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心血管疾病譜中不乏危重症患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多半因炎症或應激等多種因素影響,機體處於高分解代謝狀態,因此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援治療是危重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臨床上,營養支援治療的途徑一般分為兩種:腸外營養(透過外周或中心靜脈途徑)和腸內營養。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透過胃腸道提供營養物質的一種營養支援治療方式,包括口服營養補充和管飼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製劑的選擇往往取決於患者對營養的需求、液體入量的要求、腸道功能狀況。那麼,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腸內營養製劑我們到底如何選擇?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且聽劉醫生為您解答。

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目前常用的腸內營養乳劑主要根據氮源不同分為三類:整蛋白型(Total protein,TP)、短肽型(Short peptide,SP)和氨基酸型(Amino acid,AA)。整蛋白型提供的營養元素較全面,大多由完整的營養素組成,易於耐受;需要腸道消化後才能吸收,且口感較好,可口服,亦可管飼;適用於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常見的如腸內營養乳劑(TP)、腸內營養粉劑(TP)和腸內營養混懸液(TPF)等。短肽型和氨基酸型製劑是以單體物質形式存在,為氨基酸、短肽、葡萄糖、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單體物質的混合物,其能為人體提供必須的熱能及營養素,一般無需消化可直接吸收、但口感不佳;適用於消化、吸收功能有損害或有障礙的患者,如腸內營養粉(AA)、腸內營養混懸液(SP)和腸內營養粉(SP)。

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那麼,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專家共識指出:臨床上因疾病導致不能或不願經口進食的患者,且保留一定的胃腸功能,可考慮腸內營養支援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腸內營養治療的適應症: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評分≥3分;不能經口攝食、攝入不足或存在經口禁忌;合併胃腸疾病:短肽綜合徵、腸瘻、炎性腸病、胰腺炎或胰腺癌;心臟惡病質時:若患者經口攝入熱量<1000cal/d則予腸內營養支援。2020年中國老年患者腸內腸外營養指南指出,一項納入17個關於心衰患者營養諮詢干預的隨機對照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儘管在營養素組分、食品質量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營養諮詢干預對於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預後是有效的,營養支援治療首選腸內營養,如伴有嚴重胃腸道功能障礙,可以選擇腸外營養;此類患者應避免液體過量,高能量密度腸內營養配方有助於液體管理(證據B,強推薦,92%)。

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關注腸內營養的不良反應:早期腸內營養時,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初給予總需要量的25%,3~5 d後達到目標量,同時密切監測水電解質變化;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應定期監測胃殘餘量;如果胃殘餘量較大(>250 ml),應考慮調整腸內營養方式,如改變置管位置、降低餵養頻率、換用餵養途徑或停用腸內營養;嚴禁靜脈注射腸內營養製劑,使用時不能稀釋,避免影響營養元素的穩定性;如出現腹瀉、腹脹、便秘等胃腸併發症,應及時調整營養方案。

因此,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援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情進展,縮短住院時間,最終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促進作用。

TAG: 營養腸內患者短肽經口