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秋季養生這樣飲菊是關鍵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秋季養生這樣飲菊是關鍵

菊花原產於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春秋時期《禮記》載:“季秋之月……鞠(菊)有黃華。”菊花品種繁多,按季節分有夏菊、秋菊、寒菊,以花徑分有大菊、中菊、小菊,以花形分有單瓣、鷹爪瓣、蓮花瓣等,不勝列舉。

古往今來,在植物花卉詩文中,詠菊詩篇是最多的,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蕭索深秋,草木凋零,唯獨菊花競放吐豔,“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因此獲得“花之君子”的美譽。我國古代很早就有飲菊花酒、賞菊花的傳統習俗。

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列菊花為上品,曰:“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本草綱目》載菊花頗全:“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可見菊花渾身上下皆是寶。

作為藥用的菊花品種分為野菊和栽培菊(真菊),主要有產於安徽亳州的白菊、安徽歙縣的貢菊、安徽滁州的滁菊及河南的懷菊、河北的祁菊、浙江杭州的杭白菊等。《牧豎閒談》載:“真菊延齡,野菊洩人。”真菊味甘、苦,性微寒,入肺、肝經,有清熱解毒、驅風祛火、平肝明目、鎮靜降壓等功效。野菊味苦,性涼,入肝經,乃清熱解毒、涼血祛腫、消炎殺菌之良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秋季養生這樣飲菊是關鍵

TAG: 菊花野菊分有安徽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