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科學傳播人物(二)

2021

典贊·科普重慶

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推選結果日前正式揭曉。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重慶大學先進研究院院長謝更新等獲選 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科普人物(團隊)。在獲選的10個年度科普人物(團隊)中有的是從事前沿科學研究的知名科學家,有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奮戰在科普一線的科普工作者。透過推選宣傳優秀科學傳播人物可以有效激發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熱情,引領公眾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熱愛科學,推動全社會關心支援科普工作,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積極作為,努力形成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的生動局面。

呂長富

堅持打假工作49年

讓假劣產品無處遁形

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科學傳播人物(二)

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科學傳播人物(二)

呂長富(左一)正在用白醋鑑別真假黑米。

本報記者  李彥霏  攝

人物名片>>>

呂長富,1944年7月生,現任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常務理事,重慶工商大學客座教授,教授級高工;曾任重慶市質監局副局長、巡視員19年。從事科技打假、科普惠民工作49年,曾兩次在全國質監繫統執法打假工作會上作報告,6次在全國質監繫統培訓班上授課。

“你知道如何快速鑑別真假黑米嗎?”在2021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暨首屆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節現場,原重慶市質監局副局長呂長富身邊圍了一圈群眾,只見他拿起一瓶白醋,神秘地說道:“其實,只需要一點白醋。”

他不慌不忙地將白醋倒進裝有不同黑米的兩個杯子中,隨即開始進行攪拌。不到兩分鐘,其中一杯黑米就逐漸顯出了紅色。呂長富解釋道:“這就是花青素,只有真的黑米才含有,而假的黑米則不含花青素,自然是不會顯色的。”

“不僅是黑米,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可以用最快的方法鑑別出真假,比如用食用鹼鑑別紅酒、用酒精鑑別醬油等。”呂長富說。

1968年,呂長富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大學前身之一)電氣工程專業,後進入重慶質監繫統工作。

據瞭解,在20世紀90年代,重慶質監局成立了第一支執法隊伍,但當時的檢測裝置與打假能力都處於起步階段,水平並不高。“如何提高執法人員打假識假的行政能力”成為了困擾呂長富的首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呂長富開啟了他漫長的科技打假研究生涯。他回憶道:“當時為了研究電氣開關、節能燈具、電線電纜等的快速檢測方法,僅購買各種開關等檢測品,就堆滿了半個小房間。”

呂長富自1972年步入市場監管部門從事科研、打假工作以來已有49年,退休至今已有17年。其間,由他帶領的科技團隊研究、發明、借鑑了200多種快速識假辨假方法,涉及食品、輕工、建材、家電等30多個行業。對此,中央電視臺從2006年“3·15”晚會現場播出“呂長富教大家快速識別真假紅葡萄酒”,到2021年CCTV10科教頻道《實驗現場》3·15之夜系列節目直播,連續16年、6個頻道、17個欄目,對呂長富和他的科技打假團隊進行了300多次長達2800多分鐘的報道宣傳,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迄今為止已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數十億元。

由於多年從事打假工作,呂長富總結出了一套豐富的打假經驗,這些打假方法被群眾稱為“呂氏打假法”,能讓假劣產品在幾十秒到半小時內原形畢露,大大提高了打假、執法的有效力和威懾力。

目前,呂長富的巡講足跡遍及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行程超過30萬公里,開展巡講報告800多場,現場觀眾超過8萬人次,培訓專業執法打假人員超過3萬人次,數百次現場指導行政執法人員和消費者開展科技打假、科普惠民活動。

原國家質檢總局領導稱讚他是“老驥伏櫪、暮年壯心的打假衛士”和“科技打假的播種機”,企業和百姓稱他是“製假賣假的剋星”和“為民打假的貼心人”。

“科技打假既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愛好,更是我的享受。”呂長富說,“我的夢想就是希望‘天下無假’。”

夏慶友:

創新永無止境

探路家蠶研究

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科學傳播人物(二)

