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翻身和體位擺放的好處

預防攣縮畸形

病人如果以一種體位,如左側臥位,數小時不能主動活動並伴有僵硬和疼痛(任何人數小時保持一個姿勢都會出現身體的僵硬甚至疼痛),這會使他固定在這一體位上。由於疼痛等原因,病人將拒絕護士或治療師被動地移動這些疼痛的部位。於是,一個惡性迴圈接踵而來,該部位或關節在一個體位的時間越長,移動它時就越疼,運動受限就會越來越明顯。然而,透過2~3小時翻身一次,重新擺放體位就可以避免這種風險。

避免壓瘡的發生

持續長時間地壓迫面板和皮下組織將引起區域性缺血壞死,最終導致壓瘡。對於長期臥床的病人,仰臥位時有些缺少或沒有皮下脂肪的組織更容易形成潰瘍,常見的有骶尾部、踝、足跟和肘部。“只要不受壓,壓瘡就不是問題”,所以透過定期翻身和體位擺放就可以避免壓瘡的發生。

改善迴圈

為病人翻身可以改善其迴圈系統,因為運動影響迴圈,而且體位的改變可預防長時間受壓區域的血液瘀滯。

改善呼吸功能

與體位固定結伴而行的是胸腔體積的縮小。胸腔將在胸椎伸展及腹部肌肉的張力和活動喪失後固定於肋骨向前抬高的吸氣位。透過規律的體位變化可以改善胸肋關節、肋椎關節的靈活性,透過俯臥和側臥的體位變化可以改善脊椎過伸的情況。翻身和側臥位的擺放能夠促進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和輔助咳嗽。

降低過高的肌張力

對於腦卒中病人出現肌張力增高時,特別是上肢屈曲痙攣模式和下肢伸肌痙攣,早期不干預的話,可形成關節的僵硬和肌肉攣縮。所以在臥床期間,需要定期翻身和將肢體擺放在抗張力體位,以緩解過高的肌張力。

偏癱患者翻身和體位擺放的好處

TAG: 體位壓瘡張力翻身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