風熱下衝”而成病;

《靈樞·刺節真邪篇》認為:“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

由此可見,大腸癌大多由於七情所傷,導致經絡阻塞,氣滯血瘀,積於肛腸而成大腸癌。

地榆清熱涼血、解毒除癌(瘤),加以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地榆抑瘤率可達50%,能升高白細胞,還能增強免疫功能,所以可以用地榆治療大腸癌。

常用處方:生地榆15克,白頭翁15克、敗醬草15克、半枝蓮10克、槐花10克、厚朴10克、苦參10克、木香10克、蒼朮10克、黃柏10克。

熱毒較盛,可加腫節風、土茯苓;洩瀉不止,可加馬齒莧、豬苓、澤瀉、烏梅;有出血可加三七粉、血餘炭、地榆炭(原方中生地榆照用);腫塊較大,可加牡蠣、海藻、土貝母、莪術;有裡急後重者,可加木香、檳榔。

體會:

地榆是一味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中藥。但是,周師認為地榆的作用遠不止這兩條,而比這多得多。

一般可以從地榆與其他藥的配伍中看出地榆的各種作用,例如行血、斂血、清熱、治溼、溫經而益血。

《本草選旨》認為“(地榆),以之斂血,則同歸、芍;以之清熱,則同歸、連;以之治溼,則同歸、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則同歸、黃,以之溫經而益血,則同歸、夏。大抵酸斂寒收之劑,得補則守,得寒則凝,得溫暖而益血歸經,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其他,如地榆配茜草,地榆則偏止下焦之出血;地榆配黃柏,地榆則偏向清熱解毒;地榆配槐花,地榆偏向止大便出血。

在臨證應用地榆時,要注意地榆既能清降,又能收澀。

從文字上來看,“清降”與“收斂”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正如《本草求真》對此所作的解釋:“地榆,諸書皆言用其苦寒,則能入於下焦血分除熱,俾熱悉從下解,又言性沉而澀,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腸風血痢等症,得此則能澀血不解。

按此不無兩歧,詎知其熱不除,則血不止,其熱既清,則血自安,具其性主收斂,既能清降,又能收澀,則清不慮其過洩,澀亦不慮其或滯,實為解熱止血藥也。”

例如,對於細菌性痢疾,地榆的清降作用,就是去除熱毒,而地榆的收澀作用,又可防止洩下太過。有清降和收澀雙重作用的藥不太多,所以在臨證時要充分發揮地榆的這種雙重作用,治療一些疑難雜症。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版權宣告

文選

自:《周凡超臨證用藥經驗集錦》,孫尚見整理,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

TAG: 地榆10臨證大腸癌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