2021典贊·科普重慶年度科學傳播人物(二)

夏慶友在撰寫學術論文。

(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

夏慶友,1965年生,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前沿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蠶桑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市蠶絲纖維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第一貢獻人),愛思唯爾2019年和2020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提及夏慶友,讓人自然聯想到他的科研專案。至今,他與蠶寶寶相伴了31年,探路家蠶基因研究,帶領400位科研人員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繪製。他以產業的思維做科研,研究集約化、產業化養蠶的新路徑,帶領家蠶飼養向規模化的現代養殖業轉型。

“搞科研、做產業,必須不斷創新,永不滿足。”夏慶友說。

破解家蠶基因“密碼”

為何要研究家蠶基因?夏慶友有三條理由:透過家蠶吐絲數量和質量等功能基因,讓蠶多產絲,產高品質絲,增加蠶農收入;對家蠶近百種致死、突變基因的研究,可以為人類疾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便捷途徑”;家蠶是佔世界農、林業害蟲70%以上的鱗翅目昆蟲的生物模式代表,透過破解家蠶基因奧秘,能夠找到對付害蟲的生物防治辦法。

正因為如此,家蠶基因圖才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一大熱點。

2003年3月,日本啟動家蠶基因組測序,並宣稱要開創“由日本出發的絲綢之路”。為搶在日本之前完成目標任務,專案組爭分奪秒。夏慶友作為主帥,全盤負責一線測序的管理工作,有時連續四五個晚上都不能睡覺。

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世界上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於2003年11月15日由中國科學家成功繪製完成,“新世紀的絲綢之路”再次從中國出發。

在此基礎上,夏慶友繼續帶領團隊,分別於2008年完成了家蠶精細圖、2009年完成了40個蠶類基因組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2013年完成了桑樹基因組的測序。

將家蠶飼養推向現代化養殖

家蠶只吃新鮮桑葉,所以在傳統的家蠶飼養中,蠶農每天都要採摘大量的新鮮桑葉。

為了將蠶農從日復一日的繁重採摘工作中解脫開來,2008年,夏慶友團隊開始進行桑葉飼料化的研究,研發人工飼料餵養家蠶。

透過不斷試驗,2018年團隊為蠶寶寶調製出了包含桑葉粉、豆粕粉、玉米粉等30多種成分的人工營養餐,不僅大大降低了桑葉用量、省去了採摘桑葉的體力勞動,還透過調整營養食譜的成分比例,滿足了不同品種、不同年齡段蠶寶寶對營養的需求。

在人工飼料的基礎上,2019年3月,夏慶友帶領團隊研發出全自動化養蠶機,從養蠶、添食、除沙、上簇收繭,全部流程實現了自動化,同時利用大資料進行智慧決策,真正實現高效、低成本養蠶。

做科普教育先行者創新者

20年前,為支援祖國家蠶研究,夏慶友不計名利毅然歸國,在完成舉世矚目的“家蠶基因組計劃”的同時,他時刻以“弘揚蠶桑文化,創新科普教育”的情懷,帶領團隊公益科普20載。

為此,夏慶友把“弘揚文化”寫入團隊16字宗旨,帶領團隊發揮頂級科學家團隊科研優勢,走到哪兒科普到哪兒,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從市內外到國內外,科普足跡遍及亞歐大陸,將前沿科學與傳統文化結合,惠及數萬名師生。

夏慶友帶領團隊創辦了“絲國傳奇”科普公眾號,原創科普文章400餘篇,開展公益科普活動100餘場,研發“創新性養蠶勞動教育課程”6冊、產品多套,將前沿科技輸入中小學課堂。同時,創立了重慶市勞動教育科學研究會,推動了全國勞動教育創新發展。

編輯:Ser‘lu

宣告: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之處,推送稿件文字、圖片及影片均來自網路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在看點這裡

TAG: 家蠶科普打假呂長富夏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